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衍昌专利>正文

摩托车节油单向齿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945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节油单向齿合器,包括棘轮齿圈和内芯,内芯周边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装有撑牙,撑牙与棘轮齿圈内的棘爪相对应,其棘轮齿圈与内芯在轴向上分为两段,一段为棘爪、撑牙配合段,撑牙末端的截面形状与棘爪间的空隙配合对应,撑牙与内芯间设有压簧;另一段为棘轮齿圈与内芯间相对自由转动配合段,棘轮齿圈与内芯间装有轴承。结构简单紧凑,离合平稳、快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摩托车的惯性滑行,能够使摩托车大大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量,保护环境,而且大大延长了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一倍以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摩托车单向齿合器,为摩托车配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摩托车节油单向齿合器,包括棘轮齿圈和内芯,内芯周边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装有撑牙,撑牙与棘轮齿圈内的棘爪相对应,其棘轮齿圈与内芯在轴向上分为两段,一段为棘爪、撑牙配合段,撑牙末端的截面形状与棘爪间的空隙配合对应,撑牙与内芯间设有压簧;另一段为棘轮齿圈与内芯间相对自由转动配合段,棘轮齿圈与内芯间装有轴承。撑牙末端的截面形状与棘爪间的空隙配合对应,部件间可实现全方位大面积接触,离合平稳,接触支撑强度大,能抵抗、消除剪切力,避免打齿现象,安全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棘轮齿圈与内芯间装有轴承,保证棘轮齿圈与内芯间的相对运转的灵活性,减小相对转动的阻力,可获得良好的滑行效果,节油效果明显,百公里耗油仅1.59升,特别是在推行摩托车时,就象推动自行车一样轻松自如。将撑牙与内芯间压簧置于内芯的弹簧孔道中,定位准确,灵活方便,保证撑牙与棘爪离合动作的快速、准确;还可以在撑牙与压簧的接触处设压簧定位凹坑,更加便于弹簧的定位可靠性,结构简单,灵敏、灵活,效果好。撑牙与凹槽间设计为灵活简单的轴面接触配合,动作平稳,性能稳定。内芯上的撑牙可设计3-8个,棘轮齿圈内的棘爪可设计12-26个,分别均布在周边上。便于实现撑牙与棘爪间的就近快速结合,实现快速离合。在本专利技术中,可根据常识、常规要求,添设相应的配套配件,如端盖、封盖、连接件等,均为现有技术,不再累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离合平稳、快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摩托车的惯性滑行,使摩托车在熄火或怠速状态下滑行行驶,能够使摩托车大大降低油耗,节省油耗40-50%,同时减少了废气排放量,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而且因为滑行,减少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部件的运转磨损,大大延长了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一倍以上。图2、附图说明图1中A-A截面剖视图。图中1、棘轮齿圈 2、内芯 3、轴承 4、撑牙 5、6、轴用挡圈 7、孔用挡圈 8、压簧 9、弹簧孔道 10、棘爪。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摩托车节油单向齿合器,包括棘轮齿圈1和内芯2,内芯2周边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装有撑牙4,撑牙4与棘轮齿圈1内的棘爪10相对应,其棘轮齿圈1与内芯2在轴向上分为两段,一段为棘爪10、撑牙4配合段,撑牙4末端的截面形状与棘爪10间的空隙配合对应,撑牙4与内芯2间设有压簧8,压簧8置于内芯2的弹簧孔道9中,撑牙4与压簧8的接触处设有定位凹坑,撑牙4与凹槽间为轴面接触配合;另一段为棘轮齿圈1与内芯2间相对自由转动配合段,棘轮齿圈1与内芯2间装有轴承3。内芯2上均布有5个撑牙,棘轮齿圈1内均布有16个的棘爪。在应用状态时,将摩托车主动轮轴插装在内芯2的轴孔中,棘轮齿圈1与传动系统的动力配偶齿轮啮合。当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最后经过动力配偶齿轮带动棘轮齿圈1顺时针转动时,压簧8将撑牙4顶合在棘爪10上,使内芯2随从棘轮齿圈1一起转动,从而驱动摩托车主动轮转动,驱车前行;当摩托车需要惯性滑行时(或怠速,或熄火),内芯2的转速会超过棘轮齿圈1的转速,此时,惯性动力使压簧8被压缩至弹簧孔道9中,撑牙4与棘爪10脱离开,内芯2与棘轮齿圈1间产生了相对运转。轴承3的设置,使内芯2与棘轮齿圈1间的相对转动轻松自如。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节油单向齿合器,包括棘轮齿圈和内芯,内芯周边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装有撑牙,撑牙与棘轮齿圈内的棘爪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棘轮齿圈与内芯在轴向上分为两段,一段为棘爪、撑牙配合段,撑牙末端的截面形状与棘爪间的空隙配合对应,撑牙与内芯间设有压簧;另一段为棘轮齿圈与内芯间相对自由转动配合段,棘轮齿圈与内芯间装有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齿合器,其特征在于撑牙与内芯间的压簧置于内芯的弹簧孔道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齿合器,其特征在于撑牙与压簧的接触处设有压簧定位凹坑。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单向齿合器,其特征在于撑牙与凹槽间为轴面接触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齿合器,其特征在于内芯上的撑牙均布有3-8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向齿合器,其特征在于棘轮齿圈内的棘爪均布有12-26个。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节油单向齿合器,包括棘轮齿圈和内芯,内芯周边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装有撑牙,撑牙与棘轮齿圈内的棘爪相对应,其棘轮齿圈与内芯在轴向上分为两段,一段为棘爪、撑牙配合段,撑牙末端的截面形状与棘爪间的空隙配合对应,撑牙与内芯间设有压簧;另一段为棘轮齿圈与内芯间相对自由转动配合段,棘轮齿圈与内芯间装有轴承。结构简单紧凑,离合平稳、快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摩托车的惯性滑行,能够使摩托车大大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量,保护环境,而且大大延长了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一倍以上。文档编号F16D41/24GK1477318SQ03112479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9日专利技术者魏衍昌 申请人:魏衍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节油单向齿合器,包括棘轮齿圈和内芯,内芯周边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装有撑牙,撑牙与棘轮齿圈内的棘爪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棘轮齿圈与内芯在轴向上分为两段,一段为棘爪、撑牙配合段,撑牙末端的截面形状与棘爪间的空隙配合对应,撑牙与内芯间设有压簧;另一段为棘轮齿圈与内芯间相对自由转动配合段,棘轮齿圈与内芯间装有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衍昌
申请(专利权)人:魏衍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