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BCR-ABL蛋白降解剂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847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BCR‑ABL蛋白降解剂中的应用,该丹参酮类化合物选自丹参新酮和/或去氢丹参新酮,结构式分别如下;BCR‑ABL蛋白选自野生型BCR‑ABL蛋白或T315I突变型BCR‑ABL蛋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克服或逆转针对T315I突变引起的伊马替尼耐药性的药物,以及制备治疗耐药的BCR‑ABL阳性的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Tanshinone Compounds in the Preparation of BCR-ABL Protein Degrading A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BCR-ABL蛋白降解剂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生物的
,尤其涉及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BCR-ABL蛋白降解剂、制备克服或逆转针对T315I突变引起的伊马替尼耐药性的药物以及制备治疗耐药的BCR-ABL阳性的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95%的CML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费城(Philadelphia,Ph)染色体,该染色体是由于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长臂之间的相互易位t(9,22)(q34,q11.21)所致,由此形成了BCR-ABL融合基因,其编码的BCR-ABL是一种具有组成型活化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致癌融合蛋白。BCR-ABL通过激活一系列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如:RAF/MEK/ERK,PI3K/AKT和JAK/STAT等,促使细胞持续恶性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白血病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伊马替尼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CML患者的预后,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达到83%和89%,然而目前临床BCR-ABLTKIs耐药问题日益严重。CML对伊马替尼的耐药现象于2000年首次报道,由于BCR-ABL融合蛋白中abl的TKIs结合区域发生突变,阻止了BCR-ABL激酶抑制剂的结合,进而降低了对激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其中BCR-ABLT315I突变耐药CML患者是现阶段的治疗难点,Dasatinib、Nilotinib等第二代Bcr-AblTKI均无法有效解决T315I突变引起的耐药问题。普纳替尼(Ponatinib)是现阶段FDA唯一批准用于T315I突变治疗的第三代Bcr-AblTKI,但其导致严重心血管毒副反应和耐药发生。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进而设计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始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其性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和凉血消痈等功效。丹参新酮(miltirone)、去氢丹参新酮(1,2-Didehydromiltirone)是一类从丹参中提取的松香烷类三环二萜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新酮具有抗氧化、抗焦虑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功效。已有研究报道,去氢丹参新酮具有较好的抗神经炎症(《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年2期)、抗利什曼原虫和疟原虫活性以及抑制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增殖活性(JNatProd.2001Nov;64(11):1398-403.)。另有研究报道,去氢丹参新酮具有较强的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有望被开发成为抗老年痴呆症药物(PlantaMed.2011Sep;77(14):1594-6.)。我们前期研究报道,丹参新酮、去氢丹参新酮可显著诱导醌还原酶活性增强(RapidCommun.MassSpectrom.2009;23:2857–2866)。但迄今,尚无丹参新酮或去氢丹参新酮下调野生型及T315I突变型BCR-ABL蛋白表达水平、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针对野生型及T315I突变型的BCR-ABL蛋白降解剂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用于制备克服或逆转针对T315I突变引起的伊马替尼耐药性的药物以及制备治疗耐药的BCR-ABL阳性的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BCR-ABL蛋白降解剂中的应用,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选自丹参新酮和/或去氢丹参新酮,结构式分别如下:BCR-ABL蛋白选自野生型BCR-ABL蛋白或T315I突变型BCR-ABL蛋白。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丹参新酮具有如上式(I)的结构,去氢丹参新酮具有如上式(II)的结构。丹参新酮与去氢丹参新酮的制备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01732294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内容。经试验发现: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和32D-P210-T315I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针对T315I突变型的32D-P210-T315I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尤其显著,2.11μM的丹参新酮可达半数抑制率,1.36μM的去氢丹参新酮可达半数抑制率。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可以诱导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32D-P210-T315I细胞的凋亡,对T315I突变型的32D-P210-T315I细胞尤其显著,5μM丹参新酮作用时的凋亡率高达86.7%。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还可明显上调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32D-P210细胞、32D-P210-T315I细胞中凋亡标记蛋白(剪切型的caspase3、PARP)的表达水平,降低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32D-P210细胞、32D-P210-T315I细胞中BCR-ABL蛋白的表达。2μM丹参新酮处理K562细胞、32D-P210细胞、32D-P210-T315I细胞24小时,BCR-ABL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约38%、76%、60%。。1μM去氢丹参新酮处理K562细胞、32D-P210-T315I细胞24小时,BCR-ABL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约80%、84%。可知,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可抑制K562细胞、32D-P210-T315I细胞的增殖,促进K562细胞、32D-P210-T315I细胞的凋亡以及野生型和T315I突变型BCR-ABL蛋白的降解,因此,可作为野生型和T315I突变型BCR-ABL蛋白降解剂使用。优选地,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选自去氢丹参新酮。经试验发现,所述去氢丹参新酮具有更优异的蛋白降解效果。优选地,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可与普纳替尼(Ponatinib)联用。经试验发现,相较于丹参酮类化合物与普纳替尼的单独应用,两者的联用具有更为优异的蛋白降解效果。优选地,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与普纳替尼的摩尔比为100~200:1。在上述优选的剂量范围内,两者联合应用协同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且随着浓度的增高,其协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亦逐渐增强。所述BCR-ABL蛋白降解剂,以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或者是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与普纳替尼作为主药。优选地,所述BCR-ABL蛋白降解剂,原料中还包括药剂辅料。包括稀释剂、吸收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着色剂等等。可根据药物的具体剂型加入本领域常见的药剂辅料。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克服或逆转针对T315I突变引起的伊马替尼耐药性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在所述药物中,可将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可与普纳替尼联用;两者的摩尔比为100~200:1。所述药物中,以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或者是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与普纳替尼作为主药,优选地,原料中还包括药剂辅料。可根据药物的具体剂型加入本领域常见的药剂辅料。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耐药的BCR-ABL阳性的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耐药的BCR-ABL阳性的白血病是由T315I突变引起的伊马替尼耐药的白血病,或者是野生型BCR-ABL引起的多药耐药的白血病。优选地,在所述药物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BCR‑ABL蛋白降解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选自丹参新酮和/或去氢丹参新酮,结构式分别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BCR-ABL蛋白降解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选自丹参新酮和/或去氢丹参新酮,结构式分别如下:BCR-ABL蛋白选自野生型BCR-ABL蛋白或T315I突变型BCR-ABL蛋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与普纳替尼联用;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与普纳替尼的摩尔比为100~200: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BCR-ABL蛋白降解剂,原料中还包括药剂辅料。4.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克服或逆转针对T315I突变引起的伊马替尼耐药性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选自丹参新酮和/或去氢丹参新酮,结构式分别如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与普纳替尼联用;所述丹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喆尹一飞马忠俊王亿平刘培戴春艳王曦葛宇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