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组合物及其控释系统与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406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控释系统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用于防治马铃薯块茎蛾的熏蒸剂,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控释系统的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和醛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熏蒸剂、杀虫剂组合物及控释系统对马铃薯块茎蛾的防治效果好,可长效控制该虫害,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单独使用异硫氰酸烯丙酯或与某些醛的组合能够有效控制马铃薯块茎蛾,且持效期长达3个月。并且,异硫氰酸烯丙酯和醛的一些组合对于防治马铃薯块茎蛾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杀虫剂组合物及其控释系统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农药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控释系统与应用。
技术介绍
马铃薯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食物来源,随着人口增加,其可能会变得更加重要。马铃薯作物生长迅速,每亩产量高,可以在不适合粮食作物如稻米,小麦和玉米的土壤上种植。用于食用的马铃薯经常保存在土壤里并在需要时挖出,因此地上储存时间短,其中大约10%的马铃薯必须保存作为种薯。马铃薯的种植生产易受某些病虫害的影响,这些病虫害限制了马铃薯的生产。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operculell)几乎是每个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在马铃薯种植中的主要害虫。它既是土豆的贮藏害虫,也是田间的害虫。马铃薯块茎蛾可以在地上部长出时就开始产卵,当马铃薯被挖出或接近地表时会在块茎上产卵。幼虫取食马铃薯植物的叶子和茎,进而为害土壤中的块茎。马铃薯块茎蛾可以在土壤中取食马铃薯块茎并繁殖多代。当马铃薯收获时,受为害的马铃薯块茎中会携带马铃薯块茎蛾的幼虫,并带入贮藏环节。当温度高于12.5℃时,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可以继续发育。在温和的环境条件下,马铃薯块茎蛾在储存期间可以繁殖多代。已经携带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马铃薯作为种薯,会将这一害虫携带至田间,成为田间马铃薯块茎蛾发生的来源。在马铃薯储存过程中控制马铃薯块茎蛾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作为种薯的马铃薯。熏蒸剂可以用来控制很多昆虫种类,包括蛾类。通常,使用持效期短的化合物作为熏蒸剂,包括速杀类的天然化合物。Abbasipour等(2015)测试了三种高浓度的精油对地中海粉螟(Ephestiakuhniella)的防治效果,发现它们在高浓度下是有效的。马铃薯块茎蛾(P.operculella)的幼虫随着马铃薯进入到仓储设施。由于熏蒸剂不能穿透马铃薯的组织,因此无法接近幼虫。熏蒸剂的目标必须是在收获后的几天到几个月期间从马铃薯中羽化的成虫。因此,熏蒸剂必须在施用后连续释放数月。VahidMahdavi等(2017)使用PVA纳米纤维作为锡兰肉桂(C.zeylanicum)精油的控释载体来控制马铃薯块茎蛾(P.operculella)。但是,他们没有测试其他天然化合物,该制剂在其实验条件下具有47天田间寿命。我们重复他们的实验,但不能证明使用肉桂醛作为熏蒸剂的效果。吴梅等(2017)表明,以每升空气1.38克细辛整株植物材料进行熏蒸,能够杀死85%的马铃薯块茎蛾(P.operculella)。但依赖植物原料的熏蒸剂,不可能在几个月内保持对储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蛾的有效控制。因此,亟需开发新的可实现持续有效防治马铃薯块茎蛾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异硫氰酸烯丙酯在防治马铃薯块茎蛾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控释系统与应用。研究发现,异硫氰酸烯丙酯和戊醛、己醛、庚醛、辛醛、E-2-己烯醛、Z-3-己烯醛、苯甲醛、茴香醛和邻羟基苯醛在低浓度下是马铃薯块茎蛾的有效熏蒸剂。令人惊讶的是,异硫氰酸烯丙酯和醛的一些组合对于防治马铃薯块茎蛾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据此发现,构建控制释放系统,并测试了一系列聚合物,研制出密封的胶囊和毛细管控释装置。此外,还研制了用于这些化合物的密封小袋、颗粒、烛芯瓶和雾化器作为控释装置。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异硫氰酸烯丙酯在防治马铃薯块茎蛾中的应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马铃薯块茎蛾的制剂(熏蒸剂),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杀虫剂组合物,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和醛类化合物,其中异硫氰酸烯丙酯和醛可以起到互为增效剂的作用。所述醛类化合物为脂肪族或芳香族醛,选自戊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E-2-己烯醛、Z-3-己烯醛、苯甲醛、茴香醛、邻羟基苯醛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辛醛、苯甲醛、戊醛、己醛、壬醛、茴香醛。本专利技术的杀虫剂组合物中,异硫氰酸烯丙酯和醛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99∶1-99。进一步地,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辛醛的重量比为1-9∶9-1,优选1∶9、1∶1、9∶1。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苯甲醛的重量比为1∶1。异硫氰酸烯丙酯和戊醛的重量比为1∶1。异硫氰酸烯丙酯和己醛的重量比为1∶1。异硫氰酸烯丙酯和壬醛的重量比为1∶1。