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双螺旋弹簧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225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圆柱双螺旋弹簧联轴器,它由圆柱弹簧、梯形或三角形弹簧、钢丝、衬套、螺母、联接轴套连接构成,其连接关系为圆柱弹簧与梯形或三角形弹簧旋套在一起,并旋套在弹性衬套上,钢丝穿过衬套中心,联接轴套套在轴及弹簧组件表面。本联轴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减振能力强、承载能力大、综合补偿性能好。(*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圆柱双螺旋弹簧联轴器,属联轴器的制造技术。目前,现有的用圆柱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的联轴器有螺旋弹簧联轴器、弹性管联轴器等,由于所用弹簧的形式以及结构,使弹簧受力后为自由变形的原因,因此它们存在承载能力较低、综合补偿两连接轴的径向和角度偏移能力较差等缺点和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和解决现有弹簧联轴器存在承载能力较低、综合补偿两连接轴的径向和角度偏移能力较差等缺点和问题,研究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承载能力较强、综合补偿能力较好的圆柱双螺旋弹簧联轴器。本技术是通过下述结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圆柱双螺旋弹簧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它由圆柱螺旋弹簧1、梯形(也可为倒梯形)或三角形螺旋弹簧2、钢丝3、弹性衬套4、预紧螺母5、联接轴套6、被连接轴7连接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圆柱螺旋弹簧1与梯形(也可为倒梯形)或三角形螺旋弹簧2相互旋套在一起构成弹簧组件,其内穿有弹性衬套4,钢丝3穿过弹性衬套中心,预紧螺母5连接在钢丝3两端的螺杆上,并紧压联接轴套6的内端面,联接轴套6一端套在被连接轴7上,另一端套在两等螺距弹簧1、2旋套在一起所构成的弹簧组件的外表面。本技术与现有弹簧联轴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减振能力强、承载能力大、综合补偿性能好等优点。下面对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图1为圆柱双螺旋弹簧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综合补偿时两弹簧错移位示意图。各图中1为圆柱螺旋弹簧,2为梯形或三角形螺旋弹簧,3为钢丝,4为弹性衬套,5为预紧螺母,6为联接轴套,7为被连接轴。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下(1)可按图1所示设计和采用常规的工艺及机加工方法加工制成圆柱螺旋弹簧1、梯形或三角形弹簧2、联接轴套6、被连接轴7等部件;购置钢丝、弹性衬套4、预紧螺母等部件;(2)按图1所示和上面说明书所述的相互连接关系进行安装,便能较好地实现本技术。其工作作用原理如下因为两个等螺距弹簧中的一个为圆截面,另一个为梯形(或倒梯形)或三角形截面,将它们旋套在一起后,通过穿过中心的钢丝施加一定的轴向力。工作时,适当预紧螺母5后,利用圆柱螺旋弹簧在梯形螺旋弹簧的斜面具有一定的自锁作用,增大了联轴器的扭转刚度,当联轴器所连两轴出现径向偏差和角度偏移时,在传动过程中作用在联轴器的弹簧组件上有一弯矩,此弯矩使得两弹簧如图2所示有一错移量,综合补偿了两连接轴间的偏移,因而本联轴器的综合补偿能力增强。权利要求1.一种圆柱双螺旋弹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圆柱螺旋弹簧(1)、梯形也可为倒梯形或三角形螺旋弹簧(2)、钢丝(3)、弹性衬套(4)、预紧螺母(5)、联接轴套(6)、被连接轴(7)连接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圆柱螺旋弹簧(1)与梯形(也可为倒梯形)或三角形螺旋弹簧(2)相互旋套在一起,其内穿有弹性衬套(4),钢丝(3)穿过弹性衬套中心,预紧螺母(5)连接在钢丝(3)两端的螺杆上,并紧压联接轴套6的内端面,联接轴套(6)一端套在两被连接轴(7)上,另一端套在两等螺距弹簧(1)、(2)旋套在一起所构成的弹簧组件的外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圆柱双螺旋弹簧联轴器,它由圆柱弹簧、梯形或三角形弹簧、钢丝、衬套、螺母、联接轴套连接构成,其连接关系为圆柱弹簧与梯形或三角形弹簧旋套在一起,并旋套在弹性衬套上,钢丝穿过衬套中心,联接轴套套在轴及弹簧组件表面。本联轴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减振能力强、承载能力大、综合补偿性能好。文档编号F16D3/52GK2272964SQ9625015公开日1998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3日专利技术者胡青春, 张丽燕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双螺旋弹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圆柱螺旋弹簧(1)、梯形也可为倒梯形或三角形螺旋弹簧(2)、钢丝(3)、弹性衬套(4)、预紧螺母(5)、联接轴套(6)、被连接轴(7)连接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圆柱螺旋弹簧(1)与梯形(也可为倒梯形)或三角形螺旋弹簧(2)相互旋套在一起,其内穿有弹性衬套(4),钢丝(3)穿过弹性衬套中心,预紧螺母(5)连接在钢丝(3)两端的螺杆上,并紧压联接轴套6的内端面,联接轴套(6)一端套在两被连接轴(7)上,另一端套在两等螺距弹簧(1)、(2)旋套在一起所构成的弹簧组件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青春张丽燕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