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046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动模组件、定模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定模组件上方的浇口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所述定模板内设置有定模仁,所述浇口组件包括浇口模、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下方的连接板,所述定模仁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板,所述定模仁内嵌入有第一圆形镶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内设置有动模仁,所述动模仁内嵌入有与所述第一圆形镶件直径相同且相互对应的第二圆形镶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在定模仁和动模仁内分别设置直径相同的圆形镶件,将两个镶件组合在一起用于成型带有圆形孔的零件,提高产品的同心度。

A Mould Structure for Improving Concentricity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但是一般用于成型圆孔的模具难以保证产品的同心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包括动模组件、定模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定模组件上方的浇口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所述定模板内设置有定模仁,所述浇口组件包括浇口模、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下方的连接板,所述浇口模嵌入所述固定板中,所述浇口模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穿过所述连接板并向所述定模仁的方向延伸,所述定模仁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定模仁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板上开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进料通道,以及垂直于所述进料通道的第二进料口,所述定模仁内嵌入有第一圆形镶件,所述第一圆形镶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的第三进料口,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内设置有动模仁,所述动模仁内嵌入有与所述第一圆形镶件直径相同且相互对应的第二圆形镶件,所述第一圆形镶件与所述第二圆形镶件之间以及第一圆形镶件、第二圆形镶件与定模仁和动模仁之间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成型腔。优选的,所述动模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顶料气缸,所述顶料气缸连接有顶料板,所述顶料板上设置有顶料杆,所述顶料杆与所述顶料板之间采用螺栓固定,所述底座与所述动模仁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板,所述顶料杆穿过所述第二过渡板以及所述第二圆形镶件并与所述第三进料口相对。优选的,所述顶料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进料口相对的第一导流面以及与所述成型腔连通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倾斜于所述第一导流面。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在定模仁和动模仁内分别设置直径相同的圆形镶件,将两个镶件组合在一起用于成型带有圆形孔的零件,提高产品的同心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顶料杆端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定模板;2、定模仁;3、浇口模;4、固定板;5、连接板;6、第一进料口;7、第一过渡板;8、进料通道;9、第二进料口;10、第一圆形镶件;11、第三进料口;12、动模板;13、动模仁;14、第二圆形镶件;15、成型腔;16、底座;17、顶料气缸;18、顶料板;19、顶料杆;20、第二过渡板;21、第一导流面;22、第二导流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包括动模组件、定模组件以及设置在定模组件上方的浇口组件,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1,定模板1内设置有定模仁2,浇口组件包括浇口模3、固定板4以及设置在固定板4下方的连接板5,浇口模3嵌入固定板4中,浇口模3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6,第一进料口6穿过连接板5并向定模仁2的方向延伸,定模仁2与连接板5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板7,第一过渡板7与定模仁2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第一过渡板7上开设置有与第一进料口6连通的进料通道8,以及垂直于进料通道8的第二进料口9,定模仁2内嵌入有第一圆形镶件10,第一圆形镶件10上开设有与第二进料口9连通的第三进料口11,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12,动模板12内设置有动模仁13,动模仁13内嵌入有与第一圆形镶件10直径相同且相互对应的第二圆形镶件14,第一圆形镶件10与第二圆形镶件14之间以及第一圆形镶件10、第二圆形镶件14与定模仁2和动模仁13之间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成型腔15。具体的,将浇注的物料从第一进料口6通入,再通过第一过渡板7上的进料通道8流入到第二进料口9,从第二进料口9流入到第一圆形镶件10上的第三进料口11内,从而进入到成型腔15内进行成型,物料沿着第一圆形镶件10与第二圆形镶件14之间以及第一圆形镶件10、第二圆形镶件14与定模仁2和动模仁13之间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成型腔15流动,并填充成型腔15,在第一圆形镶件10、第二圆形镶件14与定模仁2和动模仁13之间形成圆孔,由于将两个镶件组合在一起使用,两个镶件相互对应,第一圆形镶件10和的第二圆形镶件14分别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定模仁2与动模仁13中,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同心度。动模板12的下方设置有底座16,底座16内设置有顶料气缸17,顶料气缸17连接有顶料板18,顶料板18上设置有顶料杆19,顶料杆19与顶料板18之间采用螺栓固定,底座16与动模仁13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板20,顶料杆19穿过第二过渡板20以及第二圆形镶件14并与第三进料口11相对。顶料杆19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三进料口11相对的第一导流面21以及与成型腔15连通的第二导流面22,第二导流面22倾斜于第一导流面21。由顶料气缸17带动顶料杆19向上运动,方便产品的脱模,具体的,顶料杆19的端部还设置有倾斜的第二导流面22,可以对成型的产品起到支撑的作用,方便向上托起产品,且在进料口下方设置有两个导流面,可以对物料进行缓冲,减少物料中气泡的产生。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组件、定模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定模组件上方的浇口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所述定模板内设置有定模仁,所述浇口组件包括浇口模、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下方的连接板,所述浇口模嵌入所述固定板中,所述浇口模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穿过所述连接板并向所述定模仁的方向延伸,所述定模仁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定模仁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板上开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进料通道,以及垂直于所述进料通道的第二进料口,所述定模仁内嵌入有第一圆形镶件,所述第一圆形镶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的第三进料口,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内设置有动模仁,所述动模仁内嵌入有与所述第一圆形镶件直径相同且相互对应的第二圆形镶件,所述第一圆形镶件与所述第二圆形镶件之间以及第一圆形镶件、第二圆形镶件与定模仁和动模仁之间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成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产品同心度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组件、定模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定模组件上方的浇口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所述定模板内设置有定模仁,所述浇口组件包括浇口模、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下方的连接板,所述浇口模嵌入所述固定板中,所述浇口模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穿过所述连接板并向所述定模仁的方向延伸,所述定模仁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定模仁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板上开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进料通道,以及垂直于所述进料通道的第二进料口,所述定模仁内嵌入有第一圆形镶件,所述第一圆形镶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的第三进料口,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内设置有动模仁,所述动模仁内嵌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会明黄斌周伟伶
申请(专利权)人:速讯光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