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221015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进行独立配置;通过接口使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之间进行通讯,以相互共享数据;根据相互共享的数据,实现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之间的联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将负一屏和桌面拆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应用,实现负一屏与桌面的代码相互独立,负一屏与桌面的进程相互独立,降低负一屏和桌面的耦合度。

A Display Control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属于通信领域。
技术介绍
在日常使用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中,通常在屏幕界面上会存在负一屏界面和桌面界面。负一屏界面(信息助手)是相对于桌面界面正常屏幕而言,桌面界面正常屏幕是指桌面界面上用户用于摆放图标(也可以编辑图标位置)的屏幕,根据用户喜好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屏幕。一般情况下,在桌面界面正常屏幕的最左侧一屏,如果用户继续往左侧滑动,则会出现一个特殊的屏幕,这个屏幕为负一屏界面。负一屏界面通常包括语音搜索、常用应用、天气预报、智能卡片等内容。然而,由于负一屏界面和桌面界面需要一起开发,因此造成桌面界面的代码量非常大。由于负一屏界面的进程没有和桌面界面的进程分开,因此导致移动终端的调试和分析问题难以准确定位。同时,由于负一屏界面的应用更新需要和桌面界面一起更新,负一屏界面和桌面界面的耦合度太高,因此不符合软件模块低耦合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移动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使其能够降低负一屏界面和桌面界面的耦合度,实现模块的低耦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其能够将负一屏界面和桌面界面拆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应用,实现负一屏界面与桌面界面的代码相互独立,负一屏界面与桌面界面的进程相互独立,降低负一屏界面和桌面界面的耦合度。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移动终端的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进行独立配置;通过接口使该桌面界面和该负一屏界面之间进行通讯,以相互共享数据;根据该相互共享的数据,实现该桌面界面和该负一屏界面之间的联动。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移动终端的该桌面界面和该负一屏界面进行独立配置,包括:利用第一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分别对该桌面界面进行独立地代码编译和进程控制;以及利用第二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分别对该负一屏界面进行独立地代码编译和进程控制;其中,该第一存储介质和该第二存储介质均设置在该移动终端中。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接口包括生命周期接口、添加删除窗口接口和滑动接口。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存储介质和该第二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均用于控制生命周期接口、添加删除窗口接口和滑动接口。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接口使该桌面界面和该负一屏界面之间进行通过跨进程通讯相互通讯,以相互共享对方的通讯数据。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根据该相互共享的数据,实现该桌面界面和该负一屏界面之间的联动,包括:该桌面界面上添加窗口时,该负一屏界面上也添加窗口;或者该桌面界面和该负一屏界面之间联动滑动;或者该桌面界面的窗口删除时,该负一屏界面的窗口也删除;或者该桌面界面的生命周期结束时,该负一屏界面的生命周期也结束。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桌面界面和该负一屏界面之间呈联动滑动设置,包括:将显示为桌面界面的当前屏幕界面沿第一滑动方向滑动;该桌面界面将滑动数据传递给该负一屏界面;该负一屏界面收到滑动数据后随该桌面界面沿该第一滑动方向滑动进入屏幕。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桌面界面和该负一屏界面之间联动滑动,还包括:将显示为该负一屏界面的当前屏幕界面沿第二滑动方向滑动其中,第一滑动方向和该第二滑动方向为相对的方向;该负一屏界面将滑动数据传递给该桌面界面;该桌面界面收到滑动数据后随该负一屏界面沿着该第二滑动方向滑动进入屏幕。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桌面界面和该负一屏界面的生命周期相同。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第一方面及其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进行显示的移动终端。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确定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应用,实现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的代码分别相互独立,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的进程分别相互独立,能够降低桌面界面与负一屏界面之间的耦合度,方便开发人员调试和定位问题,使得移动终端显示更加智能化,简捷高效,从而能够提高用户视觉和触觉感受。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负一屏界面添加窗口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联动滑动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交互的实例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S10至步骤S30。S10、对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进行独立地配置。具体的,桌面界面用于显示图标,也可以用于编辑图标位置。负一屏界面用于提供语音搜索、常用应用、天气预报以及智能卡片。优选的,负一屏界面的界面设置在移动终端的最左端(一般为默认设置),桌面界面的界面设置在负一屏界面的右侧。通常情况下,负一屏界面的界面在屏幕上不可见。步骤S10包括:S11、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的代码呈相互独立编译。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的代码呈分开设置,即桌面界面的代码和负一屏界面的代码分别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各自对应的第一存储介质和第二存储介质中。第一存储介质和第二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均用于控制生命周期接口、添加删除窗口和滑动接口,即第一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控制桌面界面的第一生命周期接口、第一添加删除窗口接口和第一滑动接口,第二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控制负一屏界面届满的第二生命周期接口、第二添加删除窗口接口和第二滑动接口。其中,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的生命周期接口、添加删除窗口接口和滑动接口均暴露设置在屏幕外部,以便于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之间通过跨进程通讯的方式共享数据。S12、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的进程呈相互独立设置。第一存储介质和第二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还用于实现进程控制,以使得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的进程各自独立,桌面界面的进程不影响负一屏界面的进程,负一屏界面的进程也不影响桌面界面的进程。如负一屏界面的更新不需要依赖桌面界面的更新。在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的生命周期接口、添加删除窗口接口和滑动接口接口的作用下,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之间能够通过跨进程通讯的方式共享数据。S20、通过接口使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之间进行相互通讯。具体的,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之间通讯连接,并通过移动终端提供的跨进程通讯相互共享对方的通讯数据。即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分别能够相互共享自己的通讯数据供对方使用。S30、根据共享的数据获取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之间的联动信息。具体的,步骤S30包括:S31、桌面界面上添加窗口时,负一屏界面上也添加窗口。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负一屏界面添加窗口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过程如下,启动桌面界面,在桌面界面上添加窗口,桌面界面添加窗口时通过第一添加删除窗口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进行独立配置;通过接口使所述桌面界面和所述负一屏界面之间进行通讯,以相互共享数据;根据所述相互共享的数据,实现所述桌面界面和所述负一屏界面之间的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桌面界面和负一屏界面进行独立配置;通过接口使所述桌面界面和所述负一屏界面之间进行通讯,以相互共享数据;根据所述相互共享的数据,实现所述桌面界面和所述负一屏界面之间的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桌面界面和所述负一屏界面进行独立配置,包括:利用第一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分别对所述桌面界面进行独立地代码编译和进程控制;以及利用第二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分别对所述负一屏进行独立地代码编译和进程控制;其中,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和所述第二存储介质均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包括生命周期接口、添加删除窗口接口和滑动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和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均用于控制生命周期接口、添加删除窗口接口和滑动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接口使所述桌面界面和所述负一屏界面之间进行通过跨进程相互通讯,以相互共享对方的通讯数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远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