一种搅拌式调和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52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式调和罐,其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板、降温装置和循环装置,冷却板上开设有通孔,冷却板安装在罐体内且位于罐体的上部,循环装置连接在罐体的下部和冷却板的上方,降温装置贴在冷却板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快速降低罐体内的油料温度,方便成品油保存效果。

A Stirring Mixing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式调和罐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混合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式调和罐。
技术介绍
油料调和大部分为液与液相互相溶解的均相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机械搅拌或者循环混合,机械式搅拌使调和物料是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形成主体对流和涡流扩散传质、分子扩散传质,使调和的物料混合达到均一的性质。机械式搅拌调和需要使用搅拌式调和罐,现有技术中的搅拌式调和罐包括罐体和搅拌轴,搅拌轴竖直设置在罐体的中部,搅拌轴上安装有叶片,当搅拌轴转动时,搅拌轴上的叶片带着油料进行转动,从而使油料在转动的过程中达到混合的目的。现有技术中进入到罐体内的油料一般温度控制在200℃,但是对于调和完成的成品油,温度较高的成品油进行保存时容易氧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式调和罐,其具有快速降低罐体内的油料温度,方便成品油保存效果。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搅拌式调和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板、降温装置和循环装置,冷却板上开设有通孔,冷却板安装在罐体内且位于罐体的上部,循环装置连接在罐体的下部和冷却板的上方,降温装置贴在冷却板的下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用于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罐体内的物料通过搅拌装置搅拌接近完成时,循环装置工作,循环装置通过把罐体内的油料向上输送,再到达冷却板的上方,使油料落到冷却板上,而冷却板的温度通过降温装置将冷却板上的温度带走,从而使油料的温度降低到80度内,方便成品油的保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油泵、回油管和进油管;回油管一端连接在罐体的下部,另一端接在油泵的进油口;进油管一端连接油泵的出油口,另一端接在罐体内,并且位于冷却板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泵通过回油管从罐体的下部吸油,再通过油泵的出油口流出,进油管将油料输送到冷却板的上方,进而使油料达到降温的目的,同时,油料在上下循环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混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管远离油泵的一端连接有喷油组件,喷油组件包括两个喷油管,两个喷油管水平设置且十字交叉设置,喷油管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喷油口,喷油组件位于冷却板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油组件有两个喷油管,并且两个喷油管水平设置,喷油管上开设有喷油口,油料从喷油口喷出,从而使油料分布较散,能够使油料充分与冷却板接触,提高对油料的冷却速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油口呈锥形,且喷油口朝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油口呈锥形,在喷油的过程中,油料形成锥形的雾状,从而油料能够更分散与冷却板接触,提高油料与冷却板的传热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温装置包括水箱、水泵和蜗状管,蜗状管贴在冷却板的下表面,冷却管的一端连接在水泵的出水口,另一端伸到水箱内,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到水箱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可设置在室外,水箱内放置在水,水泵从水箱内吸水,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的蜗状管内有循环的水,蜗状管从油料中带出的热量通过水箱散失,从而降低油料的温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蜗状管与冷却板一体设置形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状管与冷却板一体设置,蜗状管与冷却板之间的传热效率较高,从而从油料中带走的热量较多,油料的冷却速率更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板和蜗状管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板和蜗状管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的导热性能较好,进一步提高油料、冷却板和蜗状管之间的热传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主搅拌轴、支撑架、主叶片和搅拌电机,搅拌电机固定在罐体的上部,主搅拌轴竖直并固定在搅拌电机的输出端,支撑架固定在罐体内,主搅拌轴回转支撑在支撑架上,主叶片固定在主搅拌轴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电机带着主搅拌轴转动,主搅拌轴竖直回转支撑在支撑架上,主叶片随着主搅拌轴转动的过程中对罐体内的油料进行搅拌。