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栽培系统及其优化栽培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1422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材栽培系统及其优化栽培方法,该系统包括架体,所述系统还包括设于架体内对中药材进行喷淋的喷淋机构、对中药材进行补光的照明灯、通过卷曲伸缩阻隔导向照明灯的喷淋水的卷曲伸缩机构和固定喷淋机构及卷曲伸缩机构的固定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对种植区域内的中药材进行喷淋浇灌,以及补光操作,且由于隔水帘的设置,避免喷淋的水直接喷洒到照明灯上,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A Cultiv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Its Optimized Cultiv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材栽培系统及其优化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栽培系统及其优化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药材即为可供制药的原材料,在中国尤指中药材,即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中药原料。随着目前社会患病人数的增加,中药材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为了能够高效的生产大量的中药材,中药材栽培设备的应用尤为重要。目前,中药材的栽培多在大棚中种植,然而,由于大棚中人工挑水浇水不方便,需要大量的人力,此外,中药材的多列栽培过程中,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不足,不利于中药材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药材栽培系统的优化栽培方法,目的是便于对中药材补光及喷淋浇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材栽培系统,包括架体,所述系统还包括设于架体内对中药材进行喷淋的喷淋机构、对中药材进行补光的照明灯、通过卷曲伸缩阻隔导向照明灯的喷淋水的卷曲伸缩机构和固定喷淋机构及卷曲伸缩机构的固定机构。所述卷曲伸缩机构包括卷轴和外绕卷轴的隔水帘,所述卷轴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每列中药材的栽培方向相同,通过卷轴正反转以卷曲收缩或外放隔水帘,隔水帘位于喷淋机构与照明灯之间。所述隔水帘的自由端设有配重块。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设于中药材上方的喷淋头和输水管。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第一固定梁通过第一连杆与架体顶端内壁连接,第二固定梁通过第二连杆与架体顶端内壁连接,所述卷曲机构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一固定梁连接,所述喷淋机构通过第二支架与第二固定梁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固定座、设于固定座上用于带动照明灯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水泵、蓄水罐、分别设于蓄水罐上下两侧的转轴和用于带动下侧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第一水泵将蓄水罐内的液体通过第一输送管导入喷淋机构的进液口,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可带动喷淋机构升降运动。所述蓄水罐上侧的转轴的外周向侧壁设有螺旋槽,所述系统还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电动推杆和设于电动推杆伸缩端上的辅转盘,辅转盘上设有滑道,滑道内设有滚轮,蓄水罐通过连杆与滚轮的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辅转盘上。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搅拌罐、搅拌电机和设于搅拌罐内的搅拌轴及搅拌叶片,搅拌叶片通过搅拌轴与设于搅拌罐上的搅拌电机连接,第二水泵将搅拌罐内的营养液通过第二输送管导入蓄水罐。所述中药材栽培系统的优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架体内的土地上栽种多列中药材,两列中药材为一组,每组中药材之间预留有间隙空间,相邻中药材之间的间距为10-15cm;步骤二、每隔二至五天喷淋浇水一次,浇水时放下隔水帘,浇水时间交替选在早上起点和下午五点,浇水完成后,待隔水帘晾干后卷收隔水帘,每晚辅助光照二到三小时;步骤三、每个二十天到三十天喷洒一次营养液,喷洒营养液当天不喷洒水;步骤四、中药材成熟后,采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便对种植区域内的中药材进行喷淋浇灌,以及补光操作,且由于隔水帘的设置,避免喷淋的水直接喷洒到照明灯上,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照明灯的可升降设置,便于针对不同生长期的中药材进行补光。喷淋头的可升降设置,同样便于根据不同生长期的中药材进行调整喷淋高度。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卷曲伸缩机构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喷淋头处设置升降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适应喷淋头升降进行升降卷曲输液管及供液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顶梁,2、支撑柱,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一支架,6、第一固定梁,7、第二固定梁,8、喷淋头,9、输水管,10、照明灯,11、卷轴,12、隔水帘,13、驱动电机,14、固定座,15、电动推杆,16、安装板,17、第一水泵,18、蓄水罐,19、底座,20、辅转盘,21、滚轮,22、第二水泵,23、搅拌罐,24、搅拌电机,25、搅拌叶片,26、中药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中药材栽培系统,包括架体,架体包括多个顶梁1和设于顶梁两侧的支撑柱2,该栽培系统还包括设于架体内对中药材进行喷淋的喷淋机构、对中药材进行补光的照明灯10、通过卷曲伸缩阻隔导向照明灯的喷淋水的卷曲伸缩机构和固定喷淋机构及卷曲伸缩机构的固定机构。