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9840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由多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沿风道长度方向相互拼装连接而成,预制轨顶风道单元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风道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竖直设置,风道底板水平设置且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底部,左侧板、右侧板和风道底板为一体浇筑成型,左侧板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中板左侧连接钢筋,右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右侧连接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简单,起吊、拼装方便快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速度快,既易于保证轨顶风道施工质量,又缩短了地铁车站结构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A Prefabricated Air Channel Structure on Rail Roof of Metro Station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掘进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铁车轨顶风道是由地铁车站中板及轨顶风道结构组成的一个方形通排风道,是地铁车站通风系统中重要的内部结构构件,其主要是为列车顶部通风散热。其设置在车站中板和结构侧板的交接位置,通过地顶风道底板上的风孔将列车空调冷凝器散发的热量高效地排除到外界。现有的地铁车站轨顶风道施工方法有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中板结构同步施做,即搭设支架至轨顶风道结构底标高后,铺设模板,绑扎轨顶风道底板钢筋,再浇筑砼。待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搭设中板支架及模板,然后绑扎轨顶风道侧墙及中板钢筋,立设轨顶风道模板,最后浇筑中板及轨顶风道侧墙砼。第二种方法是:先施工车站结构,待全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再二次施做站内附属结构。第一中施工方法施工工期较长,工期不易保证。第二种施工方法轨顶风道钢筋与预埋筋连接焊接量很大,大量的材料要从预留洞口搬运至作业面,混凝土从中板预埋孔处浇筑,质量不易保证。轨顶风道内尺寸较小,人员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简单,起吊、拼装方便快捷;其施工方法速度快,既易于保证轨顶风道施工质量,又缩短了地铁车站结构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由多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沿风道长度方向相互拼装连接而成,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风道底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竖直设置,所述风道底板水平设置且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底部,所述风道底板的一端与左侧板的下端连接,所述风道底板的另一端与右侧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风道底板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左侧板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中板左侧连接钢筋,所述右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右侧连接钢筋。上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内部设置有风道骨架钢筋,所述左侧连接钢筋的下端与风道骨架钢筋固定连接,所述右侧连接钢筋的下端与风道骨架钢筋固定连接。上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一端设置有两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拼装时起定位导向作用的拼装槽,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拼装槽相配合的拼装凸条,所述拼装槽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拼装凸条的横截面为梯形。上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槽包括第一拼装槽、第二拼装槽和第三拼装槽,所述第一拼装槽设置在左侧板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拼装槽设置在右侧板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三拼装槽设置在风道底板一端的端面上,所述拼装凸条包括第一拼装凸条、第二拼装凸条和第三拼装凸条,所述第一拼装凸条设置在左侧板另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拼装凸条设置在右侧板另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三拼装凸条设置在风道底板另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拼装槽与第二拼装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拼装槽与第三拼装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拼装凸条与第二拼装凸条相连接,所述第二拼装凸条与第三拼装凸条相连接。上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两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预制轨顶风道单元上,所述连接角钢的另一端裸露在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内侧,所述连接角钢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两个连接角钢的通孔。上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底板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起吊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预埋吊环。上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吊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长度为1.5m-2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作预制轨顶风道单元;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作好的预制轨顶风道单元沿风道长度方向相互拼装连接并设置在中板的下方,使左侧板上顶面和右侧板的上顶面均与中板的底面相平齐,使左侧连接钢筋和右侧连接钢筋伸入中板结构的内部,浇筑中板,使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与中板连接为一体。上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设置风道外侧模板,绑扎风道骨架钢筋,将连接角钢的一端焊接在风道骨架钢筋上,将预埋吊环焊接在风道骨架钢筋上:步骤102:设置风道内侧及端头模板,左侧板顶部预留左侧连接钢筋,右侧板的顶部预留右侧连接钢筋,浇筑制轨顶风道单元。