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罐体内设置冷却板,循环装置将油料从罐体的下部抽到冷却板的上方,冷却板从油料中带走热量,从而使油料的温度降低到合适的范围,方便成品油的保存;2.通过设置两个十字交叉的喷油管,能够使油料的流出比较分散,从而使油料充分接触冷却板,进而冷却板能够快速带走油料中的热量,使油料降温;3.通过设置蜗状管与冷却板为一体,蜗状管与冷却板之间的传热效率较高,从而从油料中带走的热量较多,油料的冷却速率更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剖开罐体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冷却板与蜗状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11、观察窗;12、进料管;13、出料管;21、主搅拌轴;22、支撑架;23、套管;24、主叶片;25、搅拌电机;3、副叶片;41、副搅拌轴;42、搅拌组件;421、搅拌叶片;422、C形片;423、连接板;424、螺栓;43、传动组件;431、主动齿轮;432、从动齿轮;5、冷却系统;51、冷却板;511、通孔;52、降温装置;521、水箱;522、水泵;523、蜗状管;53、循环装置;531、油泵;532、回油管;533、进油管;6、喷油组件;61、喷油管;62、喷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搅拌式调和罐,包括罐体1,罐体1为圆柱形,罐体1的中心线竖直设置,在罐体1的上底面设置有观察窗11,观察窗11方便工作人员对罐体1内的油料状态。罐体1的上底面还设置有进料管12,进料管12内用于向罐体1内添加基础油及各种添加剂。在罐体1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管13,调和完成的润滑油方便从出料管13内的放出。参考图2,罐体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竖直的主搅拌轴21,罐体1内的侧壁上支撑设置有两个支撑架22,支撑架22为十字形,支撑架22的端部固定在罐体1的内壁上,两个支撑架22上下设置,并且两个支撑架22之间设置有套管23,套管23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架22上,套管23套在主搅拌轴21上,并且套管23与主搅拌轴21之间设置有轴承,使主搅拌轴21回转支撑在套管23内。主搅拌轴21的下端延伸到罐体1的底部,并且在主搅拌轴21的下端设置有主叶片24,主叶片24的长度等于罐体1的半径。主搅拌轴21的上端设置有搅拌电机25,搅拌电机25固定在罐体1的上底面,主搅拌轴21同轴固定在搅拌电机25的输出端。搅拌电机25启动时,搅拌电机25带着主搅拌轴21转动,主叶片24随着主搅拌轴21转动,从而通过主叶片24对罐体1内的油料进行搅拌。参考图2,主叶片24在主搅拌轴21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两个,主叶片24靠近主搅拌轴21的一端竖直设置,主叶片24从远离主搅拌轴21的方向延伸的过程中逐渐转向水平设置。从而在主叶片24转动的过程中,油料沿着主叶片24的表面一方面向罐体1的内壁位置运动,另一方面向叶片的上部运动,从而实现对油料的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混合。参考图2,主叶片24转动时,油料会倾向于聚集在罐体1的侧壁处,并且在混合过程中沿着罐体1的侧壁转动。为了使油料在沿着罐体1的侧壁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混合,在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式调和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冷却系统(5),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板(51)、降温装置(52)和循环装置(53),冷却板(51)上开设有通孔(511),冷却板(51)安装在罐体(1)内且位于罐体(1)的上部,循环装置(53)连接在罐体(1)的下部和冷却板(51)的上方,降温装置(52)贴在冷却板(51)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式调和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冷却系统(5),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板(51)、降温装置(52)和循环装置(53),冷却板(51)上开设有通孔(511),冷却板(51)安装在罐体(1)内且位于罐体(1)的上部,循环装置(53)连接在罐体(1)的下部和冷却板(51)的上方,降温装置(52)贴在冷却板(51)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式调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装置(53)包括油泵(531)、回油管(532)和进油管(533);回油管(532)一端连接在罐体(1)的下部,另一端接在油泵(531)的进油口;进油管(533)一端连接油泵(531)的出油口,另一端接在罐体(1)内,并且位于冷却板(51)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搅拌式调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533)远离油泵(531)的一端连接有喷油组件(6),喷油组件(6)包括两个喷油管(61),两个喷油管(61)水平设置且十字交叉设置,喷油管(61)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喷油口(62),喷油组件(6)位于冷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森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