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366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锭纺纱钢丝圈润滑的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包括钢领本体、钢领轨道、内凹槽、设有连接脚的自润滑四氟环、钢丝圈、滚动槽、滚动球,在钢领轨道内侧通过内凹槽可拆卸的安装有自润滑四氟环,在钢丝圈内侧均匀设有滚动槽,在滚动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滚动球,钢丝圈可滑动的安装在钢领轨道上,在纺纱过程中钢丝圈沿着钢领轨道进行转动,钢丝圈内侧与钢领轨道的接触的部位由原来钢领轨道与钢丝圈的滑动摩擦接触,变为现在的自润滑四氟环与滚动球的滚动摩擦接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钢领和钢丝圈处于高温、高速、干摩擦状态,既影响设备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问题。

Self-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ring and traveller for ring spinn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环锭纺纱钢丝圈润滑的
,是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环锭纺纱(ringspinning)是目前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的纺纱方法,钢领钢丝圈是环锭纺技术的核心部件,通过钢丝圈在钢领跑道上高速回转对纱线进行加捻卷绕,目前的钢领和钢丝圈处于高温、高速、干摩擦状态,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调换,既影响设备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是制约纺纱速度的瓶颈。专利号CN201220458550.4通过在钢领上开设输油通道,输油芯布置于输油通道内并与储油盒内的润滑油接触,在钢丝圈的运行过程中,储油盒中的润滑油通过输油芯,持续地输送到钢领和钢丝圈的接触面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在纺纱过程中纱线是通过钢丝圈一起做圆周转动后过渡到转动滚筒上,通过输油芯持续把油输送至钢领和钢丝圈的接触面上,纱线会避免不了的粘上油,直接回影响到纱线的后续使用,因此本专利在解决摩擦问题的同时也甙类了一个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其克服了上有技术之不足,有效解决了现有钢领和钢丝圈处于高温、高速、干摩擦状态,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调换,既影响设备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包括钢领本体、钢领轨道、内凹槽、设有连接脚的自润滑四氟环、钢丝圈、滚动槽、滚动球,所述钢领轨道固定安装在钢领本体上,所述钢领轨道内侧至少设有两个内凹槽,所述自润滑四氟环通过连接脚可拆卸的连接在钢领轨道内侧,所述钢丝圈可滑动的安装在钢领轨道上,所述钢丝圈内侧均匀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滚动球,所述滚动槽的容纳空间至少大于滚动球外圆周面的1/2。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优化和/或改进: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槽内部设有凸起部。优选的,所述连接脚外部设有与凸起部相对应的凸出部。优选的,滚动槽内弧面上设有四氟涂层。优选的,所述滚动球为陶瓷球。优选的,所述钢丝圈两端设有电镀钢珠槽,所述电镀钢珠槽内可转动的设有电镀钢珠。优选的,所述电镀钢珠槽内弧面上设有四氟涂层。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在钢领轨道内侧通过内凹槽可拆卸的安装有自润滑四氟环,在钢丝圈内侧均匀设有滚动槽,在滚动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滚动球,钢丝圈可滑动的安装在钢领轨道上,在纺纱过程中钢丝圈沿着钢领轨道进行转动,钢丝圈内侧与钢领轨道的接触的部位由原来钢领轨道与钢丝圈的滑动摩擦接触,变为现在的自润滑四氟环与滚动球的滚动摩擦接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大其中四氟环材料具有耐高温温度达250℃、耐腐蚀、高润滑、不粘附性等特点,大改善了因干摩擦带来的高温、高速、纱线易断的问题,本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钢领和钢丝圈处于高温、高速、干摩擦状态,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调换,既影响设备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中A部结构放大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钢领本体,2为钢领轨道,3为内凹槽,4为连接脚,5为自润滑四氟环,6为钢丝圈,7为滚动槽,8为滚动球,9为凸起部,10为凸出部,11为四氟涂层,12为电镀钢珠槽,13为电镀钢珠。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列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行描进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3、4所示,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包括钢领本体1、钢领轨道2、内凹槽3、设有连接脚4的自润滑四氟环5、钢丝圈6、滚动槽7、滚动球8,所述钢领轨道2固定安装在钢领本体1上,所述钢领轨道2内侧至少设有两个内凹槽3,所述自润滑四氟环5通过连接脚4可拆卸的连接在钢领轨道2内侧,所述钢丝圈6可滑动的安装在钢领轨道2上,所述钢丝圈6内侧均匀设有滚动槽7,所述滚动槽7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滚动球8,所述滚动槽7的容纳空间至少大于滚动球8外圆周面的1/2。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在钢领轨道2内侧通过内凹槽3可拆卸的安装有自润滑四氟环5,在钢丝圈6内侧均匀设有滚动槽7,在滚动槽7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滚动球8,钢丝圈6可滑动的安装在钢领轨道2上,在纺纱过程中钢丝圈6沿着钢领轨道2进行转动,钢丝圈6内侧与钢领轨道2的接触的部位由原来的滑动摩擦接触变为现在的自润滑四氟环5与滚动球8的滚动摩擦接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其中四氟环材料具有耐高温温度达250℃、耐腐蚀、高润滑、不粘附性等特点,大改善了因干摩擦带来的高温、高速、纱线易断的问题,本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钢领和钢丝圈处于高温、高速、干摩擦状态,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调换,既影响设备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问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或/和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内凹槽3内部设有凸起部9。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脚4外部设有与凸起部9相对应的凸出部10。根据实际需要,在连接脚4外部设有与凸出部10相对应的凸出部是为了避免在纺纱过程中自润滑四氟环脱落。如图1、4所示,滚动槽7内弧面上设有四氟涂层11。根据实际需要,这里设置四氟涂层11是为了减小滚动槽7与滚动球8之间的摩擦力。如图4所示,所述滚动球8为陶瓷球。如图4所示,所述钢丝圈6两端设有电镀钢珠槽12,所述电镀钢珠槽12内可转动的设有电镀钢珠13。根据实际需要,这里设置电镀钢珠槽12与电镀钢珠13是为了将钢丝圈6与钢领轨道2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如图1、4所示,所述电镀钢珠槽12内弧面上设有四氟涂层11。根据实际需要,这里设置四氟涂层11是为了减小滚动槽7与滚动球8之间的摩擦力。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最佳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的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领本体、钢领轨道、内凹槽、设有连接脚的自润滑四氟环、钢丝圈、滚动槽、滚动球,所述钢领轨道固定安装在钢领本体上,所述钢领轨道内侧至少设有两个内凹槽,所述自润滑四氟环通过连接脚可拆卸的连接在钢领轨道内侧,所述钢丝圈可滑动的安装在钢领轨道上,所述钢丝圈内侧均匀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滚动球,所述滚动槽的容纳空间至少大于滚动球外圆周面的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领本体、钢领轨道、内凹槽、设有连接脚的自润滑四氟环、钢丝圈、滚动槽、滚动球,所述钢领轨道固定安装在钢领本体上,所述钢领轨道内侧至少设有两个内凹槽,所述自润滑四氟环通过连接脚可拆卸的连接在钢领轨道内侧,所述钢丝圈可滑动的安装在钢领轨道上,所述钢丝圈内侧均匀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滚动球,所述滚动槽的容纳空间至少大于滚动球外圆周面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术的钢领与钢丝圈自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槽内部设有凸起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铭刘永毅刘文琼晏青徐华珍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睿泽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