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制动器卡钳的非机械加工成形的方法以及不使用机械加工地成形的制动器卡钳技术

技术编号:2210916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点式圆盘制动器的、不使用机械加工地成形的制动器卡钳,其中该制动器卡钳在后续的机械加工之后形成一浮动卡钳,它包括一制动力产生器(12)和设置其对面的一支座(22)。为了制动器卡钳(10)的非机械加工成形,使用各自部分地纳制动器卡钳的两个模具件(34,36),其中支承表面(Q1,Q2,Q3,Q4,Q5)和作用表面(S1/2,S3,S4,S5)形成在制动器卡钳(10)上,且为了后续机械加工,制动器卡钳可由它的诸支承表面(Q1,Q2,Q3,Q4,Q5)以一规定的方式支承,并且可借助于作用在其作用表面(S1/2,S3,S4,S5)的夹紧力被夹紧。为了保持后续机械加工的程度最小,在非机械加工成形的过程中,制动器卡钳(10)的支座(22)和支承表面(Q1,Q2,Q3,Q4,Q5)形成在同一个的模具件(34)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现用于点式圆盘制动器的制动器卡钳的非机械加工成形的方法,其中,制动器卡钳在后续的机械加工之后形成一浮动卡钳,该制动器卡钳包括一制动力产生器和一设置在对面的支座,--其中,为了非机械加工成形,使用至少两个模具件,每一模具件部分地容纳制动器卡钳,其中作为用于后续机械加工的准备工作,在制动器卡钳上形成若干支承表面以及若干作用表面,--其中,为了后续机械加工,制动器卡钳可由它的诸支承表面以一规定的方式支承,并且可借助于作用在其作用表面的夹紧力被夹紧。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点式圆盘制动器的、不使用机械加工成形的制动器卡钳,其中,制动器卡钳在后续的机械加工之后形成一浮动的卡钳,它包括--液压缸形式的一制动力产生器,它形成有一液压缸轴线并有一液压缸底部,--设置在制动力产生器对面的一支座,--至少一对导向体,它们形成为在液压缸的每一侧设置一个,并且在每一导向体上可形成一导向部分,导向部分有一平行于液压缸轴线的导向轴线,--一桥接部分,它将制动力产生器连接到支座,并具有一面向液压缸轴线的内侧,--以及若干支承表面和若干作用表面,它们形成在制动器卡钳上,并能进行后续的机械加工制动器卡钳的一规定的支承和夹紧动作。
技术介绍
从DE 195 42 425 C1中人们已知一种用作点式圆盘制动器的浮动卡钳的制动器卡钳的毛坯铸件或锻件,这种毛坯铸件或锻件在铸造或锻造的过程中设置有三个规定的支承表面,它们用于后续的机械加工,并然后各放置在一夹紧装置的支撑面上,在其上制动器卡钳被施加防止其在支撑面上发生位移的夹紧力。三个支承表面均形成在制动器卡钳的一后部区域中,相对于作为圆盘制动器一零件的制动器卡钳的布置,该区域位于径向的外侧处,即远离制动器圆盘。在支撑面上施加夹紧制动器卡钳所需的夹紧力,以致相对于成品圆盘制动器中的制动器卡钳的布置,从内侧向外侧径向地作用。这有利于铸造或锻造的制动器卡钳的规定和基本一贯精确的夹紧,其中它们要进行机械加工的表面是易于接近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根本的目的在于,研发出一种方法和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制动器卡钳,以致,如果存在成品制动器卡钳中的精确性方面的需求,不使用机械加工形成的制动器卡钳仅需要比现有技术少的一程度的后续机械加工。关于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该目的,其中在非机械加工的成形过程中,制动器卡钳的支座和支承表面是形成在同一个的模具件上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尤为适合进行这样一种制动器卡钳的非机械加工成形,该制动器卡钳包括--一液压缸形式的制动力产生器,它形成一液压缸轴线并有一液压缸底部;--至少一对导向体,它们形成为在液压缸的每一侧设置一个,并且在每一导向体上可形成一导向部分,导向部分有一平行于液压缸轴线的导向轴线,以及--一桥接部分,它将制动力产生器连接到支座,并具有一面向液压缸轴线的内侧在这样的制动器卡钳的非机械加工成形过程中,有利的是--在桥接部分的内侧上形成一第一和一第二支承表面,它们离开液压缸轴线相同的距离,且每一支承表面邻近两导向轴线之一,并靠近支座,以及--在液压缸底部远离桥接部分的一边缘区域中形成一第三支承表面,且形成为相对包括液压缸轴线并垂直于两导向轴线所处的一导向部分平面延伸的一中心平面是居中的。在所述情况中,更为有利的是,为了制动器卡钳的非机械加工成形,--使用两个模具件,它们可以沿着一模子轴线放在一起和分开,并且在放在一起的状态下,两模具件在一分型面中相互抵靠,该分型面的至少一个邻接制动器卡钳的区域与模子轴线一起形成一小于90°的角,以及--导向部分平面和液压缸轴线相对垂直于模子轴线的一平面成一锐角的倾斜角地倾斜。此外,有利的是,在制动器卡钳的非机械加工成形的过程中,对着支座并随着离开桥接部分距离的增加而离开支座扩散的一端面形成在制动力产生器上,并且与一垂直于液压缸轴线的平面一起形成一角,该角大于该倾斜角。