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红钧专利>正文

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399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包括培养基的选择、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富硒培育、鲜菇含量检测、采摘管理,通过对各个步骤的参数的限定,以及多次少量施加硒肥的方式,最终得到了干菇硒含量在180mg/kg的猴头菇,对于现有富硒食用菌的培养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A Method of Cultivating Selenium-enriched Hericium erinace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的培育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即能形成大型的肉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实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其中猴头菇作为一个典型品种,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补虚损的功效,猴头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16种氨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并且猴头菇内提取的多肽、多糖和脂肪族的酰胺类物质对肉瘤有抑制作用。硒是人体内的高效氧化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WHO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为人体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全世界将近有5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硒缺乏的问题,通过生产富硒农产品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尤其是富硒食用菌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现有富硒食用菌的干菇硒含量为几毫克每千克,至多为几十毫克每千克,硒含量较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显著提高硒含量猴头菇的培育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少量多次施加硒肥的方式,提供了一种硒含量明显提高的猴头菇的培育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选择: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80-84%,麦麸13-17%,石膏粉13-18%,硒肥0.5-2%;(2)接种: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高温密闭杀菌,菌袋温度降至25℃以下,在无菌条件下接种;(3)发菌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进行发菌培养,温度为25-28℃,时间为25-30天;(4)出菇管理:当菌丝开始出现原基时,将所述菌袋移到野外阴棚内进行畦栽,野外阴棚的温度为16-20℃,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光照强度为300-600Lx;(5)富硒培育:在所述菌袋两端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硒肥,注射以后把注射孔密封,连续注射至各批菇成熟;(6)鲜菇硒含量检测:每批抽采5-8株鲜菇进行硒含量的检测,每8天检测一次,至少连续检测5个批次;(7)采摘管理:猴头菇从菌蕾出现到子实体成熟后采收,时间为8-12天。在发菌培养的后期及出菇管理的前期要诱导定向整齐出菇:在生长期要调节温度、加强通风、控制湿度,还需要有适当的光照,猴头菇是好氧性菌类,栽培场所要求空气新鲜,因此本专利技术选择野外菇棚。菌袋经过发菌培养25天左右,菌丝生理成熟,便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猴头菇通常出现菌丝尚未走满袋,就开始现原基,分化成子实体,因此在此期间要注意观察,及时把菌袋搬到野外阴棚内摆场,并进行扫去原菌种块表层,诱导定向整齐出菇。为了保证获得高品位的猴头菇产品,步骤(4)的出菇管理期间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A、调节温度:菌袋下田后应从原来发菌期温度,降到出菇期最佳温度16℃~20℃条件下进行催蕾。在适温环境下,从小蕾到发育成菇,一般10~12天即可采收。气温超过23℃时,子实体发育缓慢,会导致菌柄不断增生,菇体散发成花菜状畸形菇,或不长刺毛的光头菇,超过25℃还会出现菇体萎缩,因此出菇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温度,若超过规定温度,可采取4条措施:①空间增喷雾化水;②畦沟灌水增湿;③阴棚遮盖物加厚;④错开通风时间,实行早晚揭膜通风,中午打开罩膜两头,使气流通顺,创造适合温度,促进幼蕾顺利长大。B、加强通风:猴头菇是好气性菌类,如果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沉积过多,刺激菌柄不断分枝,抑制中心部位的发育,就会出现珊瑚状的畸形菇,在这种饱和湿度和静止空气之下,更易变成畸形菇体,或杂菌繁殖污染。因此本专利技术选择野外畦栽,每天上午8时揭膜通风30分钟,子实体长大时每天早晚通风,适当延长通风时间,但切忌风向直吹菇体,以免萎缩。C、控制湿度: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必须科学管理水分,根据菇体大小、表面色泽、气候晴朗等不同条件,进行不同用量喷水。菇小勿喷,特别是穴口向下摆袋或地面摆袋的,利用地湿就足够,一般不喷水;若气候干燥时,可在畦沟浅度蓄水,让水分蒸发在菇体上即可。