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3077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道路本体,道路本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路基层、碎石层、粗砂层、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包括车行道、设置于车行道两侧的两个排水沟、设置于两个排水沟两侧的两个人行道,道路本体内埋设有若干蓄水池,每个蓄水池均与埋设于路基层内的城市下水管道连通,每个蓄水池与排水沟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将两者连通的通水管,每个蓄水池内均设置有用于控制蓄水池和城市下水管道之间连通或隔断的控制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雨水既能够通过道路本体的结构向下扩散排走,又能够通过排水沟、通水管、蓄水池、城市下水管道等排水结构排走,排水性能好,路面不易形成积水。

A Municipal Road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的水平也均在提高,道路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道路的排水功能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道路的排水体现了整个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水平,所以保证城市道路排水畅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4383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硬质路基层、垫层、底基层、水泥砂石下基层、水泥砂石上基层、沥青层和防滑耐磨层,该道路结构提高了路面的防滑耐磨性能和路面稳定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下雨或暴雨天气时,该道路结构表面的沥青层和防滑耐磨层的排水性能不佳,雨水会积聚在路面上,对行人的通行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结构,雨水既能够通过道路本体的结构向下扩散排走,又能够通过排水沟、通水管、蓄水池、城市下水管道等排水结构排走,排水性能好,路面不易形成积水,便于行人通行。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路基层、碎石层、粗砂层、透水混凝土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包括车行道、设置于车行道两侧的两个排水沟、设置于两个排水沟外侧的两个人行道,所述道路本体内埋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有若干排且每排蓄水池均沿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蓄水池均与埋设于路基层内的城市下水管道连通,每个所述蓄水池与排水沟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将两者连通的通水管,每个所述蓄水池内均设置有用于控制蓄水池和城市下水管道之间连通或隔断的控制机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碎石层与粗砂层之间设置有反滤土工布。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为两排且两排蓄水池分别位于两个排水沟的外侧,所述蓄水池包括池体部、设置于池体部顶部的池盖、设置于池体部底部的漏斗部、设置于漏斗部底部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远离漏斗部的一端与城市下水管道连通,所述漏斗部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孔,所述排水通道内设置有与出水孔连通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孔径大于出水孔的孔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排水通道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若干下水孔,所述安装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封闭出水孔的阀板,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阀板的下端面抵接,另一端与安装架的上端面抵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沿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滑槽一端与导向杆靠近安装架的端面连通,另一端与导向杆远离安装架的端面不连通,所述阀板上开设有用于与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城市下水管道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口,所述排水通道远离漏斗部的一端通过水泥连接于城市下水管道的外壁上,所述排水孔与进水口连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盖的上端面与人行道的路面平齐,所述池盖上开设有撬孔,所述撬孔为盲孔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蓄水池依次穿过人行道、粗砂层、反滤土工布、碎石层并插入路基层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沟包括若干沿道路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排水沟单元,所述排水沟单元与相邻的蓄水池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排水沟单元的长度等于蓄水池和相邻的两个蓄水池之间的间隙的总和,相邻的排水沟单元之间通过水泥进行连接,所述排水沟单元包括沟体、设置于沟体顶部的篦盖。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沟体朝向蓄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沟体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蓄水池朝向沟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下方,所述通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人行道上均设置有隔离花坛,所述隔离花坛位于排水沟和蓄水池之间,所述隔离花坛上种植有绿化植被,所述隔离花坛沿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挖设基坑,挖开路基层以将城市下水管道埋设于路基层内,并将城市下水管道接入城市排水系统中,将预先制好的若干蓄水池安装于城市下水管道上;S2:对路基层进行平整,按照预先设计的压实度要求对平整后的路基层进行压实;S3:铺设碎石层,平整并压实,碎石层的铺设厚度为55~65cm;S4:铺设反滤土工布,并找平;S5:铺设粗砂层,平整并压实,粗砂层的铺设厚度为55~65cm;S6:将预先制好的排水沟单元置于粗砂层上,并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处于同一平面,然后用水泥将相邻的排水沟单元拼接起来,接着将通水管安装于排水沟单元和蓄水池之间;S7:铺设车行道和人行道,平整并压实,透水混凝土层的铺设厚度为25~35cm;S8:在人行道上浇注成型隔离花坛,并在隔离花坛内种植绿化植被。