此结构的设置,方便对种植区域内的中药材进行喷淋浇灌,以及补光操作。采用此系统作为大棚栽培应用时,在架体外覆盖棚膜。其中,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第一固定梁6和第二固定梁7,第一固定梁6通过第一连杆3与架体顶端内壁连接,第二固定梁7通过第二连杆4与架体顶端内壁连接,卷曲机构通过第一支架5与第一固定梁6连接,喷淋机构通过第二支架与第二固定梁7连接。喷淋机构包括设于中药材上方的喷淋头8和输水管9。具体而言,第一连杆的顶端与顶梁1的下端面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底端与第一固定梁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梁与第二固定梁的长度根据一列中药材的栽培长度而定,在第一固定梁的长度方向均布固定连接多个第一连杆,在第二固定梁的长度方向均布固定连接多个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个数相同,每一个连杆对应连接一个顶梁。在第二固定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输水管安装槽,避免输水管散乱于架体内,不利于空间布置,避免导致不方便栽培的情况。第一固定梁与第二固定梁依次交错设置,即两个第一固定梁之间设置第二固定梁,在每一个第二固定梁的下方形成中药材的栽培、喷淋浇灌及生长空间。卷曲伸缩机构包括卷轴11和外绕卷轴11的隔水帘12,卷轴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每列中药材的栽培方向相同,通过卷轴11正反转以卷曲收缩或外放隔水帘12,隔水帘位于喷淋机构与照明灯之间。隔水帘的设置,避免喷淋的水直接喷洒到照明灯上,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具体设置时,隔水帘可采用透明的柔性塑料制成,或者采用防水布制成,在隔水帘的自由端设有配重块,或者配制杆,使得隔水帘在外放起到隔断作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隔水帘垂直于地面,使得照明灯与喷淋机构分别位于隔水帘的两侧。卷轴的正反转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实现,比如采用类似现有卷曲升降窗帘的原理,在卷轴的边侧套设链轮,链轮与转轴过盈配合,通过拉动链条带动链轮正反转以使卷轴正反转。当然,为了便于实现机械化控制卷轴转动,通过电动驱动实现,具体可在相应的卷轴边侧位置设置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与第一支架5固定连接,在卷轴的边侧设置中心轴和传动部件,传动部件可以为联轴器,联轴器通过固定杆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中心轴连接,中心轴与卷轴固定连接;传动部件也可以为现有的齿轮传动部件。中心轴可通过固定块进行辅助定位,固定块中心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材栽培系统,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设于架体内对中药材进行喷淋的喷淋机构、对中药材进行补光的照明灯、通过卷曲伸缩阻隔导向照明灯的喷淋水的卷曲伸缩机构和固定喷淋机构及卷曲伸缩机构的固定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材栽培系统,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设于架体内对中药材进行喷淋的喷淋机构、对中药材进行补光的照明灯、通过卷曲伸缩阻隔导向照明灯的喷淋水的卷曲伸缩机构和固定喷淋机构及卷曲伸缩机构的固定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材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曲伸缩机构包括卷轴和外绕卷轴的隔水帘,所述卷轴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每列中药材的栽培方向相同,通过卷轴正反转以卷曲收缩或外放隔水帘,隔水帘位于喷淋机构与照明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中药材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帘的自由端设有配重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材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设于中药材上方的喷淋头和输水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材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第一固定梁通过第一连杆与架体顶端内壁连接,第二固定梁通过第二连杆与架体顶端内壁连接,所述卷曲机构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一固定梁连接,所述喷淋机构通过第二支架与第二固定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材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固定座、设于固定座上用于带动照明灯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材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才王宇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谯药堂中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