上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01:地铁车站结构底板施工完成后,在地铁车站结构底板上搭设支架至轨顶风道设计底标高位置;步骤202:采用吊装设备通过预埋吊环将预制轨顶风道单元吊装至支架顶部的轨顶风道设计位置处,将相邻两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拼装槽和拼装凸条相配合,用螺栓连接相邻两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连接角钢,按照设计依次连接各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完成单个施工段轨顶风道结构的拼装;步骤203:在轨顶风道结构内外搭设支架,在支架的顶端搭设中板模板,进行钢筋绑扎作业,然后浇筑中板混凝土,使轨顶风道结构通过左侧连接钢筋和右侧连接钢筋锚固在中板结构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轨顶风道结构在预制场预制成型,然后在施工现场拼装,最后与中板结构整体现浇连接,施工速度快,既易于保证轨顶风道施工质量,又缩短了地铁车站结构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2、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简单,其内侧设置有预埋吊环,便于起吊安装。3、本专利技术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拼装槽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拼装凸条的横截面为梯形且两者相配合,在预制轨顶风道单元拼装时能够起到快速定位,提高拼装效率。4、本专利技术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左侧连接钢筋和右侧连接钢筋与中板结构一起浇筑,将左侧连接钢筋和右侧连接钢筋锚固在中板结构上,其连接紧密可靠,保证轨顶风道施工质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预制轨顶风道单元的正剖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图3的右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与中板浇筑施工过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左侧板;1-1—左侧连接钢筋;2—右侧板;2-1—右侧连接钢筋;3—风道底板;4—中板;5—风道骨架钢筋;6—拼装槽;6-1—第一拼装槽;6-2—第二拼装槽;6-3—第三拼装槽;7—拼装凸条;7-1—第一拼装凸条;7-2—第二拼装凸条;7-3—第三拼装凸条;8—连接角钢;8-1—通孔;9—预埋吊环;10—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1—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由多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沿风道长度方向相互拼装连接而成,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包括左侧板1、右侧板2和风道底板3,所述左侧板1和右侧板2均竖直设置,所述风道底板3水平设置且位于左侧板1和右侧板2之间的底部,所述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由多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沿风道长度方向相互拼装连接而成,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包括左侧板(1)、右侧板(2)和风道底板(3),所述左侧板(1)和右侧板(2)均竖直设置,所述风道底板(3)水平设置且位于左侧板(1)和右侧板(2)之间的底部,所述风道底板(3)的一端与左侧板(1)的下端连接,所述风道底板(3)的另一端与右侧板(2)的下端连接,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2)和风道底板(3)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左侧板(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中板(4)左侧连接钢筋(1‑1),所述右侧板(2)的上端设置有右侧连接钢筋(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由多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沿风道长度方向相互拼装连接而成,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包括左侧板(1)、右侧板(2)和风道底板(3),所述左侧板(1)和右侧板(2)均竖直设置,所述风道底板(3)水平设置且位于左侧板(1)和右侧板(2)之间的底部,所述风道底板(3)的一端与左侧板(1)的下端连接,所述风道底板(3)的另一端与右侧板(2)的下端连接,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2)和风道底板(3)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左侧板(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中板(4)左侧连接钢筋(1-1),所述右侧板(2)的上端设置有右侧连接钢筋(2-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的内部设置有风道骨架钢筋(5),所述左侧连接钢筋(1-1)的下端与风道骨架钢筋(5)固定连接,所述右侧连接钢筋(2-1)的下端与风道骨架钢筋(5)固定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的一端设置有两个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拼装时起定位导向作用的拼装槽(6),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拼装槽(6)相配合的拼装凸条(7),所述拼装槽(6)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拼装凸条(7)的横截面为梯形。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槽(6)包括第一拼装槽(6-1)、第二拼装槽(6-2)和第三拼装槽(6-3),所述第一拼装槽(6-1)设置在左侧板(1)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拼装槽(6-2)设置在右侧板(2)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三拼装槽(6-3)设置在风道底板(3)一端的端面上,所述拼装凸条(7)包括第一拼装凸条(7-1)、第二拼装凸条(7-2)和第三拼装凸条(7-3),所述第一拼装凸条(7-1)设置在左侧板(1)另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拼装凸条(7-2)设置在右侧板(2)另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三拼装凸条(7-3)设置在风道底板(3)另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拼装槽(6-1)与第二拼装槽(6-2)相连通,所述第二拼装槽(6-2)与第三拼装槽(6-3)相连通,所述第一拼装凸条(7-1)与第二拼装凸条(7-2)相连接,所述第二拼装凸条(7-2)与第三拼装凸条(7-3)相连接。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10)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黄旭峰刘刚张廉祥李长山谢宝琎詹浩伟张志跃朱俊涛李顺彦刘世奇姜磊马发发王申祁万红刘福祥郭高鹏郭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