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26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操作台,用于接线端子(20)的接线操作,包括:一框体(100),包括:一第一侧板(111),一第二侧板(112),一第一安装板(121),和一第二安装板(122);一第一导轨(131),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21);和一第二导轨(132),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2);其中,所述第一导轨(131)和所述第二导轨(132)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R1)、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R2),宽度方向为第三方向(R3),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所述第一导轨(131)与所述第二导轨(132)具有第一间距(H1),在所述第三方向(R3)上所述第一导轨(131)和所述第二导轨(132)具有第二间距(H2)。

Con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作台
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的接线操作
,尤其涉及操作台。
技术介绍
开关柜(SwitchCabinet)是一种电气设备,开关柜外线先进入柜内主控开关,然后进入分控开关,各分路按其需要设置。在1/2抽屉柜的适配器的二次端子和整模抽屉柜的端子均是接线端子,其需要进行接线操作。现有技术的接线端子的接线操作采用人工一个一个地进行接线,没有固定位置,操作费力,每次只能操作一台接线端子,效率低,无法满足大量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用于接线端子的接线操作的操作台,能够同时对多个接线端子进行接线操作,效率高,操作方便。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操作台,用于接线端子的接线操作,包括:一框体,包括: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平行设置,一第一安装板,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安装连接,和一第二安装板,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安装连接;一第一导轨,其安装于第一安装板;和一第二导轨,其安装于第二安装板;其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宽度方向为第三方向,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具有第一间距,在第三方向上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具有第二间距。在操作台的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包括一开口,接线端子能够从开口进入并与第一导轨装配。在操作台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板包括一限位部,用于对装配至第一导轨的接线端子进行限位。在操作台的再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包括至少一第一长孔,第二侧板包括至少一第二长孔,第一安装板的一端通过一贯穿第一长孔的第一螺钉与第一侧板固定安装,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通过一贯穿第二长孔的第二螺钉与第二侧板固定安装,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的长度方向均为第三方向。在操作台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为DIN轨,第一导轨的凹槽中设置有复数个第三长孔,第三长孔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方向,第一安装板包括至少一行安装孔,第一导轨通过复数个贯穿第三长孔和安装孔的第三螺钉与第一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操作台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操作台还包括一顶板,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安装连接,顶板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顶板包括一手持部。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台,一个操作台能够稳定地放置多个接线端子,能够同时对多个接线端子进行接线操作,效率高,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通过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台和接线端子的组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操作台和接线端子的组装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操作台和接线端子的组装结构的右侧的侧视图。标号说明:10操作台100框体111第一侧板1110开口112第二侧板1120限位部121第一安装板1210安装孔122第二安装板131第一导轨132第二导轨141第一长孔142第二长孔143第三长孔15顶板150手持部20接线端子21卡槽R1第一方向R2第二方向R3第三方向H1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的第一间距H2在第三方向上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的第二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下面讨论的各图以及被用来描述在该专利文档中的本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以说明的方式并且无论如何不应该被解释成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在任何适当布置的设备中实施本公开的原理。将参考示例性非限制实施例来描述本申请的各种创新教导。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台和接线端子的组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操作台和接线端子的组装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操作台和接线端子的组装结构的右侧的侧视图。结合图1-3可以看出,该操作台10用于接线端子20的接线操作。该操作台10包括:一框体100,包括:一第一侧板111,一第二侧板112,与第一侧板111平行设置,一第一安装板121,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安装连接,和一第二安装板122,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安装连接;一第一导轨131,其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21;和一第二导轨132,其安装于第二安装板122;其中,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R1、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R2,宽度方向为第三方向R3,在第二方向R2上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具有第一间距H1,在第三方向R3上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具有第二间距H2。具体而言,第一方向R1为图1中操作台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R2为操作台的前后方向,第三方向R3为操作台的上下方向。框体100整体的侧面轮廓为L形。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竖向设置并位于操作台的左右两侧。第一安装板121的左端与第一侧板111的内侧面固定安装。第一安装板121的右端与第二侧板112的内侧面固定安装。第二安装板122的左端与第一侧板111的内侧面固定安装。第二安装板122的右端与第二侧板112的内侧面固定安装。第一导轨131与第一安装板121固定安装,第二导轨132与第二安装板122固定安装。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平行设置。在第二方向R2上,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具有第一间距H1。在第三方向R3上,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具有第二间距H2。也就是说,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在前后方向上具有H1的距离,并且第一导轨131相对于第二导轨132更靠后。也就是说,当操作人员站在操作台正面时,第一导轨131比第二导轨132更远离操作人员。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在上下方向上有H2的距离。距离H1和H2的设置可以根据待操作的接线端子的尺寸设定或调节。操作时,操作人员将接线端子20从操作台10的侧面装入。装入时,将接线端子20的卡槽21对准第一导轨131的下边沿。这样第一导轨131的下边沿插入卡槽21。同时,接线端子20的底部放置于第二导轨132的上边沿。也就是说,第二导轨132的上边沿支撑接线端子20的底部。从图3还能够看出接线端子20的卡槽21的一个实施例是圆槽。圆槽的口是一个接近闭合的状态,使得第一导轨131的下边沿是嵌入圆槽,让二者紧密地结合,实现前后方向的固定。另外,接线端子20的底部设置有突起的方棱(图中未标注)。该方棱正好与下方的第二导轨的上边沿贴合,实现下方的固定,通过这三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固定点,达到接线端子稳定的状态。另外,距离H1和H2的设置要与接线端子20的尺寸以及卡槽21、方棱的尺寸和位置相匹配,并留有一定余量,即能稳定地固定接线端子,还要使接线端子能顺畅滑动。这样,一个操作台能够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操作台,用于接线端子(20)的接线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100),包括:一第一侧板(111),一第二侧板(112),与所述第一侧板(111)平行设置,一第一安装板(121),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安装连接,和一第二安装板(122),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安装连接;一第一导轨(131),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21);和一第二导轨(132),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2);其中,所述第一导轨(131)和所述第二导轨(132)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R1)、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R2),宽度方向为第三方向(R3),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所述第一导轨(131)与所述第二导轨(132)具有第一间距(H1),在所述第三方向(R3)上所述第一导轨(131)和所述第二导轨(132)具有第二间距(H2)。

【技术特征摘要】
1.操作台,用于接线端子(20)的接线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100),包括:一第一侧板(111),一第二侧板(112),与所述第一侧板(111)平行设置,一第一安装板(121),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安装连接,和一第二安装板(122),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安装连接;一第一导轨(131),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21);和一第二导轨(132),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2);其中,所述第一导轨(131)和所述第二导轨(132)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R1)、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R2),宽度方向为第三方向(R3),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所述第一导轨(131)与所述第二导轨(132)具有第一间距(H1),在所述第三方向(R3)上所述第一导轨(131)和所述第二导轨(132)具有第二间距(H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1)包括一开口(1110),所述接线端子(20)能够从所述开口(1110)进入并与所述第一导轨(131)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12)包括一限位部(1120),用于对装配至所述第一导轨(131)的接线端子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彦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