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减速起动机及其电枢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301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9:14
一种行星减速起动机及其电枢轴,该电枢轴通过前轴承和后轴承安装在该行星减速起动机内,所述电枢轴包括顺序设置的齿部、铁芯配合部和轴承安装部,所述轴承安装部安装支撑在所述后轴承上,所述前轴承位于所述齿部的后侧,所述齿部为齿轮滚刀加工件,所述齿部包括啮合部和衬套配合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衬套配合部之间设置有退刀槽,所述衬套配合部位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铁芯配合部之间,所述衬套配合部上安装有衬套,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配合部为过盈配合,所述电枢轴通过所述衬套安装支撑在所述前轴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具有该电枢轴的行星减速起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起动机整机寿命,有效减少了整机长度,降低了整机生产成本。

A Planetary Reduction Starter and Its Armature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星减速起动机及其电枢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星减速起动机,特别是一种行星减速起动机电枢轴及具有该电枢轴的行星减速起动机。
技术介绍
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起动机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的起动机电枢支撑结构,包含电枢轴11,前轴承12,后轴承13,电刷端盖14,盖板15,中盖16,单向器17,行星齿轮18,内齿圈19。所述前轴承12设置在所述电枢11的齿部与所述盖板15配合,所述盖板15与所述中盖16配合从而形成电枢前端支撑。另外一侧,所述后轴承13设置在所述电枢轴11尾端,与所述电刷端盖14配合从而形成对所述电枢轴11的支撑。参见图2,图2为现有技术电枢轴示意图。如图所示,包含齿部111,铁芯配合部112,轴承安装部113。所述铁芯配合部112与电枢铁芯叠片配合并通过线圈产生力矩带动电枢旋转,所述轴承安装部113用于安装所述后轴承13形成电枢尾端支撑。参见图3,图3为现有技术电枢轴齿部示意图。如图所示,包含啮合部1111,退刀槽1112,轴承台1113,限位台1114。所述啮合部1111与所述行星齿轮18啮合,这需要所述啮合部1111具有一定的有效啮合长度(齿面平整)。参见图4,图4为现有技术齿轮滚刀示意图。如图所示,齿轮滚刀21包含支撑部211,齿刀部212;所述电枢轴啮合部1111通过齿轮滚刀21的齿刀部212机加工而成,这样加工方式就会在齿部形成退刀槽1112,所述齿轮滚刀21具有支撑部211,所述支撑部211内部穿过支撑轴,因此需要保证强度以及加工效率。所述齿刀部212具有较大的直径从而造成所述退刀槽1112半径较大。该电枢轴齿部结构的缺点在于:为保证啮合部1111具有一定的啮合长度需要将所述退刀槽向电枢尾端靠近,造成退刀槽1112延伸至轴承台1113以及限位台1114。这样会造成所述轴承台1113为非完整圆柱面,从而造成与所述前轴承12内套位置存在部分过盈,造成电枢轴承早期失效,影响整机寿命。另一方面,所述退刀槽1112延伸至限位台1114会造成行星减速系内部油脂通过所述退刀槽1112流至电机内部,造成行星系油脂减少发生早期失效。此外,现有技术通过增加齿部长度来解决所述退刀槽1112延伸至轴承台1113以及限位台1114的问题,但是增加长度后会造成起动机整机长度增加,影响起动机的适配性,同时增加了起动机的生产制造成本。即现有技术的电枢齿部111通过圆形滚刀机加工制造会产生退刀槽1112,为保证滚刀强度以及加工效率会将滚刀直径设置较大,而齿部111需与行星齿轮18啮合而需要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需要增加加工量来保证,同时为增加整机适配性以及低成本需将电枢轴11设计较短,这样会造成退刀槽1112延伸至电枢轴承端面甚至轴向定位面使得电枢轴齿部111与前轴承12配合面过小。另一方面行星减速系内部油脂通过所述齿部111加工时产生的退刀槽1112流动至行星减速系之外的电机系统内部,从而造成行星减速系统油脂减少,造成行星减速系相关零部件异常磨损,甚至出现早期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行星减速起动机电枢轴及具有其的行星减速起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起动机行星减速电枢轴的支撑结构不稳定造成轴承寿命低,可靠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行星减速起动机的电枢轴,所述电枢轴通过前轴承和后轴承支撑安装在起动机内,所述电枢轴包括顺序设置的齿部、铁芯配合部和轴承安装部,所述轴承安装部安装支撑在所述后轴承上,所述前轴承位于所述齿部的后侧,其中,所述齿部为齿轮滚刀加工件,所述齿部包括啮合部和衬套配合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衬套配合部之间设置有退刀槽,所述衬套配合部位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铁芯配合部之间,所述衬套配合部上安装有衬套,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配合部为过盈配合,所述电枢轴通过所述衬套安装支撑在所述前轴承上。上述的电枢轴,其中,所述衬套包括限位部、轴承配合部和电枢轴配合部,所述限位部和轴承配合部位于所述衬套的外壁,所述电枢轴配合部位于所述衬套的内壁,所述前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配合部上并通过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前轴承的轴向位置。上述的电枢轴,其中,所述衬套配合部与所述电枢轴配合部径向为过盈配合,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啮合部的端面于轴向贴合。上述的电枢轴,其中,所述衬套为金属材料件、非金属材料件或粉末冶金烧结件。上述的电枢轴,其中,所述铁芯配合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衬套配合部的直径。上述的电枢轴,其中,所述轴承配合部的直径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啮合部的齿根圆直径。