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R蒸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957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蒸馏技术领域的一种MVR蒸发装置,蒸发器内部设置若干条换热管,所有换热管的左右端分别通向蒸发器的左右端部,蒸发器外壳与换热管外圆周之间形成封闭壳程,在换热管上方壳程内设有布料管,有一循环管从蒸发器外部穿过壳程上部进料阀连接布料管,循环管另一端通过循环泵连接壳程下部;蒸汽压缩机蒸汽入口连接壳程上部,蒸汽压缩机蒸汽出口连接蒸发器右端部,蒸发器左端部连接冷凝水泵和真空泵;在壳程与真空泵进气管之间,设有由回汽阀控制的回汽管路,节能效果显著;在同一蒸发器中,蒸发发生在壳程内,冷凝发生在换热管中,蒸发需要的热量由蒸发器外部的蒸汽压缩机在压缩蒸汽中产生,结构简单,能耗低,运行可靠。

MVR evapo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VR蒸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蒸馏技术及设备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MVR蒸发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方法生产蒸馏水,不管是使用煤、燃气、燃油加热,或者是使用电加热,能耗都很大,除了对水加热的效率不高之外,另一原因是蒸汽冷却成蒸馏水时放出的热量没有回收再利用。为了将蒸汽冷却时放出的热量进行再利用,提高加热效率,人们提出了MVR(mechanicalvaporrecompression的简称,中文:蒸汽机械再压缩技术)技术,它是重新利用它自身产生的二次蒸汽的能量,将低品位的蒸汽经压缩机的机械做功提升为高品位的蒸汽热源。如此循环向蒸发系统提供热能,从而减少对外界能源的需求的一项节能技术。MVR蒸发技术是一种较为节能的蒸发技术,它通常由蒸发器、汽液分离器和蒸汽压缩机三大部份组成。传统MVR系统缺点:1、传统MVR系统的三大部件较为分散,装置庞大,占地多,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大;2、在蒸发器内需要生产过热料液,在汽液分离器内发生闪蒸,因而需要提高蒸汽压缩机的压缩比,增加能耗;3、必须设置一台抽速较大的不凝气体真空泵,事实上,当系统正常运行后,这台泵抽出的并不是不凝气体,而是蒸汽,使部份蒸汽的潜热浪费掉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简单高效的一种MVR蒸发装置。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MVR蒸发装置,包括蒸发器和蒸汽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内部设置三十至三千条换热管,所有换热管的左右端分别通向蒸发器的左右端部,蒸发器外壳与换热管外圆周之间形成封闭的壳程,在换热管上方壳程内设有布料管;有一循环管从蒸发器外部穿过壳程上部进料阀连接布料管,循环管另一端通过循环泵连接壳程下部;所述蒸汽压缩机蒸汽入口连接壳程上部,蒸汽压缩机蒸汽出口连接蒸发器右端部;所述蒸发器左端部下方连接冷凝水泵或者冷凝液容器,蒸发器左端部上方连接真空泵。在所述壳程下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连接浓料泵或者溢流容器;在所述壳程与真空泵进气管之间,设有由回汽阀控制的回汽管路;在所述蒸发器右端部设有补汽阀。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MVR系统三大部件结构分散问题,装置庞大,考虑将多个功能部件合并,如将蒸发和冷凝两功能放在蒸发器中,由于蒸发器内部壳程空间较大,进行蒸发的能力强,故不需要生产过热待浓缩液,压缩机的压缩比降低,能耗下降;对于蒸汽进行压缩加热由蒸汽压缩机单独来完成;精简了设备,便于日后推广应用。另外,待浓缩液的循环,也只通过循环泵,在蒸发器上下壳程之间进行;蒸汽的收集压缩加热及输出,通过蒸汽压缩机,在蒸发器壳程与蒸发器右端部循环进行,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清晰。壳程与真空泵进气管之间,设有由回汽阀控制的回汽管路,理由是:当系统启动时,由于此时空气较多,蒸汽不足,因而蒸汽压缩机出口的气体既不能被换热管即时冷凝,又不能被真空泵及时抽出(因为真空泵的抽速远低于蒸汽压缩机的排气量),这将造成蒸汽压缩机过载而造成事故。通过设置回汽阀,可以在蒸汽压缩机刚开机时全开,然后再慢慢关小开度,并在运行过程中一直由蒸汽压缩机的电流大小,来控制回汽阀开度的大小。