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罩结构,包含罩杯部以及两个背带部。各背带部分别连接罩杯部的两侧,且具有底缘部。各背带部包含第一层背带、第二层背带以及第三层背带,且第二层背带覆盖第一层背带,第三层背带覆盖第一层背带与第二层背带。其中,第一层背带的一端、第二层背带的一端以及第三层背带的一端连接而形成底缘部,且第一层背带的弹性与第三层背带的弹性不同。借此,利用多层数的背带部配置,将使用者身体侧边的赘肉抚平,提供使用者一种包覆性及提托性佳的胸罩结构,并可提升胸罩结构功能及外观变化的灵活度。
Bra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罩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胸罩结构,特别是有关一种利用背带结构的配置,将使用者身体侧边的赘肉抚平,并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渐进式的包覆与提托的胸罩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女性愈来愈注重胸罩的功能性及舒适性,不仅希望胸罩具有集中托高胸部的功能,更进一步希望在其他胸罩附着之处达到修饰身形甚至是抚平赘肉的效果。传统的胸罩的背带大多以一层或两层布料支撑,且缺乏弹性,不仅包覆性不足,对于背部的拉提效果也不显著,进而影响使用者背部脂肪堆积而影响美观性,因此开发一种兼具提托效果及美背功效的胸罩,遂成相关业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罩结构,其通过背带部的结构配置,将使用者身体侧边的赘肉抚平,借以提供使用者一种包覆性及提托性佳的胸罩结构,并可提升胸罩结构功能及外观变化的灵活度。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胸罩结构,包含罩杯部以及两个背带部。两个背带部分别连接罩杯部的两侧,且各背带部具有底缘部,并包含第一层背带、第二层背带以及第三层背带,第二层背带覆盖第一层背带,第三层背带覆盖第一层背带与第二层背带。其中,第一层背带的一端、第二层背带的一端以及第三层背带的一端连接而形成底缘部,且第一层背带的弹性与第三层背带的弹性不同。借此,提升对使用者的背部的包覆效果,除达到美背的功效,还可进一步产生提托效果。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胸罩结构,其中第一层背带包含第一束紧段以及第一布件,第一束紧段位于第一层背带的另一端,第一布件连接第一束紧段。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胸罩结构,其中第三层背带包含第二束紧段以及第二布件,第二束紧段位于第三层背带的另一端,第二布件连接第二束紧段。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胸罩结构,其中第一层背带与第三层背带相交成一夹角,且第二层背带露出于第三层背带。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胸罩结构,其中第一布件及第二布件皆为网状材质。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胸罩结构,包含罩杯部以及两个背带部。两个背带部分别连接罩杯部的两侧,且各背带部具有底缘部,并包含第一层背带、第二层背带以及第三层背带,第二层背带覆盖第一层背带,第三层背带覆盖第一层背带与第二层背带。其中,第一层背带的一端、第二层背带的一端以及第三层背带的一端连接而形成底缘部,且第一层背带的面积与第三层背带的面积不同。借此,提升对使用者的背部的包覆效果,并可提升胸罩结构功能及外观变化的灵活度。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胸罩结构,其中第一层背带包含第一束紧段以及第一布件,第一束紧段位于第一层背带的另一端,第一布件连接第一束紧段。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胸罩结构,其中第三层背带包含第二束紧段以及第二布件,第二束紧段位于第三层背带的另一端,第二布件连接第二束紧段。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胸罩结构,其中第一层背带与第三层背带相交成一夹角,且第二层背带露出于第三层背带。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胸罩结构,其中第一布件及第二布件皆为网状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胸罩结构,通过背带部的结构配置,将使用者身体侧边的赘肉抚平,借以提供使用者一种包覆性及提托性佳的胸罩结构,并可提升胸罩结构功能及外观变化的灵活度。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胸罩结构;图2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背带部的分解图;以及图3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胸罩结构的穿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阅读者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胸罩结构100,图2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背带部300的分解图,图3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胸罩结构100的穿戴示意图。