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调和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52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式调和罐,其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罐体底部连接有回油管,回油管连接有吸油泵、吸油泵的出油口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向罐体的上部延伸,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喷油装置,多个喷油装置上下布置,喷油装置与进油管连通,并且每个喷油装置和进油管之间均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根据罐体内混合油料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油料输送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式调和罐
本技术涉及油料的混合
,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式调和罐。
技术介绍
油料调和大部分为液与液相互相溶解的均相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机械搅拌或者循环混合,循环混合的方法一般采用循环式调和罐,适用于中低粘度的油品,混合效率高,混合比较均匀。循环式调和罐一般包括罐体,在罐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罐体外设置有循环装置,循环装置将油料从罐体的下方抽出,再将油料从罐体的上方送入到罐体内,这样进行多次循环后,油料能够完成混合。循环装置包括回油管、吸油泵和进油管,回油管接在罐体的下部,进油管通到罐体的上部,吸油泵通过回油管从罐体内吸油,再送到进油管,从罐体的上部流回到罐体内。但是这样的循环装置口的进油管需要接到罐体的最上部,方便罐体内能够混合最多的油料,但是如果罐体内混合的油料较少时,油料仍然需要到达罐体的最高上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式调和罐,其具有根据罐体内混合油料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油料输送高度。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循环式调和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罐体底部连接有回油管,回油管连接有吸油泵、吸油泵的出油口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向罐体的上部延伸,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喷油装置,多个喷油装置上下布置,喷油装置与进油管连通,并且每个喷油装置和进油管之间均设置有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罐体的下部接回油管,吸油泵从回油管内吸油,再经吸油泵的出油口流出,并通过进油管输送到罐体的上部,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混合的油泵体积,所占罐体的体积量,判定油料的高度,然后打开最接近于油料液面的喷油装置所对应的阀门,其它的喷油装置所对应的阀门关闭,从而使油料直接流到最近于油料液面的喷油装置内,再流到油料内混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油装置包括两个喷油管,两个喷油管平行于水平面设置,并且两个喷油管十字交叉连通,喷油管上沿着喷油管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喷油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十字交叉的喷油管,并且在喷油管上沿着喷油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喷油口,从而使从喷油管内流出的油料被均匀地分散在油料的上方,使油料混合比较均匀,快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油口呈锥形且朝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油口呈锥形时,油料从喷油口喷出时能够形成锥状,进一步提高油料的分散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油管上安装有过滤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油管上安装过滤器,油料从罐体内流出先经过滤器进行过滤,从而通过在油料循环混合的过程中进行过滤,提高油料的清洁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入连通管和出连通管,入连通管和出连通管连接有加热器,加热管内填充有循环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管两端连接入连通管和出连通管,并且入连通管和出连通管均接在加热器上,这样加热器能够从对加热管内的循环油进行加热,再通入到加热管内,进行对罐体内的油料进行加热,降低油料的粘度,方便油料的混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管盘成螺旋状且螺旋中心线与罐体的中心线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管盘成螺旋状,使加热管的螺旋中心线与罐体的中心线重合,这样加热管能够沿着同一个方向从下向上流动,下方的油料加热后,会与上方的油料进行混合,从而提高油料的混合速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管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散热片,散热片指向罐体的中部,多个散热片沿着加热管的长度方向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热管上设置多个散热片,散热片向罐体的中部延伸,从而使散热片进一步与油料接触,提高加热管与油料的热交换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片与水平面倾斜设置,并且位于罐体内相对位置的散热片的倾斜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与水平面倾斜设置,并且位于罐体内的相对位置倾斜方向相反,罐体内的油料向下流到的过程中,受到散热片的阻挡作用向同一个方向转动,进一步提高油料的混合及油料与散热片之间的热传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侧壁的位置设置有内层,内层与罐体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的侧壁位置设置内层,并且内层与罐体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减小罐体侧壁的散热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进油管上下分布多个喷油装置,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混合的油泵体积,判定油料的高度,然后打开最接近于油料液面的喷油装置所对应的阀门,其它的喷油装置所对应的阀门关闭,从而使油料直接流到最近于油料液面的喷油装置内;2.通过两个十字交叉的喷油管,喷油管上沿着喷油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喷油口,从而使从喷油管内流出的油料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油料的上方,提高油料的混合效率;3.通过设置在加热管上的多个散热片,散热片向罐体的中部延伸,从而使散热片进一步与油料接触,提高加热管与油料的热交换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喷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11、出油管;12、内层;21、加热管;22、入连通管;23、出连通管;24、加热器;25、散热片;3、锥形帽;31、分隔板;4、第一阀门;51、回油管;52、吸油泵;53、进油管;54、过滤器;6、喷油装置;61、喷油管;62、喷油口;7、第二阀门;8、新料管;81、第三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循环式调和罐,包括罐体1,罐体1为圆柱形,罐体1的底部设置成锥形,并且在罐体1底部的最低点的位置设置有出油管11,出油管11与罐体1的中部连通,方便罐体1内的油从出油管11流出。参考图1,罐体1的侧壁处设置有内层12,内层12与罐体1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使罐体1的侧壁散热较少,从而减少罐体1内油料的热量散失,这样方便罐体1内的油料粘度较低,便于混合。在罐体1内固定设置有加热管21,加热管21为盘成螺旋状,加热管21的螺旋中心线与罐体1的中心线重合,使罐体1内的加热比较均匀,加热管21的两管从罐体1的侧壁位置伸出,并且在加热管21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有入连通管22和出连通管23,入连通管22连接在加热管21螺旋的下端,出连通管23连接在加热管21螺旋的上端;入连通管22和出连通管23均通向加热器24,加热器24对加热管21内的循环油进行加热,从而使加热管21内的热循环油对罐体1内的油料进行加热,使油料的温度保持在60-75度;加热管21内的循环油从入连通管22进入,然后从出连通管23流出,使罐体1内的油料下部的温度大于上部的温度,这样油料会向上运动,进一步加快油料的混合。参考图1,加热管21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片25,多个散热片25沿着加热管21的螺旋方向均匀排布,散热片25向罐体1的中部延伸,散热片25与加热管21焊接在一起,从而使加热管21的热量能够进一步通过散热片25向油料中扩散,提高加热管21的热效率。散热片25与水平面倾斜设置,并且位于罐体1内相对位置的两个散热片25的倾斜方向相反,从而在油料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油料沿着散热片25的表面向同一个方向旋转,使进一步增加油料与散热片25接触,提高对油料的加热效率。参考图1和图2,为了使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式调和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罐体(1)底部连接有回油管(51),回油管(51)连接有吸油泵(52)、吸油泵(52)的出油口连接有进油管(53),进油管(53)向罐体(1)的上部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喷油装置(6),多个喷油装置(6)上下布置,喷油装置(6)与进油管(53)连通,并且每个喷油装置(6)和进油管(53)之间均设置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式调和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罐体(1)底部连接有回油管(51),回油管(51)连接有吸油泵(52)、吸油泵(52)的出油口连接有进油管(53),进油管(53)向罐体(1)的上部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喷油装置(6),多个喷油装置(6)上下布置,喷油装置(6)与进油管(53)连通,并且每个喷油装置(6)和进油管(53)之间均设置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调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装置(6)包括两个喷油管(61),两个喷油管(61)平行于水平面设置,并且两个喷油管(61)十字交叉连通,喷油管(61)上沿着喷油管(61)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喷油口(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式调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口(62)呈锥形且朝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循环式调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51)上安装有过滤器(54)。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森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