蒸汽压缩机的电流大,则回汽阀开度开大,使一部分蒸汽从蒸发器左端部回流壳程,减轻蒸汽压缩机的负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同一蒸发器中,蒸发发生在壳程内,冷凝发生在换热管中,蒸发需要的热量由蒸发器外部的蒸汽压缩机在压缩蒸汽中产生,一机多用回收蒸汽热能,结构简单,能耗又低,运行更可靠的,也减小设备占地面积;2)在进行物料浓缩过程中,仅靠蒸汽压缩机消耗少量电能,能耗仅为电加热蒸发的不到百分之十,节能效果显著;3)壳程与真空泵进气管之间,设有由回汽阀控制的回汽通路,回汽阀的开度与蒸汽压缩机负荷成正比关系,防止蒸汽压缩机过载停机或烧毁,保证安全运行;4)在蒸发器底部设置一个浓料溢流管,该溢流管入口高于蒸发器底部一定的高度,此高度用于控制蒸发器内的液面,高于管口的物料即被排出;既可保证有一定的循环物料,又不至于使换热管浸没;现有技术的通常采用液位传感器,可靠性差;5)在换热管上方设置一层布料管,布料管上开有小孔,它与循环泵的出口相连,使循环泵的物料均匀分布在换热管的表面,能耗低;传统技术的使用喷嘴,需要较高的压力,增加循环能耗,同时,并不能保证物料落在换热管上;6)布料管位于每条换热管的正上方,可以保证每条管都被料膜均匀覆盖,同时所有循环物料也只洒落到换热管上,而不会落到换热管以外的空间,以免浪费循环泵的能耗;7)去掉蒸汽冷凝泵和排料泵,使用浓料容器和冷凝液容器代替,使本专利技术装置更加简化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MVR蒸发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设置冷凝水泵和浓料泵的一种MVR蒸发装置示意图。图3为蒸发器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蒸发器横截面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更换另一种型式蒸发器的一种MVR蒸发装置示意图。图6为图5中蒸发器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蒸发器横截面放大示意图。图中,1-真空泵,2-回汽阀,3-布料管,4-换热管,5-蒸汽压缩机,6-浓料泵,7-循环泵,8-冷凝水泵,9-补汽阀,10-溢流管,11-蒸发器,16-浓料容器,18-冷凝液容器,31-喷嘴。具体实施方式图1一种MVR蒸发装置,蒸发器内部设置一百条换热管4,所有换热管的左右端分别通向蒸发器的左右端部,蒸发器外壳与换热管外圆周之间形成封闭的壳程,在换热管上方壳程内设有布料管3;有一循环管从蒸发器外部穿过壳程上部进料阀连接布料管3,循环管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连接壳程下部。蒸汽压缩机5蒸汽入口连接壳程上部,蒸汽压缩机蒸汽出口连接蒸发器右端部;所述蒸发器左端部下方连接冷凝水泵8或者冷凝液容器18,蒸发器左端部上方连接真空泵。在壳程下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连接浓料泵6或者溢流容器16;在壳程与真空泵1进气管之间,设有由回汽阀2控制的回汽管路;在蒸发器右端部设有补汽阀9。图2为不设置冷凝水泵和浓料泵的一种MVR蒸发装置示意图。不使用冷凝水泵和浓料泵,可直接放出冷凝水、浓料至冷凝液容器和浓料容器,其唯一要求是冷凝液和溢流管的出口,必须比冷凝液容器和浓料容器高出至少半米。图3为蒸发器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可见,蒸发器外壳与换热管外圆周之间形成封闭的壳程是上下相通的,但是壳程与换热管不相通。所有换热管的左端汇合在一起,通向蒸发器的左端部,所有换热管的右端汇合在一起,通向蒸发器的右端部,但是换热管与壳程不相通。图4为蒸发器横截面放大示意图。可看到布料管、换热管和溢流管,位于垂直线中的上、中、下位置。布料管位于每条换热管的正上方,可以保证每条换热管都被布料管出来的液体料膜均匀覆盖,同时所有循环物料也只洒落到换热管上,而不会落到换热管以外的空间,以免浪费循环泵的能耗;因此蒸发器中换热管的布置,从横截面上看为纵横对齐排列。图7为现有技术的蒸发器横截面放大示意图,由于喷嘴喷出来的液体,没有方向感,因此蒸发器中换热管的布置,从横截面上看为纵横相错排列,即下一排换热管与上一排换热管必须错开排列,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喷嘴喷出来的液体,达到换热的目的。可见本专利技术蒸发器中换热管的布置,更科学更节能。图5为图2更换另一种型式蒸发器的一种MVR蒸发装置示意图。图中可见,所有换热管串联连接,第一条换热管的右端突出至蒸发器的右端部外边,最后一条换热管的左端也突出至蒸发器的左端部外边,蒸发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VR蒸发装置,包括蒸发器和蒸汽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内部设置三十至三千条换热管,所有换热管的左右端分别通向蒸发器的左右端部,蒸发器外壳与换热管外圆周之间形成封闭的壳程,在换热管上方壳程内设有布料管;有一循环管从蒸发器外部穿过壳程上部进料阀连接布料管,循环管另一端通过循环泵连接壳程下部;所述蒸汽压缩机蒸汽入口连接壳程上部,蒸汽压缩机蒸汽出口连接蒸发器右端部;所述蒸发器左端部下方连接冷凝水泵或者冷凝液容器,蒸发器左端部上方连接真空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VR蒸发装置,包括蒸发器和蒸汽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内部设置三十至三千条换热管,所有换热管的左右端分别通向蒸发器的左右端部,蒸发器外壳与换热管外圆周之间形成封闭的壳程,在换热管上方壳程内设有布料管;有一循环管从蒸发器外部穿过壳程上部进料阀连接布料管,循环管另一端通过循环泵连接壳程下部;所述蒸汽压缩机蒸汽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骏王军张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