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78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涉及框架结构建筑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墙板直接连接不稳定而造成框架结构建筑结构稳定性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多个轻骨料砼填充墙体和柱模块,轻骨料砼填充墙体包括两个相对的墙面和两个相对的侧面,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侧槽,柱模块与侧面连接,柱模块框架柱上设置有牛腿,轻骨料砼填充墙体上设置有位于侧槽内的安装槽,安装槽位于轻骨料砼填充墙体的底部,轻骨料砼填充墙体上设置有锚固件,牛腿上设置有穿孔,锚固件插入穿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提高了框架结构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效果。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 based on grooved prefabricated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large wallboard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
本技术涉及框架结构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主要的建筑物结构体系为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针对框架结构,目前,常见的类似框架结构体系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现浇形式,一种采用装配式,装配式的预制结构中梁柱采用先张或后张预应力技术、楼板采用预应力叠合板或预应力空心板、墙板采用外挂板或者梁下墙而形成结构体系。对于上述的框架结构体系,传统现浇形式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材力,并导致大量的建筑垃圾,施工周期较长,且不环保。因此装配式建筑物结构体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50926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用隔墙板,隔墙板竖向两侧面均有凹槽,凹槽沿板厚的中心线对称。凹槽可以是半圆形或三角形或拱形。立板施工安装时不需要抹灰,立板安装完后再在两板的对接处形成的竖向通孔的顶端灌注水泥混凝土砂浆,将缝隙填实并将两板粘接在一起。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将两板拼接完成之后、向两板之间的对接处所形成的竖向通孔管内灌注水泥混凝土砂浆之前,如果两板之间发生相对偏移,会造成隔墙板倾斜,影响墙体的整体结构稳定,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其具有提高轻骨料砼墙板与柱模块之间定位精准性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包括多个轻骨料砼填充墙体和柱模块,所述轻骨料砼填充墙体包括两个相对的墙面和两个相对的侧面,所述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侧槽,所述柱模块与侧面连接,所述柱模块框架柱上设置有牛腿,所述轻骨料砼填充墙体上设置有位于侧槽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轻骨料砼填充墙体的底部,所述轻骨料砼填充墙体上设置有锚固件,所述牛腿上设置有穿孔,所述锚固件插入穿孔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柱模块与轻骨料砼墙板的侧面相贴合,同时将牛腿插入安装槽内,调整柱模块与轻骨料砼墙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令锚固件插入穿孔中,从而固定轻骨料砼填充墙体和柱模块之间的位置,避免两者之间的偏移,最后在柱模块侧壁与侧槽形成的空间内灌注水泥砂浆,从而将柱模块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固定连接。在灌注水泥砂浆之前,先通过锚固件连接固定柱模块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提高了轻骨料砼墙板与柱模块之间定位精准性,使得最终的建筑结构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柱模块内设置有桁架筋,所述牛腿内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与桁架筋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模块和牛腿通过桁架筋和箍筋固定连接,提高了柱模块和牛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牛腿与安装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一方面有利于柱模块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之间的位置调整,方便调平。另一方面,在轻骨料砼填充墙体落位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落位过程对构件造成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孔与锚固件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泥砂浆层将锚固件与牛腿连接成整体,进而增加牛腿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的整体性,使得连接更为可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固件呈T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大幅度提高连接锚固件锚固端的锚固力,有效提高锚固件的抗拉拔能力,增加在遇到地震或其他强破坏力的情况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牛腿上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嵌设在牛腿内,所述轻骨料砼填充墙体上设置有钢筋柱,所述钢筋柱的轴向与侧槽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钢筋柱插入套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筋柱插入套管中,一方面起到了定位柱模块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轻骨料砼填充墙体和柱模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的端部呈喇叭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钢筋柱顺利插入套管中的概率,从而方便柱模块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顺利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的内管径大于钢筋柱的径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管和钢筋柱之间可预留有富余宽度,使得锚固件只能在设计范围内摆动,这样可起到耗能减震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牛腿、安装槽、锚固件和穿孔的设置,定位并固定柱模块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的相对位置,从而达到了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效果;2.通过桁架筋和箍筋的设置,提高了牛腿与柱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达到了提高建筑建构稳定性的效果;3.通过套管和钢筋柱的设置,从而达到了定位柱模块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和提高两者连接稳定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用于展示柱模块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的位置关系;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用于展示牛腿与轻骨料砼填充墙体连接结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1、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1、安装槽;12、锚固件;13、侧面;14、侧槽;2、柱模块;3、牛腿;31、穿孔;32、弹性垫;33、水泥砂浆层;34、套管;35、钢筋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包括多个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和柱模块2,柱模块2沿竖直方向设置。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包括两个相对的侧面13,侧面1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侧槽14,侧槽14与柱模块2的轴向相同,侧槽14延伸至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的顶壁和底壁。柱模块2与侧面13贴合,柱模块2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之间形成有由侧槽14的三个侧壁和柱模块2侧壁形成的空间,在此空间内注入水泥砂浆,从而实现柱模块2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的连接。参照图2,柱模块2靠近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牛腿3,牛腿3与柱模块2一体浇筑而成,柱模块2内设置有桁架筋(图中未标出),牛腿3内设置有箍筋(图中未标出),箍筋(图中未标出)与桁架筋(图中未标出)绑扎固定,提高了柱模块2和牛腿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底部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位于侧槽14的底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位于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的底壁与侧槽14底壁相交的棱边处。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上设置有锚固件12,锚固件12位于安装槽11的锚固件12呈T型,锚固件12的头部嵌入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内。牛腿3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穿孔31,锚固件12插入穿孔31中。穿孔31和锚固件12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层33,用于提高牛腿3和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参照图2和图3,牛腿3上设置有套管34,套管34嵌设在牛腿3内,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上嵌设有钢筋柱35,钢筋柱35的轴向与侧槽14的延伸方向一致,钢筋柱35部分伸出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且伸出的部分插入套管34内。套管34的两端呈喇叭状,方便钢筋柱35插入套管34内。套管34的内管径大于钢筋柱35的径长,使得锚固件12可以在套管34内摆动,这样可起到耗能减震的作用。参照图3,牛腿3与安装槽1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垫3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垫32为橡胶垫,橡胶垫通过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包括多个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和柱模块(2),所述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包括两个相对的侧面(13),所述侧面(1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侧槽(14),所述柱模块(2)与侧面(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模块(2)上设置有牛腿(3),所述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上设置有位于侧槽(14)内的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位于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的底部,所述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上设置有锚固件(12),所述牛腿(3)上设置有穿孔(31),所述锚固件(12)插入穿孔(3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包括多个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和柱模块(2),所述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包括两个相对的侧面(13),所述侧面(1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侧槽(14),所述柱模块(2)与侧面(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模块(2)上设置有牛腿(3),所述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上设置有位于侧槽(14)内的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位于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的底部,所述轻骨料砼填充墙体(1)上设置有锚固件(12),所述牛腿(3)上设置有穿孔(31),所述锚固件(12)插入穿孔(3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模块(2)内设置有桁架筋,所述牛腿(3)内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与桁架筋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3)与安装槽(11)的侧壁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新年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