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38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4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及轨道车辆,其中,车厢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外侧逃生门;顶板,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侧逃生门位置对应的第一内侧逃生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及轨道车辆能够降低人员从车厢中逃生的难度。

Cars and track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厢及轨道车辆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厢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是连结各城市的重要交通纽带,也逐渐成为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轨道车辆由多节车厢串接而成,车厢底部设置转向架,转向架用于对车厢进行承载以及对车厢提供牵引力或制动力。通常,在车厢的两侧设置有逃生玻璃,并在逃生玻璃旁放置应急锤,以在紧急事件发生时采用应急锤敲破逃生玻璃进行逃生。但是当车辆发生侧翻时,一侧逃生玻璃被压在车厢底下,而另一侧逃生玻璃距离地面3米左右,人员通过逃生玻璃进行逃生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厢及轨道车辆,能够降低人员从车厢中逃生的难度。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外侧逃生门;顶板,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侧逃生门位置对应的第一内侧逃生门。如上所述的车厢,所述车体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外侧逃生门;所述车厢还包括:地板,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地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侧逃生门位置对应的第二内侧逃生门。如上所述的车厢,还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外侧逃生门与车体的顶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外侧逃生门能够朝向车厢的外侧转动至打开状态;在第一外侧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用于将第一外侧逃生门与所述车体锁紧的第一锁闭组件。如上所述的车厢,还包括:第二转动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内侧逃生门与顶板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内侧逃生门能够朝向车厢的内侧转动至打开状态;在第一内侧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用于将第一内侧逃生门与所述顶板锁紧的第二锁闭组件。如上所述的车厢,还包括:第一防寒材,设置在所述顶板朝向车厢外侧的表面;第二防寒材;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逃生门朝向车厢外侧的表面。如上所述的车厢,还包括:第三转动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外侧逃生门与车体的底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外侧逃生门能够朝向车厢的外侧转动至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外侧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将第二外侧逃生门与车体锁紧的第三锁闭组件。如上所述的车厢,还包括:第四转动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内侧逃生门与地板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内侧逃生门能够朝向车厢的内侧转动至打开状态。如上所述的车厢,所述第二内侧逃生门的侧边向外延伸出搭接边;所述车厢还包括:第一搭扣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逃生门的搭接边朝向车厢外侧的表面上;第二搭扣件,设置在所述地板朝向车厢内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搭扣件可与第一搭扣件扣合。如上所述的车厢,还包括:第三防寒材,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朝向车厢内侧的表面;第四防寒材,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逃生门朝向车厢外侧的表面。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车体的顶部设置第一外侧逃生门,在于车体相连的顶板上设置第一内侧逃生门,该两个逃生门位置对应,则当车厢发生侧翻时,车体的顶部翻到至侧向,逃生门的底端位置较低,车厢内的人员很容易打开第一内侧逃生门和第一外侧逃生门,并从顶板和车顶的开口穿出车厢外进行逃生。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厢中车体的俯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厢中顶板的仰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厢中第一外侧逃生门和第一内侧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厢中第一外侧逃生门和第一内侧逃生门处于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厢中车顶与第一外侧逃生门相连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图6中的B向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厢中车顶与第一外侧逃生门相连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图8中的C向视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车厢中车体的仰视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车厢中地板的俯视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车厢中第二外侧逃生门和第二内侧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车厢中第二外侧逃生门和第二内侧逃生门处于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凹底车厢的纵向断面视图;图15为图12中D区域的放大视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车厢中第二外侧逃生门和第二内侧逃生门处于打开状态的另一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车体;11-车顶;12-底架;13-转向架;14-地板布;15-连接材;2-顶板;3-地板;31-搭接槽;41-第一外侧逃生门;411-第一搭接边;42-第一内侧逃生门;43-第二外侧逃生门;431-第二搭接边;44-第二内侧逃生门;441-第三搭接边;442-扣手槽;443-翻盖;51-第一转动连接件;52-第二转动连接件;53-第三转动连接件;54-第四转动连接件;61-第一锁闭组件;612-第一锁舌;613-第一把手;62-第二锁闭组件;622-第二锁舌;623-第二把手;63-第三锁闭组件;64-搭扣件;641-第一搭扣件;642-第二搭扣件;65-第四锁闭组件;71-第一防寒材;72-第二防寒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能够应用于轨道车辆中,该轨道车辆可以为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可以为动车组、地铁、轻轨或有轨电车等。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厢能够使得人员逃生较为容易。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厢中车体的俯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厢中顶板的仰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厢中第一外侧逃生门和第一内侧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厢中第一外侧逃生门和第一内侧逃生门处于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车厢包括:车体1,车体1通常由车顶11、底架12、侧墙和端墙构成。车厢还包括:顶板2,顶板2位于车厢的顶部,连接在车顶11的内侧。在车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外侧逃生门41,具体是在车顶11上设有第一外侧逃生门41。在车顶11上开设可供人员通过的开口,第一外侧逃生门41设置在该开口内。在顶板2上设有第一内侧逃生门42,具体是在顶板2上开设可供人员通过的开口,第一内侧逃生门42设置在该开口内。第一内侧逃生门42与第一外侧逃生门41的位置对应。当车厢侧翻时,各逃生门底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远小于侧墙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车厢内的人员很容易依次打开第一内侧逃生门42和第一外侧逃生门41进行逃生。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车体的顶部设置第一外侧逃生门,在于车体相连的顶板上设置第一内侧逃生门,该两个逃生门位置对应,则当车厢发生侧翻时,车体的顶部翻到至侧向,逃生门的底端位置较低,车厢内的人员很容易打开第一内侧逃生门和第一外侧逃生门,并从顶板和车顶的开口穿出车厢外进行逃生。上述在车顶11和顶板2上设置的开口的尺寸可以根据大部分人员的身高体重来设定,例如设置为550mm×550mm以上。第一外侧逃生门41可设置在车顶11沿横向方向(即:车厢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如图1),第一内侧逃生门42也设置在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外侧逃生门;顶板,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侧逃生门位置对应的第一内侧逃生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外侧逃生门;顶板,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侧逃生门位置对应的第一内侧逃生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外侧逃生门;所述车厢还包括:地板,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地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侧逃生门位置对应的第二内侧逃生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外侧逃生门与车体的顶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外侧逃生门能够朝向车厢的外侧转动至打开状态;在第一外侧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用于将第一外侧逃生门与所述车体锁紧的第一锁闭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动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内侧逃生门与顶板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内侧逃生门能够朝向车厢的内侧转动至打开状态;在第一内侧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用于将第一内侧逃生门与所述顶板锁紧的第二锁闭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寒材,设置在所述顶板朝向车厢外侧的表面;第二防寒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晨辉司志强刘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