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9522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包括两个药瓶和两个针筒,每个所述针筒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每个所述连接头的下侧壁均连接有第一流管,所述连接头与第一流管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每个所述药瓶的下端均通过连通管与其中一个第一流管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流管的下端共同连接混液盒,所述混液盒的下侧壁连通有第二流管,所述混液盒内设有混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第一流管合并为一个第一流管,使第一流管内的造影剂或生理盐水进行混合,实现了两种溶液的共同注入,避免了多次注入,简化了操作过程,方便实用。

A Needle Tube System for Double-lumen High Pressure Angiography Syri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
本技术涉及造影
,尤其涉及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是一种在血管造影过程中使用的医疗器械。目前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所用的管路系统为单腔道,只能注射造影剂或生理盐水,无法实现两种溶液的同时注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包括两个药瓶和两个针筒,每个所述针筒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每个所述连接头的下侧壁均连接有第一流管,所述连接头与第一流管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每个所述药瓶的下端均通过连通管与其中一个第一流管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流管的下端共同连接混液盒,所述混液盒的下侧壁连通有第二流管,所述混液盒内设有混液机构。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流管、连通管、第二流管上均设有单向阀。优选地,位于第一流管上的两个所述单向阀均位于第一流管与连通管连接处的下侧。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连接头下侧并与针筒内部连通的连接口,所述第一流管的上端插在连接口内,所述连接头的外壁上开设有与连接口内连通的两个环形槽,每个所述环形槽内均设有与第一流管直径相匹配的橡胶弧形板。优选地,两个所述橡胶弧形板的外壁上设有斜边,所述连接头的外壁上滑动套接有与连接头过盈配合的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壁上粘接有与弧形槽相匹配的橡胶凸起。优选地,所述混液机构包括插设在混液盒外壁上的插杆,所述混液盒与插杆的连接处安装有滑动密封圈,所述插杆位于混液盒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靠近混液盒的一侧侧壁与混液盒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插杆位于混液盒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的优点在于:设置药瓶、针筒、第一流管、连通管、第二流管、单向阀和混液盒,通过针筒将药瓶内的造影剂或生理盐水吸入至针筒内,并通过单向阀控制液体流向,增压后通过第一流管排入混液盒中进行混合,再通过第一流管排出,通过两个第一流管合为一个第二流管,实现了两种溶液的共同注入;设置连接口、橡胶弧形板、斜边和圆环,通过圆环的上滑与斜边的接触,挤压橡胶弧形板往连接口内移动,再通过圆环内壁上的橡胶凸起对橡胶弧形板进行固定,完成第一流管的安装,方便第一流管的安装拆卸;设置按压板、插杆和推块,通过按压按压板,带动推块在混液盒内来回移动,促进混液盒内的造影剂和生理盐水进行混合,保证液体的混合均匀。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两个第一流管合并为一个第一流管,使第一流管内的造影剂或生理盐水进行混合,实现了两种溶液的共同注入,避免了多次注入,简化了临床操作过程,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药瓶、2针筒、3连接头、4连接口、5第一流管、6橡胶弧形板、7斜边、8圆环、9连通管、10单向阀、11伸缩弹簧、12混液盒、13第二流管、14滑动密封圈、15按压板、16插杆、17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包括两个药瓶1和两个针筒2,每个针筒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头3,每个连接头3的下侧壁均连接有第一流管5,连接头与第一流管5之间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连接头3下侧并与针筒2内部连通的连接口4,第一流管5的上端插在连接口4内,连接头3的外壁上开设有与连接口4内连通的两个环形槽,每个环形槽内均设有与第一流管5直径相匹配的橡胶弧形板6,两个橡胶弧形板6的外壁上设有斜边7,设置斜边7与圆环8进行配合,方便在圆环8的上移时与斜边进行接触,进而挤压橡胶弧形板6往内侧进行移动,连接头3的外壁上滑动套接有与连接头3过盈配合的圆环8,圆环8的内壁上粘接有与弧形槽相匹配的橡胶凸起(图中未示出),将第一流管5的上端插入连接口4内,往上滑动圆环8,挤压橡胶弧形板6往连接口4内移动,再通过圆环8内壁上的橡胶凸起对橡胶弧形板6进行固定,完成第一流管5的安装。每个药瓶1的下端均通过连通管9与其中一个第一流管5连接,两个第一流管5的下端共同连接混液盒12,混液盒12的下侧壁连通有第二流管13,每个第一流管5、连通管9、第二流管13上均设有单向阀10,设置单向阀10进行控制液体的流向,避免了液体回流,位于第一流管5上的两个单向阀10均位于第一流管5与连通管9连接处的下侧,保证能通过第一流管5上单向阀10的关闭进而控制连通管9流出液体能被针筒2吸入,避免了连通管9流出的液体直接流入混液盒12内。打开连通管9上的单向阀10,药瓶1内的造影剂或生理盐水通过连通管9流出,通过针筒2将药瓶1内的造影剂或生理盐水吸入至针筒2内,关闭连通管9上的单向阀10,通过针筒2和第一流管5将造影剂和生理盐水排入混液盒12中进行混合,再通过第一流管5排出,通过两个第一流管5合为一个第二流管13,实现了两种溶液的共同注入,避免了多次注入。混液盒12内设有混液机构,混液机构包括插设在混液盒12外壁上的插杆16,混液盒12与插杆16的连接处安装有滑动密封圈14,设置滑动密封圈14避免插杆16左右移动时发生液体渗漏的现象,插杆16位于混液盒1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15,按压板15靠近混液盒12的一侧侧壁与混液盒12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11,设置伸缩弹簧11便于在按压按压板15后能借助弹力复位,方便持续的按压推动工作,插杆16位于混液盒1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17,通过按压按压板15,带动推块17在混液盒12内来回移动,促进混液盒12内的造影剂和生理盐水进行混合。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本技术的操作原理是:本技术中,打开连通管9上的单向阀10,药瓶1内的造影剂或生理盐水通过连通管9流出,针筒2将造影剂或生理盐水吸入,关闭连通管9上的单向阀10,打开第一流管5上的单向阀10,再通过第一流管5注出流入混液盒12内,混合后,打开第二流管13上的单向阀10,将混合后的液体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包括两个药瓶(1)和两个针筒(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针筒(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头(3),每个所述连接头(3)的下侧壁均连接有第一流管(5),所述连接头与第一流管(5)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每个所述药瓶(1)的下端均通过连通管(9)与其中一个第一流管(5)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流管(5)的下端共同连接混液盒(12),所述混液盒(12)的下侧壁连通有第二流管(13),所述混液盒(12)内设有混液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包括两个药瓶(1)和两个针筒(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针筒(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头(3),每个所述连接头(3)的下侧壁均连接有第一流管(5),所述连接头与第一流管(5)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每个所述药瓶(1)的下端均通过连通管(9)与其中一个第一流管(5)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流管(5)的下端共同连接混液盒(12),所述混液盒(12)的下侧壁连通有第二流管(13),所述混液盒(12)内设有混液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流管(5)、连通管(9)、第二流管(13)上均设有单向阀(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流管(5)上的两个所述单向阀(10)均位于第一流管(5)与连通管(9)连接处的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道高压造影注射器针筒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连接头(3)下侧并与针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晗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智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