在制动器卡钳的非机械加工成形的过程中,对着制动力产生器的一端面较佳地是形成在支座上,并且与模子轴线一起形成一斜角,而当该斜角足以用于能无损坏地从模子中取出时,它小于该倾斜角。最后,在非机械加工成形的过程中,有利地是在制动器卡钳上形成--垂直于液压缸轴线的一第四和一第五支承表面,以及--第一、第二及第三支承表面形成为在为了后续机械加工而夹紧的过程中它们不阻碍制动器卡钳沿着平行于液压缸轴线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目的范围内,涉及一种制动器卡钳,因此从开始所述的那种类型的制动器卡钳出发,根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在于--在桥接部分的内侧上形成一第一和一第二支承表面,它们离开液压缸轴线相同的距离且每一支承表面邻近两导向轴线之一,并靠近支座,以及--在液压缸底部远离桥接部分的一边缘区域中形成一第三支承表面,且形成为相对包括液压缸轴线并垂直于两导向轴线所处的一导向部分平面延伸的一中心平面是居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不使用机械加工成形的制动器卡钳较佳地是制成,对着支座并随着离开桥接部分距离的增加而离开支座扩散的一端面不使用机械加工地形成在制动力产生器上,并且与一垂直于液压缸轴线的平面一起形成一角,该角大于倾斜角。最后,有利的是制动器卡钳--有垂直于液压缸轴线的一第四和一第五支承表面,以及 --第一、第二及第三支承表面平行于液压缸轴线延伸。附图简述所假定的现有技术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两实施例将在下文参照示意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用来铸造制动器卡钳的一两件模的竖向剖面,其中以侧视图示出制动器卡钳;图2是以已知方式铸造的一制动器卡钳的图,该制动器卡钳已从其铸模中取出并为了进行后续的机械加工而转过180°;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来铸造制动器卡钳的一铸模的竖向剖面,其中同样以侧视图示出所述制动器卡钳;图4是图3中所示的制动器卡钳的平面图,只是制动器卡钳已从其铸模中取出并处于供进行后续的机械加工的一适当的位置;图5是沿着图4中的箭头V的方向局部地示出一横剖面的图;图6是与图1相似的、根据现有技术的用来铸造一局部构造不同的制动器卡钳的铸模的剖面,其中以侧视图示出所述制动器卡钳;以及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来铸造一制动器卡钳的铸模的竖向剖面,其中所述制动器卡钳在其结构方面与图6所述的制动器卡钳相同。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图2示出了一制动器卡钳10,它已成千上万次地证明了其作为用于圆盘制动器的浮动卡钳的价值。它是用球墨铸铁制成的一整体铸件,但也可以是压铸的铝件或锻件。制动器卡钳10有一液压缸形式的制动力产生器12,该产生器12具有一液压缸轴线A,并且两个几乎径向相对布置的臂部与轴线A大致成直角地从其凸伸出,下文该两臂部称为导向体14。在所有情况下,最终的制动器卡钳10上的两导向体14都连有一导向部分16,该导向部分16的轴线平行于液压缸轴线A延伸,以使导向部分在制动操作的过程中允许制动器卡钳10沿着液压缸轴线A方向移动,两导向部分16的轴线分别在下文中称为导向轴线A1和A2。为了制作导向部分16,在制动器卡钳10的精机加工中,两臂部14各设置一相应的孔。对各所述孔以这样的方式紧固一圆柱形导销,即其轴线分别与相关的导向轴线A1和A2相同。导向轴线A1和A2由制动器支撑板中的导向孔限定,在每一所述导向孔中,所述诸导销中的一个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进行导向。作为圆盘制动器的浮动卡钳的这样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用于点式圆盘制动器的制动器卡钳(10)的非机械加工成形的方法,其中制动器卡钳在后续的机械加工之后形成一浮动卡钳,所述浮动卡钳包括一制动力产生器(12)和一相对设置的支座(22),    --其中,为了非机械加工成形,使用至少两个模具件(34,36),每一模具件部分地容纳制动器卡钳(10),其中作为用于后续机械加工的准备工作,在制动器卡钳(10)上形成支承表面(Q1,Q2,Q3,Q4,Q5)以及作用表面(S1/2,S3,S4,S5),    --其中,为了后续机械加工,制动器卡钳可由它的诸支承表面(Q1,Q2,Q3,Q4,Q5)以一规定的方式支承,并且可借助于作用在其作用表面(S1/2,S3,S4,S5)的夹紧力被夹紧,    其特征在于,在非机械加工成形的过程中,制动器卡钳(10)的支座(22)和支承表面(Q1,Q2,Q3,Q4,Q5)形成在同一个的模具件(34)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戈贝尔JJ迈乌姆K埃尔E于盖B克隆普J克雷默R卢恩兹R斯特劳布M武伊齐克C瓦尔登M瓦尔登
申请(专利权)人:鲁卡斯汽车有限公司TRW制动体系联合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