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034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能接触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线圈组件、磁钢架组件,壳体具有第一容置腔和位于第一容置腔侧部的第二容置腔;线圈组件包括圈架、绕设在圈架上的线圈及与圈架顶部边缘连接的节能板,圈架及线圈置于第一容置腔底部,节能板置于第二容置腔中;磁钢架组件同轴设置于线圈组件顶部,磁钢架组件将第二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隔离、将第一容置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通过将节能板单独置于第二容置腔中,利用磁钢架组件将第二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隔离、将第一容置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磁钢架组件产生的电弧不会打到节能板上,也不会进入第一容置腔的下部,避免了对节能板的危害,有效防止电弧烧蚀线圈。

An Energy-saving Cont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接触器。
技术介绍
电磁式接触器是一种利用线圈通过电流产生磁场磁化铁芯带动触头通断的控制电器,线圈起励磁作用。线圈是接触器内部的重要组件,线圈性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现有接触器为了降低线圈的能耗,常在线圈的一侧设置节能板,现有接触器由于加工工艺的需要,一般是把节能板以及线圈本体分开加工然后组装成成品线圈,即将节能板固定在线圈骨架上。传统接触器的节能板密封在腔体内部,当接触器的静触点与动触点分断时,会有电弧产生,电弧的温度很高,可达到6000℃-7000℃。假若电弧打到节能板固定的一侧,瞬间的高温会导致节能板温度迅速升高,影响节能板的正常使用性能,另外电弧产生的灰尘会通过缝隙粘附在节能板上面,导致节能板的绝缘和耐压等级降低。另外,线圈组件与节能板密封在同一个腔体内,电弧的产生,可能会烧蚀线圈,使漆包线受损而导致短路。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节能接触器,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节能接触器,能够将节能板置于单独的空间,将线圈组件与灭弧室隔离开,避免电弧对节能板带来的危害,防止电弧烧蚀线圈。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接触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线圈组件、磁钢架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容置腔和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侧部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圈架、绕设在所述圈架上的线圈及与所述圈架顶部边缘连接的节能板,所述圈架及所述线圈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所述节能板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磁钢架组件同轴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顶部,所述磁钢架组件将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隔离、将所述第一容置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作为上述的节能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钢架组件包括导磁壳座、绝缘膜、防尘板、磁钢固定架、触头系统及灭弧磁钢系统,其中:所述导磁壳座与所述圈架同轴设置,且所述导磁壳座的底部与所述圈架顶部接触、顶部齐平或高于所述第二容置腔顶部;所述磁钢固定架套设于所述导磁壳座中;所述绝缘膜与所述防尘板依次设置在所述导磁壳座与所述磁钢固定架之间;所述触头系统与所述灭弧磁钢系统安装于所述磁钢固定架。作为上述的节能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圈架顶部边缘凸设有两个限位部,两个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节能板通过插针连接,且两个所述限位部能够与所述导磁壳座的底部侧壁紧贴。作为上述的节能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侧壁设有两个相对的节能板固定结构。作为上述的节能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节能板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能够卡持所述节能板侧边的卡槽,且所述支撑板于所述卡槽底端设有支撑块。作为上述的节能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陶瓷组件,所述陶瓷组件包括灭弧罩及与所述灭弧罩连接的输出系统,所述灭弧罩与所述导磁壳座顶部接触,且所述灭弧罩与所述导磁壳座顶部之间形成灭弧室;所述输出系统与所述触头系统连接并伸出所述壳体顶部。作为上述的节能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灭弧罩还连接有一端伸入所述灭弧室、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顶部的排气管。作为上述的节能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连接所述线圈组件及所述磁钢架组件的衔铁组件。作为上述的节能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衔铁组件包括铁芯外壳、动铁芯、静铁芯、动触片及推杆,其中:所述铁芯外壳与所述圈架套接;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设置于所述铁芯外壳内并与所述推杆套接;所述动触片与所述推杆顶部套接并置于所述磁钢固定架内,且能够与所述输出系统连接。作为上述的节能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连接有与所述节能板及所述输出系统连接的多根高温电子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节能板单独置于第二容置腔中,利用磁钢架组件将第二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隔离、将第一容置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磁钢架组件产生的电弧不会打到节能板上,也不会进入第一容置腔的下部,避免了对节能板的危害,有效防止电弧烧蚀线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节能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节能接触器的爆炸图;图3是图1的主视图;图4是图3沿A-A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节能接触器中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节能接触器中的磁钢架组件的爆炸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节能接触器中的衔铁组件的爆炸图。