由图1及图2可知,胸罩结构100包含罩杯部200以及两个背带部300。背带部300为两个相对应的结构,并各分别连接罩杯部200的两侧。各背带部300包含第一层背带310、第二层背带320以及第三层背带330,第二层背带320覆盖第一层背带310,第三层背带330覆盖第一层背带310与第二层背带320。第一层背带310的一端、第二层背带320的一端与第三层背带330的一端,以车缝的方式连接并形成底缘部340,但其形成底缘部340的方式不以此为限。借此,通过包含有三层背带的背带部300,提供使用者一种包覆性及提托性佳的胸罩结构100,并可提升胸罩结构100功能及外观变化的灵活度。图1实施例的胸罩结构100中,第一层背带310的弹性可与第三层背带330的弹性不同。借由第一层背带310与第三层背带330的弹性差异,产生不同方向及不同力度的包覆力及拉提力,将使用者身体侧边的赘肉抚平,另也对使用者的后背进行渐进式的包覆,并进一步对胸型产生提托效果。详细而言,第一层背带310包含第一束紧段311以及第一布件312。第一束紧段311位于第一层背带310的另一端,其可为具有弹性的材质。第一束紧段311的一端以车缝或粘合等方式连接第一布件312,第一布件312可为网状材质,更进一步可为亲肤性的网状材质,借此当使用者穿戴时,不容易感到闷热不适。另外,第一层背带310可包含支撑段313,而支撑段313与第一布件312连接,且位于底缘部340,其可用于支撑整体胸罩结构100。第三层背带330覆盖于第一层背带310与第二层背带320。第三层背带330包含第二束紧段331以及第二布件332。第二束紧段331位于第三层背带330的另一端,其可为具有弹性的材质,第二布件332连接第二束紧段331,其可为网状材质。另外,第二束紧段331的弹性与第一束紧段311的弹性可为不同,进而使第一层背带310与第三层背带330具有不同的弹性,借以提供使用者完整的包覆及提托效果。配合参照图3,当胸罩结构100穿戴于人体时,由于第一层背带310的面积可与第三层背带330的面积不同,可使位于第一层背带310与第三层背带330间的第二层背带320露出,使其还可增加胸罩结构100外观造型的变化自由度。进一步来说,第一层背带310与第三层背带330相交成一夹角,且第二层背带320露出于第三层背带330。由于第一层背带310的面积大于第三层背带330的面积,因此可通过第一层背带310提供使用者完整的包覆性,大范围的包覆使用者背部的赘肉,并将使用者身体侧边的赘肉抚平。再者,通过第三层背带330较小的包覆范围,进一步达到提托的效果。另外,第二束紧段331的一端以车缝或粘合等方式连接第二布件332,第二布件332可为网状材质,且进一步可为可透视的网状材质。配合第一层背带310的面积不同于第三层背带330的面积的配置,除可使第二层背带320部分外露外,配合第二布件332材质的配置,还可由背带部300的表面即可透视被第三层背带330所覆盖的第二层背带320的布材或造型,以达视觉美化效果。更仔细地说,第二层背带320可为蕾丝结构,第一层背带310与第三层背带330由于面积不同而可相交成一夹角,使第二层背带320露出于第三层背带330,借此达到视觉美化的效果。另外,第二层背带320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罩杯部;以及两个背带部,分别连接所述罩杯部的两侧,且各所述背带部具有底缘部,并包含:第一层背带;第二层背带,覆盖所述第一层背带;以及第三层背带,覆盖所述第一层背带与所述第二层背带;其中,所述第一层背带的一端、所述第二层背带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层背带的一端连接而形成所述底缘部,且所述第一层背带的弹性与所述第三层背带的弹性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罩杯部;以及两个背带部,分别连接所述罩杯部的两侧,且各所述背带部具有底缘部,并包含:第一层背带;第二层背带,覆盖所述第一层背带;以及第三层背带,覆盖所述第一层背带与所述第二层背带;其中,所述第一层背带的一端、所述第二层背带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层背带的一端连接而形成所述底缘部,且所述第一层背带的弹性与所述第三层背带的弹性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背带包含:第一束紧段,位于所述第一层背带的另一端;以及第一布件,连接所述第一束紧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背带包含:第二束紧段,位于所述第三层背带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布件,连接所述第二束紧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背带与所述第三层背带相交成一夹角,且所述第二层背带露出于所述第三层背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件及所述第二布件皆为网状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茹,
申请(专利权)人:艾思妮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