检测湿度是否适当,可从刺毛观察,若刺毛鲜白,弹性强,表明湿度适合,若菇体萎黄,刺毛不明显,长速缓慢,则为湿度不足,就要喷水增湿。喷水必须结合通风,使空气新鲜,子实体茁壮成长,但要严防盲目过量喷水,造成子实体霉烂。栽培场地必须创造适合85%~90%的空气相对湿度。因为幼菇对空间湿度反应敏感,若低于70%时,已分化的子实体停止生长,即使以后增湿恢复生长,但菇体表面仍留永久斑痕。如果高于95%,加之通风不良,易引起杂菌污染。创造适宜湿度可采取:①畦沟灌水,增加地湿;②喷头朝天,空间喷雾;③盖紧畦床上塑料薄膜保湿;④幼蕾期架层栽培的,可在表面加盖湿纱布或报纸增加湿度。D、适度光照:长菇期要有散射光,一般300~600勒克斯光照度,野外阴棚掌握“三分阳七分阴,花花阳光照得进”,以满足子实体生长需要。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82%,麦麸15%,石膏粉15%,硒肥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中,步骤(3)中接种后的前4天培养温度控制在26-28℃,5-15天时培养温度调节至24-26℃,16-30天时培养温度控制在20-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接种后头4天,室内温室以26℃~28℃最为适宜,使菌丝在最适的环境中加快吃料,定植蔓延,造成优势,减少杂菌污染;5~15天内,随着菌丝发育,菌袋内温度上升,菌袋温度比室温高2℃,此时温度应调节至24-26℃;16天之后菌丝逐步进入新陈代谢旺盛期,培养温度控制在20℃~23℃为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春季栽培气温较低,可采取加温发菌,促进菌丝正常生长发育。秋季注意防止高温,发菌期要求室内干燥培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70%以下,并且注意避光,菌丝生长温度10℃~33℃,最适25℃~28℃。子实体生长12℃~24℃,最适16℃~20℃,高于25℃生长缓慢,低于12℃子实体变红。根据其生物学特征,顺应自然气温的最佳生产季节,在9月下旬,优选秋分进行接种,至11月下旬,优选小雪节气出菇1~2批,翌春再产一批菇。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中,步骤(1)和步骤(5)中所述硒肥含硒量均为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若硒肥含硒量低于15%则猴头菇单位时间内含硒量会低于要求硒含量,若硒肥浓度高于15%则猴头菇容易出现烂菇现象。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中,步骤(5)中所述硒肥用去离子水稀释1000倍后注射入所述菌袋的两端,并且两端注射量均为5mL。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端注射的方式使得猴头菇生长形式及富硒效果均达到最佳,若仅在一端或者中部注射相同量的硒肥,则猴头菇单位时间内部分菌菇含硒量会低于要求硒含量,并且容易出现烂菇现象。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中,步骤(6)中第一批采摘的鲜菇硒含量至少为20mg/kg,第二批采摘的鲜菇硒含量至少为25mg/kg,第三批采摘的鲜菇硒含量至少为30mg/kg,第四批采摘的鲜菇硒含量至少为35mg/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选择: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80‑84%,麦麸13‑17%,石膏粉13‑18%,硒肥0.5‑2%;(2)接种: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高温密闭杀菌,菌袋温度降至25℃以下,在无菌条件下接种;(3)发菌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进行发菌培养,温度为25‑28℃,时间为25‑30天;(4)出菇管理:当菌丝开始出现原基时,将所述菌袋移到野外阴棚内进行畦栽,野外阴棚的温度为16‑20℃,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光照强度为300‑600Lx;(5)富硒培育:在所述菌袋两端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硒肥,注射以后把注射孔密封,连续注射至各批菇成熟;(6)鲜菇硒含量检测:每批抽采5‑8株鲜菇进行硒含量的检测,每8天检测一次,至少连续检测5个批次;(7)采摘管理:猴头菇从菌蕾出现到子实体成熟后采收,时间为8‑12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选择: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80-84%,麦麸13-17%,石膏粉13-18%,硒肥0.5-2%;(2)接种: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高温密闭杀菌,菌袋温度降至25℃以下,在无菌条件下接种;(3)发菌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进行发菌培养,温度为25-28℃,时间为25-30天;(4)出菇管理:当菌丝开始出现原基时,将所述菌袋移到野外阴棚内进行畦栽,野外阴棚的温度为16-20℃,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光照强度为300-600Lx;(5)富硒培育:在所述菌袋两端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硒肥,注射以后把注射孔密封,连续注射至各批菇成熟;(6)鲜菇硒含量检测:每批抽采5-8株鲜菇进行硒含量的检测,每8天检测一次,至少连续检测5个批次;(7)采摘管理:猴头菇从菌蕾出现到子实体成熟后采收,时间为8-12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82%,麦麸15%,石膏粉15%,硒肥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红钧
申请(专利权)人:段红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