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排水性能好:雨水既能够通过道路本体的结构向下扩散排走,又能够通过排水沟、通水管、蓄水池、城市下水管道等排水结构排走,排水性能好,路面不易形成积水,便于行人通行;2、施工效率高:排水沟为预先制好,施工时安装预先设计的位置将排水沟装好即可,无需另行挖设或浇注,有利于加快施工效率,蓄水池为预先制好,蓄水池的整体性较高,施工时将预先制好的蓄水池安装于城市下水管道上即可;3、节约水资源:下雨天气时,雨水会流入到排水沟内,然后通过通水管进入到蓄水池内,由于第一通孔靠近沟体的顶部设置,则只有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雨水才会进入到蓄水池内,此时的雨水较为干净,并且雨水经过过滤网的过滤后才会进入到蓄水池内,则进入到蓄水池内的雨水较为干净,当蓄水池内雨水蓄存至一定程度时,雨水和泥沙等杂物的重量大于弹簧的弹力,则阀板下行进入到排水孔内,出水孔打开,池体部和漏斗部内的泥沙沉淀物和雨水依次流过出水孔、排水孔、下水孔、排水孔、进水口并进入到城市下水管道内,然后进入到城市排水系统并排走。当雨停止时,雨水停止进入到蓄水池内,并且蓄水池内雨水和泥沙等杂物的重量小于弹簧的弹力,则阀板上行将出水孔封闭,此时部分雨水会蓄存在蓄水池内,雨水会在蓄水池内进行沉淀作用,园林工人利用撬棍将池盖打开,然后用水泵将水抽出,抽出的水用于清洗道路,灌溉隔离花坛内的植被,如此既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又能减轻园林工人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市政道路结构的刨切示意图,主要突出实施例一中市政道路结构的具体结构;图2是实施例一中市政道路结构的局部刨切示意图,主要突出实施例一中市政道路结构的具体结构;图3是实施例一中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突出排水沟的具体结构;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主要突出实施例一中第一通孔和过滤网的具体结构;图5是图2中B处的放大视图,主要突出实施例一中控制机构的具体结构;图6是实施例一中控制机构的爆炸视图,主要突出实施例一中控制机构的具体结构。附图标记:1、道路本体;2、路基层;3、碎石层;4、反滤土工布;5、粗砂层;6、透水混凝土层;61、车行道;62、排水沟;63、人行道;7、城市下水管道;8、进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本体(1),所述道路本体(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路基层(2)、碎石层(3)、粗砂层(5)、透水混凝土层(6),所述透水混凝土层(6)包括车行道(61)、设置于车行道(61)两侧的两个排水沟(62)、设置于两个排水沟(62)外侧的两个人行道(63),所述道路本体(1)内埋设有蓄水池(13),所述蓄水池(13)有若干排且每排蓄水池(13)均沿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蓄水池(13)均与埋设于路基层(2)内的城市下水管道(7)连通,每个所述蓄水池(13)与排水沟(62)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将两者连通的通水管(27),每个所述蓄水池(13)内均设置有用于控制蓄水池(13)和城市下水管道(7)之间连通或隔断的控制机构(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本体(1),所述道路本体(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路基层(2)、碎石层(3)、粗砂层(5)、透水混凝土层(6),所述透水混凝土层(6)包括车行道(61)、设置于车行道(61)两侧的两个排水沟(62)、设置于两个排水沟(62)外侧的两个人行道(63),所述道路本体(1)内埋设有蓄水池(13),所述蓄水池(13)有若干排且每排蓄水池(13)均沿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蓄水池(13)均与埋设于路基层(2)内的城市下水管道(7)连通,每个所述蓄水池(13)与排水沟(62)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将两者连通的通水管(27),每个所述蓄水池(13)内均设置有用于控制蓄水池(13)和城市下水管道(7)之间连通或隔断的控制机构(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3)与粗砂层(5)之间设置有反滤土工布(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3)为两排且两排蓄水池(13)分别位于两个排水沟(62)的外侧,所述蓄水池(13)包括池体部(131)、设置于池体部(131)顶部的池盖(132)、设置于池体部(131)底部的漏斗部(133)、设置于漏斗部(133)底部的排水通道(134),所述排水通道(134)远离漏斗部(133)的一端与城市下水管道(7)连通,所述漏斗部(133)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孔(16),所述排水通道(134)内设置有与出水孔(16)连通的排水孔(17),所述排水孔(17)的孔径大于出水孔(16)的孔径,所述控制机构(18)包括设置于排水通道(134)内的安装架(19),所述安装架(19)上开设有若干下水孔(20),所述安装架(19)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杆(21),所述导向杆(21)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封闭出水孔(16)的阀板(23),所述导向杆(21)上套设有弹簧(26),所述弹簧(26)一端与阀板(23)的下端面抵接,另一端与安装架(19)的上端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2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滑槽(22),所述滑槽(22)沿导向杆(21)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滑槽(22)一端与导向杆(21)靠近安装架(19)的端面连通,另一端与导向杆(21)远离安装架(19)的端面不连通,所述阀板(23)上开设有用于与导向杆(21)滑动配合的导向孔(24),所述导向孔(24)的孔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滑槽(22)滑动配合的滑块(2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下水管道(7)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口(8),所述排水通道(134)远离漏斗部(133)的一端通过水泥连接于城市下水管道(7)的外壁上,所述排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炜杰李静妮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名森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