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茴香醛的重量比为1∶1。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制剂或杀虫剂组合物的控释系统,所述控释系统为如下①~④中任一个:①控释胶囊:含有所述制剂或杀虫剂组合物的密封胶囊;②缓释颗粒剂;吸附有所述制剂或杀虫剂组合物的颗粒状惰性载体;③烛芯瓶、汽化装置(如喷雾器、雾化器)或管(毛细管)、密封袋;④将所述制剂或杀虫剂组合物与可降低其有效成分释放速率的辅料配伍所得的缓释剂。其中,所述胶囊的材料为可渗透的热塑性聚合物,选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聚氯乙烯。所述颗粒状惰性载体为矿物或植物基载体,选自高岭土、膨润土、活性白土、海泡石、白碳黑、硅藻土、轻质碳酸钙、滑石粉、熟石膏、白垩土、陶土、蒙脱土、粘土、高纯土、木粉、竹粉、玉米棒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蛭石。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颗粒状惰性载体的粒径为0.1-10.0mm,优选2.1-3.0mm。进一步地,所述缓释颗粒剂的表面设有包膜层,包膜材料选自聚环氧乙烷、聚乙二醇、硬脂酸、石蜡、松香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其它可释放所述有效成分的聚合物。所述包膜材料优选聚环氧乙烷。其中,所述杀虫剂组合物、颗粒状惰性载体和包膜材料的重量比为1-50∶50-90∶5-10,优选为35∶57.5∶7.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缓释颗粒剂是由55%蛭石、35%异硫氰酸烯丙酯和10%聚环氧乙烷(MW=5,000,000)组成。所述缓释颗粒剂的具体制作方法为:将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蛭石混合,搅拌均匀作为芯材,将聚环氧乙烷加热熔融后,均匀喷涂于芯材表面即得。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制剂、杀虫剂组合物或所述控释系统在防治马铃薯块茎蛾中的应用。具体熏蒸应用时,所述异硫氰酸烯丙酯的用量为0.8g/m3以上,醛类化合物的用量为1.6g/m3以上。当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或控释系统的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辛醛时,异硫氰酸烯丙酯的用量为1.2-4.8g/m3,辛醛的用量为1.2-9.6g/m3。二者优选用量比为1∶1(质量比)。当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或控释系统的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苯甲醛时,异硫氰酸烯丙酯的用量为2.4-4.8g/m3,苯甲醛的用量为2.4-19.2g/m3。二者优选用量比为1∶1(质量比)。当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或控释系统的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和戊醛时,异硫氰酸烯丙酯的用量为1.2-4.8g/m3,戊醛的用量为1.2-9.6g/m3。二者优选用量比为1∶1(质量比)。当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或控释系统的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和己醛时,异硫氰酸烯丙酯的用量为1.2-4.8g/m3,己醛的用量为2.4-9.6g/m3。二者优选用量比为1∶1(质量比)。当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或控释系统的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和壬醛时,异硫氰酸烯丙酯的用量为1.2-4.8g/m3,壬醛的用量为1.2-9.6g/m3。二者优选用量比为1∶1(质量比)。当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或控释系统的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异硫氰酸烯丙酯在防治马铃薯块茎蛾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异硫氰酸烯丙酯在防治马铃薯块茎蛾中的应用。2.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和醛类化合物;其中,所述醛类化合物选自戊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E-2-己烯醛、Z-3-己烯醛、苯甲醛、茴香醛、邻羟基苯醛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辛醛、苯甲醛、戊醛、己醛、壬醛、茴香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异硫氰酸烯丙酯和醛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99∶1-9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辛醛的重量比为1-9∶9-1,优选1∶9、1∶1、9∶1;和/或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苯甲醛的重量比为1∶1;和/或异硫氰酸烯丙酯和戊醛的重量比为1∶1;和/或异硫氰酸烯丙酯和己醛的重量比为1∶1;和/或异硫氰酸烯丙酯和壬醛的重量比为1∶1;和/或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茴香醛的重量比为1∶1。5.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的控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释系统为如下①~④中任一个:①控释胶囊:含有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的密封胶囊;②缓释颗粒剂;吸附有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的颗粒状惰性载体;③烛芯瓶、汽化装置或管、密封袋;④将所述杀虫剂组合物与可降低其有效成分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玉洁闫俊杰高玉林高爱华陈超赛斯文张黎杨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