上述的电枢轴,其中,所述轴承配合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啮合部的齿顶圆直径。上述的电枢轴,其中,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前轴承的外套内径。上述的电枢轴,其中,所述轴承配合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前轴承的宽度。上述的电枢轴,其中,所述退刀槽自啮合部延伸至所述衬套配合部的表面,所述电枢轴配合部的内侧面封闭所述退刀槽。上述的电枢轴,其中,所述前轴承为深沟球轴承滚针轴承或含油轴承。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行星减速起动机,其中,包括上述的电枢轴。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电枢齿部增加衬套并将前轴承安装在衬套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轴承直接安装到电枢轴齿部导致与前轴承内套与非圆柱面配合,造成电枢轴承内套过盈量不同而导致轴承寿命降低,支撑不稳定的问题。此外,通过在电枢轴齿部设置衬套可以有效避免行星减速内部油脂从电枢齿部的花键退刀槽流动到电机系统内,造成油脂减少导致起动机减速系相关部件异常磨损,出现早期失效的问题。本技术的电枢轴支撑更稳定,行星减速系内部油脂不易流至电机内部,从而提高了起动机整机寿命,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整机长度,使得起动机的适配性更强,降低了整机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起动机的剖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电枢轴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电枢轴齿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加工电枢轴齿部的齿轮滚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行星减速起动机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枢轴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衬套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枢轴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电枢轴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1电枢轴111齿部1111啮合部1112退刀槽1113轴承台1114限位台1115衬套配合部112铁芯配合部113轴承安装部114衬套1141限位部1142轴承配合部1143电枢轴配合部12前轴承13后轴承14电刷端盖15盖板16中盖17单向器171轴销18行星齿轮19内齿圈21齿轮滚刀211支撑部212齿刀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5,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行星减速起动机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行星减速起动机,包括电枢轴11、前轴承12、后轴承13、电刷端盖14、盖板15、中盖16、单向器17、行星齿轮18、内齿圈19所述前轴承12设置在所述电枢轴11的齿部111,所述前轴承12安装在所述盖板15上,所述盖板15安装在所述中盖16上,所述前轴承12与所述盖板15配合,所述盖板15与所述中盖16配合从而实现电枢前端支撑,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星减速起动机的电枢轴,所述电枢轴通过前轴承和后轴承支撑安装在起动机内,所述电枢轴包括顺序设置的齿部、铁芯配合部和轴承安装部,所述轴承安装部安装支撑在所述后轴承上,所述前轴承位于所述齿部的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为齿轮滚刀加工件,所述齿部包括啮合部和衬套配合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衬套配合部之间设置有退刀槽,所述衬套配合部位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铁芯配合部之间,所述衬套配合部上安装有衬套,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配合部为过盈配合,所述电枢轴通过所述衬套安装支撑在所述前轴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减速起动机的电枢轴,所述电枢轴通过前轴承和后轴承支撑安装在起动机内,所述电枢轴包括顺序设置的齿部、铁芯配合部和轴承安装部,所述轴承安装部安装支撑在所述后轴承上,所述前轴承位于所述齿部的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为齿轮滚刀加工件,所述齿部包括啮合部和衬套配合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衬套配合部之间设置有退刀槽,所述衬套配合部位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铁芯配合部之间,所述衬套配合部上安装有衬套,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配合部为过盈配合,所述电枢轴通过所述衬套安装支撑在所述前轴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包括限位部、轴承配合部和电枢轴配合部,所述限位部和轴承配合部位于所述衬套的外壁,所述电枢轴配合部位于所述衬套的内壁,所述前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配合部上并通过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前轴承的轴向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枢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配合部与所述电枢轴配合部径向为过盈配合,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啮合部的端面于轴向贴合。4.如权利要求1、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斌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潍坊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