图中:10-壳体,11-上盖,12-底壳,13-第一容置腔,14-第二容置腔;20-线圈组件,21-圈架,22-线圈,23-节能板,24-限位部,25-插针,26-支撑板,27-卡槽,28-支撑块;30-磁钢架组件,31-导磁壳座,32-绝缘膜,33-防尘板,34-磁钢固定架,35-触头系统,36-灭弧磁钢系统;40-陶瓷组件,41-灭弧罩,42-输出系统,43-排气管,44-灭弧室;50-衔铁组件,51-铁芯外壳,52-动铁芯,53-静铁芯,54-动触片,55-推杆;60-高温电子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节能接触器包括壳体10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壳体10内的线圈组件20、磁钢架组件30、陶瓷组件40,且线圈组件20与磁钢架组件30通过衔铁组件50连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壳体10具有第一容置腔13和位于第一容置腔13侧部的第二容置腔14。为了方便将线圈组件20、磁钢架组件30、陶瓷组件40及衔铁组件50安装于壳体10内,本技术的壳体10由上盖11与底壳12可拆卸连接构成,第二容置腔14位于底壳12内。本技术中的线圈组件20包括圈架21、绕设在圈架21上的线圈22及与圈架21顶部边缘连接的节能板23。为了避免磁钢架组件30产生的电弧影响线圈组件20,本技术将圈架21及线圈22置于第一容置腔13底部,将节能板23置于第二容置腔14中;同时,磁钢架组件30同轴设置于线圈组件20顶部,磁钢架组件30将第二容置腔14与第一容置腔13隔离、将第一容置腔13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通过将节能板23单独置于第二容置腔14中,利用磁钢架组件30将第二容置腔14与第一容置腔13隔离、将第一容置腔13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磁钢架组件30产生的电弧不会打到节能板23上,也不会进入第一容置腔13的下部,避免了对节能板23的危害,有效防止电弧烧蚀线圈22。为了使磁钢架组件30能够将第二容置腔14与第一容置腔13隔离、将第一容置腔13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本技术中,磁钢架组件30包括导磁壳座31、绝缘膜32、防尘板33、磁钢固定架34、触头系统35及灭弧磁钢系统36,导磁壳座31与圈架21同轴设置,且导磁壳座31的底部与圈架21顶部接触、顶部齐平或高于第二容置腔14顶部;磁钢固定架34套设于导磁壳座31中;绝缘膜32与防尘板33依次设置在导磁壳座31与磁钢固定架34之间;触头系统35与灭弧磁钢系统36安装于磁钢固定架34。如此设置,导磁壳座31即可将第二容置腔14与第一容置腔13隔离、将第一容置腔13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另外,设置防尘板33可避免电弧产生的灰尘会通过缝隙粘附在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的线圈组件(20)、磁钢架组件(30),其中: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容置腔(13)和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3)侧部的第二容置腔(14);所述线圈组件(20)包括圈架(21)、绕设在所述圈架(21)上的线圈(22)及与所述圈架(21)顶部边缘连接的节能板(23),所述圈架(21)及所述线圈(22)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3)底部,所述节能板(23)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4)中;所述磁钢架组件(30)同轴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20)顶部,所述磁钢架组件(30)将所述第二容置腔(14)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3)隔离、将所述第一容置腔(13)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的线圈组件(20)、磁钢架组件(30),其中: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容置腔(13)和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3)侧部的第二容置腔(14);所述线圈组件(20)包括圈架(21)、绕设在所述圈架(21)上的线圈(22)及与所述圈架(21)顶部边缘连接的节能板(23),所述圈架(21)及所述线圈(22)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3)底部,所述节能板(23)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4)中;所述磁钢架组件(30)同轴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20)顶部,所述磁钢架组件(30)将所述第二容置腔(14)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3)隔离、将所述第一容置腔(13)分隔成上下两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架组件(30)包括导磁壳座(31)、绝缘膜(32)、防尘板(33)、磁钢固定架(34)、触头系统(35)及灭弧磁钢系统(36),其中:所述导磁壳座(31)与所述圈架(21)同轴设置,且所述导磁壳座(31)的底部与所述圈架(21)顶部接触、顶部齐平或高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4)顶部;所述磁钢固定架(34)套设于所述导磁壳座(31)中;所述绝缘膜(32)与所述防尘板(33)依次设置在所述导磁壳座(31)与所述磁钢固定架(34)之间;所述触头系统(35)与所述灭弧磁钢系统(36)安装于所述磁钢固定架(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架(21)顶部边缘凸设有两个限位部(24),两个所述限位部(24)与所述节能板(23)通过插针(25)连接,且两个所述限位部(24)能够与所述导磁壳座(31)的底部侧壁紧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丁志李进孟甲乐韩宇
申请(专利权)人:尼普顿电器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