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胜洋专利>正文

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及基于其的公交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545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及基于其的公交车,公开了一种公交车上的雨伞取放装置及基于其的公交车,已解决现有公交车雨伞收纳装置不能对伞上雨水进行处理,有安全隐患及占用空间的问题;一种公交车上的雨伞取放装置及基于其的公交车包括翻转式轨道和依次设置在其上的多个雨伞取放装置;翻转式轨道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轨道和至少一个转杆;轨道由多个轨道单元依次连接组成;轨道单元包括固定轨单元和翻转轨单元;翻转轨单元位于两个固定轨单元之间,并均与其通过转杆转动连接,至少一个固定轨单元内设有内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其同侧的转杆连接驱动翻转轨单元翻转;该公交车上的雨伞取放装置及基于其的公交车达到了对雨伞的水进行导流收集、无安全隐患,占用空间小的目的。

A Umbrella Receiving Device for Buses and Buses Based on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及基于其的公交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伞收纳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交车上的雨伞取放装置及基于其的公交车。
技术介绍
公交车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在下雨天,乘客会带着雨伞出门,雨伞上沾有大量水,对公交车内地面环境有很大影响,也影响了公交车内部的可利用空间,也容易使乘客在触到雨伞时,沾到水,需要对乘客们使用的雨伞进行收集,节省空间。但是现有的雨伞收纳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雨伞收纳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雨伞只是简单地被收集在一起,不能对雨伞上的水进行处理,水分也不能进行收集,容易产生积水,对乘客的安全,和车厢内部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特别是人比较多时,更容易打湿衣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上的雨伞取放装置及基于其的公交车,已解决现有公交车雨伞收纳装置不能对伞上雨水进行处理,有安全隐患及占用空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包括翻转式轨道和依次设置在其上的多个雨伞取放装置;翻转式轨道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轨道和至少一个转杆;轨道由多个轨道单元依次连接组成;轨道单元包括固定轨单元和翻转轨单元;翻转轨单元位于两个固定轨单元之间,并均与其通过转杆转动连接,至少一个固定轨单元内设有内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其同侧的转杆连接驱动翻转轨单元翻转;轨道上滑动连接有多个移动小车,雨伞取放装置固定在移动小车上。具体地,移动小车和翻转轨单元的相对面上设有感应机构;相邻移动小车的相对面上设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plc控制器,感应机构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移动小车的底部开设有用于与轨道相连的中空腔,中空腔的相对内壁上分别安装有移动轮,且移动轮与轨道的两侧壁相贴合,移动小车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移动轮的内置电机,内置电机的信号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轨道设有连通其两端的过线腔。具体地,感应机构为设置在与移动小车相面对翻转轨单元上的接触传感器或分别设置在移动小车和翻转轨单元的相对面上的光电开关。具体地,雨伞取放装置下方的支架上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倾斜安装在支架上,其倾斜角度为度-度,集水槽的出水端连接有集水箱或设置在公交车体外。具体地,感应机构为设置在与移动小车相面对翻转轨单元上的接触传感器或分别设置在移动小车和翻转轨单元的相对面上的光电开关。具体地,雨伞取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齿杆;第二齿杆穿过第一支撑杆,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二齿杆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侧壁分别转动连接有连带杆;两个连带杆之间的第二齿杆端连接有挡板,挡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夹放架;第二齿杆的自由端连接有驱动其伸缩的驱动机构;夹放架包括折杆,折杆转折处与连带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两个折杆的相对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弧形杆,两个折杆上的弧形杆相互交叉;集水槽设置在夹放架下方;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二齿杆的自由端连接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一弹性部件的自由端连接有固定设置的第二支撑杆;第二齿杆卡接有第一齿杆;第一齿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轴杆,轴杆的自由端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滑块。具体地,第一齿杆的侧壁依次连接有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部件和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自由端固定;第二齿杆侧壁设有齿条,齿条啮合连接有卡齿,卡齿固定在第一齿杆侧壁。具体地,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均为弹簧;第一弹性部件在夹放架放开时处于自然状态,在夹放架收缩时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性部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具体地,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还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开口;支撑块穿过开口位于壳体外;第一支撑杆固定于壳体侧壁上,挡板侧的所有部件均位于壳体外部,其与部件均位于壳体内部;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自由端均固定于壳体内壁;两个折杆的凹面相面对;弧形杆的凹面朝向挡板;壳体固定在移动小车上。