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6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前叉和后叉,所述主梁管一端设有前管,所述前叉固定于前管,所述后叉固定于主梁管另一端,包括后调节块,所述后调节块设有调节孔和锁紧孔,所述后叉开设有用于固定车轮转轴或后调节块的第一通孔,所述后调节块通过穿过第一通孔和锁紧孔的锁紧件固定于后叉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可自由调节尺寸,适应不同的实际需求。

Adjustable trolley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童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
技术介绍
滑步童车用于儿童锻炼平衡感及休闲娱乐。而一个尺寸适合的滑步童车可以帮助儿童更好的掌握平衡,所以处于不同年纪的儿童,对滑步童车的尺寸会有不同的需求。但如根据儿童需求去制造各样尺寸不同的滑步童车,又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可自由调节尺寸,适应不同的实际需求。本技术公开的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前叉和后叉,所述主梁管一端设有前管,所述前叉固定于前管,所述后叉固定于主梁管另一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调节块,所述后调节块设有调节孔和锁紧孔,所述后叉开设有用于固定车轮转轴或后调节块的第一通孔,所述后调节块通过穿过第一通孔和锁紧孔的锁紧件固定于后叉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叉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底面和第一抵持面,所述后调节块设有第一安装面,所述后调节块的第一安装面与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底面抵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调节块一端端面为平面,与第一安装部的第一抵持面抵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底面和后调节块的一侧面为锯齿状,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底面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底面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后调节块的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第一导部,所述后调节块的第一导部设于第一导槽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底面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后调节块的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第一卡部,所述后调节块的第一卡部设于第一卡槽中。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前调节块,所述前叉设有用于固定车轮转轴或前调节块的第二通孔,所述前调节块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前调节块通过穿过第二通孔和安装孔的锁紧件固定于前叉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叉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第二底面和第二抵持面,所述前调节块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前调节块的第二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部的第二底面抵接。本技术公开的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的有益效果是:滑步童车如无需调节,将车轮转轴固定于第一通孔即可;如需要调节后叉长度,首先将后调节块固定于后叉的第一通孔中,然后将车轮转轴固定于调节孔,即可实现后叉的伸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图1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的调节块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图1A部分另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实施例一请参考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4、前叉12、后叉16、后调节块50和前调节块。主梁管14一端设有前管11,前叉12固定于前管11,后叉16固定于主梁管14另一端。后叉16设有第一通孔15,前叉12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15用于固定轮胎转轴或后调节块,第二通孔用于固定轮胎转轴或前调节块。其中,前叉和后叉结构一致,前调节块和后调节块结构一致。后叉16的内侧面设有第一安装部13,前叉12的内侧面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形状一致且为缺口状。第一安装部13设有第一底面132和第一抵持面134,后调节块50设有第一安装面56,后调节块50的第一安装面56与第一安装部13的第一底面132抵接。第二安装部设有第二底面和第二抵持面,前调节块设有第二安装面,前调节块5的第二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部的第二底面抵接。第一安装部使得后调节块和后叉之间接触的更加紧密和平滑,第二安装部使得前调节块与前叉之间接触的更加紧密和平滑。第一安装部13的第一底面132上设有第一导槽131,后调节块50的第一安装面56上设有第一导部54,后调节块50的第一导部54设于第一导槽132中。后调节块50一端端面为平面,与第一安装部13的第一抵持面134抵接。第二安装部的第二底面上设有第二导槽,前调节块的第二安装面上设有第二导部,前调节块的第二导部设于第二导槽中。前调节块一端端面为平面,与第二安装部的第二抵持面抵接。后调节块50设有调节孔52和锁紧孔57,调节孔52用于固定车轮转轴,后调节块通过穿过第一通孔15和锁紧孔57的锁紧件固定于后叉上。前调节块设有安装孔和锁接孔,安装孔用于固定车轮转轴,前调节块通过穿过第二通孔和锁接孔的锁紧件固定于前叉上。其中锁紧件可以为螺钉或螺栓。第一导部在第一导槽中滑动,便于后调节块的安装和固定过程中准确定位,同理,第二导槽方便了前调节块的安装和固定。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第一导部和第一导槽、第二导部和第二导槽替换成卡部和卡槽结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4,第一安装部13的第一底面上设有第一卡槽136,后调节块50的第一安装面56上设有第一卡部58,后调节块50的第一卡部58设于第一卡槽136中。第二安装部的第二底面上设有第二卡槽,前调节块的第二安装面上设有第二卡部,前调节块的第二卡部设于第二卡槽中。第一卡部和第一卡槽的配合增强了后调节块的固定效果。第二卡部和第二卡槽的配合增强了前调节块的固定效果。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区别在于,卡部和卡槽可替换成其它结构,同样具有锁紧可靠的效果,如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底面和后调节块的一侧面为锯齿状,两者配合提高了后调节块的紧固效果,第二安装部的第二底面和前调节块的一侧面为锯齿状,两者配合提高了前调节块的紧固效果。如滑步童车无需调节高度和长度,将车轮转轴直接固定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即可;如需要调节前叉高度,首先将前调节块安装在前叉的第二安装部中,前调节块通过穿过第二通孔和紧接孔的锁紧件固定于前叉,然后将车轮转轴固定于前调节块的安装孔,即可实现前叉的调高;如需要调节后叉长度,首先将后调节块固定于后叉的第一安装部中,后调节块通过穿过第一通孔和紧锁孔的锁紧件固定于后叉,然后将车轮转轴固定于后调节块的调节孔,即可实现后叉的伸长。滑步童车调好最佳的尺寸后即可使用,尺寸适合的滑步童车可以帮助儿童更好的掌握平衡。其中,可选用不同规模的前调节块或后调块以达到更佳的调节效果。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前叉和后叉,所述主梁管一端设有前管,所述前叉固定于前管,所述后叉固定于主梁管另一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调节块,所述后调节块设有调节孔和锁紧孔,所述后叉开设有用于固定车轮转轴或后调节块的第一通孔,所述后调节块通过穿过第一通孔和锁紧孔的锁紧件固定于后叉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前叉和后叉,所述主梁管一端设有前管,所述前叉固定于前管,所述后叉固定于主梁管另一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调节块,所述后调节块设有调节孔和锁紧孔,所述后叉开设有用于固定车轮转轴或后调节块的第一通孔,所述后调节块通过穿过第一通孔和锁紧孔的锁紧件固定于后叉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底面和第一抵持面,所述后调节块设有第一安装面,所述后调节块的第一安装面与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底面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调节块一端端面为平面,与第一安装部的第一抵持面抵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底面和后调节块的一侧面为锯齿状,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底面配合。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滑步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讯马达颜兵何海波蒋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八客网络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