一种具有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的公交车,包括设置在其内的入口区、驾驶区、靠近驾驶区的第一座位区、靠近门口的第二座位区、出口区、靠近出口区的第三座位区、与第一座位区同侧的第四座位区,其特征在于:翻转式轨道分别设置在从入口区经过第而座位区至出口区,从第一座位区依次经过第四座位区、第三座位区至出口区;翻转式轨道沿公交车内壁设置,多个雨伞取放装置依次设置在翻转式轨道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当移动小车上放有雨伞时,移动小车可带动雨伞移动至取伞翻转轨道,使用者取伞完成后,取伞翻转轨道翻转180度,小车翻转至轨道下方,再反向移动至放伞翻转轨道,放伞翻转轨道带动移动小车再旋转180度,便于上车的人放伞,如此循环,便于公交车内部人员的流动性,便民利民,避免人多雨伞打湿衣服。2、该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在轨道的下方安装水槽,这样雨伞上滴下的雨水就到集水槽中,集水槽中的水可以流入储水装置收集,从而避免水留在车内地板。3、该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的壳体的前端面固定安装有一对第一支撑杆,一对第一支撑杆的前端面中部活动安装有一对夹放架,上车时,乘客只需竖直拿着雨伞,将伞杆放入两个夹放架之间,轻轻往前推,此时,雨伞的杆推动两个夹放架之间的挡板,挡板推动后面的第二齿杆,杆一齿一齿的卡住,随后两个夹放架收缩,并收缩至细于伞把,此时,由于伞把处比伞杆粗,所以就固定了雨伞,也不掉下来,下车时,乘客只需一手拿雨伞,另一只手推动开关,此时,由于受到压力,开关往前滑动带动轴杆向右转动,同时,释放第二齿杆,第二齿杆由于第二弹簧突然弹力释放,第二齿杆就往前滑动,同时两个夹放架张开,乘客就可以取走雨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翻转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行走结构移动小车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小车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轨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雨伞取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雨伞取放装置非工作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雨伞取放装置工作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雨伞取放装置图8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轨道;11、过线腔;13、驱动电机;14、固定轨单元;15、翻转轨单元;2、移动小车;21、放物槽;22、中空腔;23、移动轮;3、支架;4、集水槽,5、转杆,6、感应机构,7、plc控制器,8、内置电机,9、距离传感器;101、壳体;102、第一支撑杆;103、夹放架;104、挡板;105、开口;106、滑块;107、折杆;108、连带杆;109、第二支撑杆;110、支撑块;111、轴杆;112、第一齿杆;113、第一弹性部件;114、第三支撑杆;115、第二弹性部件;116、第二齿杆,117、弧形杆,118、入口区,119、驾驶区,120、第一座位区,121、第二座位区,122、出口区,123、第三座位区,124、第四座位区,125、翻转式轨道,126、雨伞取放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式轨道(125)和依次设置在其上的多个雨伞取放装置(126);翻转式轨道包括支架(3)、固定在支架(3)上的轨道(1)和至少一个转杆(5);轨道(1)由多个轨道(1)单元依次连接组成;轨道(1)单元包括固定轨单元(14)和翻转轨单元(15);翻转轨单元(15)位于两个固定轨单元(14)之间,并均与其通过转杆(5)转动连接,至少一个固定轨单元(14)内设有内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13)与其同侧的转杆(5)连接驱动翻转轨单元(15)翻转;轨道(1)上滑动连接有多个移动小车(2),雨伞取放装置固定在移动小车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式轨道(125)和依次设置在其上的多个雨伞取放装置(126);翻转式轨道包括支架(3)、固定在支架(3)上的轨道(1)和至少一个转杆(5);轨道(1)由多个轨道(1)单元依次连接组成;轨道(1)单元包括固定轨单元(14)和翻转轨单元(15);翻转轨单元(15)位于两个固定轨单元(14)之间,并均与其通过转杆(5)转动连接,至少一个固定轨单元(14)内设有内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13)与其同侧的转杆(5)连接驱动翻转轨单元(15)翻转;轨道(1)上滑动连接有多个移动小车(2),雨伞取放装置固定在移动小车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小车(2)和翻转轨单元(15)的相对面上设有感应机构(6);相邻移动小车(2)的相对面上设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plc控制器(7),感应机构(6)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7)的信号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7)的控制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移动小车(2)的底部开设有用于与轨道(1)相连的中空腔(22),中空腔(22)的相对内壁上分别安装有移动轮(23),且移动轮(23)与轨道(1)的两侧壁相贴合,移动小车(2)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移动轮(23)的内置电机(8),内置电机(8)的信号输入端与plc控制器(7)的控制输出端连接;轨道(1)设有连通其两端的过线腔(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应机构(6)为设置在与移动小车(2)相面对翻转轨单元(15)上的接触传感器或分别设置在移动小车(2)和翻转轨单元(15)的相对面上的光电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雨伞取放装置下方的支架(3)上设有集水槽(4);集水槽(4)倾斜安装在支架(3)上,其倾斜角度为5度-10度,集水槽(4)的出水端连接有集水箱或设置在公交车体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应机构(6)为设置在与移动小车(2)相面对翻转轨单元(15)上的接触传感器或分别设置在移动小车(2)和翻转轨单元(15)的相对面上的光电开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公交车上雨伞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雨伞取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102)和第二齿杆(116);第二齿杆(116)穿过第一支撑杆(102),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二齿杆(116)两侧的第一支撑杆(102)侧壁分别转动连接有连带杆(108);两个连带杆(108)之间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胜洋
申请(专利权)人:朱胜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