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添花专利>正文

一种水带卷取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51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车,尤其涉及一种水带卷取推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工具进行收卷、降低人们的工作量、降低水带的滑动和不需人工进行捆绑的水带卷取推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水带卷取推车,包括有车架、第一支架、轴承座、转轴、小链轮、转盘、卷取装置等;车架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卷取装置可将水带的一端进行夹住,防止了水带在卷取杆转动时松脱,方便了人们对水带的收卷;通过设置的摆动板和扭簧可将水带进行压紧,不需再人工进行捆绑,防止了水带松脱,而造成放水带时的不便,可便于人们快速地取放水带,同时也不会造成水带的松散。

A Water Belt Coiling Bulldo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带卷取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车,尤其涉及一种水带卷取推车。
技术介绍
人们在农业灌溉时,为了节约用水,避免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人们常使用水带进行输送灌溉用水,人们在进行灌溉之前,需要先将水带展开放好,当需要灌溉的地块较大时,人们需要将多个水带连接在一起,当人们灌溉完后,还需要人们将水带进行收卷起来,目前人们在收卷时通常采用徒手收卷的方式进行,人们的工作量较大,非常辛苦;而且水带在进行收卷时,由于水带表面会带有一些水,进而容易造成收卷不便,且容易出现滑动的情况,不利于水带的收卷;人们将水带收卷完后,还需要人工进行捆绑,以防止水带在移动过程中变得松散,降低收卷的效果,造成水带的取放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人们收卷水带时存在徒手收卷、工作量大、收卷时容易滑动和人工进行捆绑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工具进行收卷、降低人们的工作量、降低水带的滑动和不需人工进行捆绑的水带卷取推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水带卷取推车,包括有车架、第一支架、轴承座、转轴、小链轮、转盘、卷取装置、第二支架、大链轮、转柄、链条、把手、滚轮、第三支架、压板和拉簧,车架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转轴,第一支架上部开有通孔,通孔位于轴承座的后方,转轴后端穿过通孔,转轴前端设有小链轮,小链轮位于第一支架的前方,转轴后端设有转盘,转盘位于第一支架的后方,转盘后侧设有卷取装置,车架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部前侧转动式设有大链轮,大链轮位于小链轮的正右方,大链轮和小链轮上绕有链条,链条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前方,大链轮前侧下部设有转柄,第二支架右侧上部设有把手,车架底部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设有滚轮,车架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位于右方滚轮的右方,前方第三支架前侧下部和后方第三支架后侧下部均转动式设有压板,压板顶部连接有拉簧,拉簧位于第三支架的右方,拉簧上端与车架顶部连接。进一步的是,卷取装置包括有卷取杆、第一弹簧和夹紧板,转盘后部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卷取杆,上方卷取杆底部中间和下方卷取杆顶部中间均匀连接有三个第一弹簧,上方第一弹簧下端与下方第一弹簧上端均连接有夹紧板,上方夹紧板底部与下方夹紧板顶部接触。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第四支架、摆动板和扭簧,车架顶部设有第四支架,第四支架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四支架前侧上部左右两侧对称转动式设有摆动板,第四支架前侧下部对称连接有扭簧,扭簧内端与摆动板外侧下部连接。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第五支架、第一挡板、滑套、销杆、固定块和第二弹簧,车架顶部左侧设有第五支架,第五支架位于第一支架后方,第五支架右侧后部转动式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前侧与卷取装置后侧接触,第一挡板前侧开有凹槽,第五支架右侧前部设有滑套,滑套内移动式设有销杆,销杆后端位于凹槽内,销杆后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位于滑套的后方,固定块前侧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前端与滑套后侧连接,销杆后端穿过第二弹簧。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U型杆、第三弹簧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上部移动式设有U型杆,U型杆前端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位于卷取装置上方,U型杆前侧绕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后端与第一挡板前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卷取装置可将水带的一端进行夹住,防止了水带在卷取杆转动时松脱,方便了人们对水带的收卷;通过设置的摆动板和扭簧可将水带进行压紧,不需再人工进行捆绑,防止了水带松脱,而造成放水带时的不便,可便于人们快速地取放水带,同时也不会造成水带的松散;通过设置的转盘、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防止水带在卷取过程中从卷取装置上进行滑脱,为水带的卷取提供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卷取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车架,2:第一支架,201:轴承座,202:通孔,3:转轴,4:小链轮,5:转盘,6:卷取装置,601:卷取杆,602:第一弹簧,603:夹紧板,7:第二支架,8:大链轮,9:转柄,10:链条,11:把手,12:滚轮,13:第三支架,14:压板,15:拉簧,16:第四支架,17:摆动板,18:扭簧,19:第五支架,20:第一挡板,2001:凹槽,21:滑套,22:销杆,23:固定块,24:第二弹簧,25:U型杆,26:第三弹簧,27:第二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实施例1一种水带卷取推车,如图1-4所示,包括有车架1、第一支架2、轴承座201、转轴3、小链轮4、转盘5、卷取装置6、第二支架7、大链轮8、转柄9、链条10、把手11、滚轮12、第三支架13、压板14和拉簧15,车架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车架1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架2连接,第一支架2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201,轴承座201上安装有转轴3,第一支架2上部开有通孔202,通孔202位于轴承座201的后方,转轴3后端穿过通孔202,转轴3前端设有小链轮4,小链轮4位于第一支架2的前方,转轴3后端设有转盘5,转轴3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转盘5连接,转盘5位于第一支架2的后方,转盘5后侧设有卷取装置6,车架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7,第二支架7上部前侧转动式设有大链轮8,大链轮8位于小链轮4的正右方,大链轮8和小链轮4上绕有链条10,链条10位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7前方,大链轮8前侧下部设有转柄9,第二支架7右侧上部设有把手11,第二支架7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把手11连接,车架1底部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设有滚轮12,车架1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架13,第三支架13位于右方滚轮12的右方,前方第三支架13前侧下部和后方第三支架13后侧下部均转动式设有压板14,压板14顶部连接有拉簧15,拉簧15位于第三支架13的右方,拉簧15上端与车架1顶部连接。实施例2一种水带卷取推车,如图1-4所示,包括有车架1、第一支架2、轴承座201、转轴3、小链轮4、转盘5、卷取装置6、第二支架7、大链轮8、转柄9、链条10、把手11、滚轮12、第三支架13、压板14和拉簧15,车架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201,轴承座201上安装有转轴3,第一支架2上部开有通孔202,通孔202位于轴承座201的后方,转轴3后端穿过通孔202,转轴3前端设有小链轮4,小链轮4位于第一支架2的前方,转轴3后端设有转盘5,转盘5位于第一支架2的后方,转盘5后侧设有卷取装置6,车架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7,第二支架7上部前侧转动式设有大链轮8,大链轮8位于小链轮4的正右方,大链轮8和小链轮4上绕有链条10,链条10位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7前方,大链轮8前侧下部设有转柄9,第二支架7右侧上部设有把手11,车架1底部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设有滚轮12,车架1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架13,第三支架13位于右方滚轮12的右方,前方第三支架13前侧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带卷取推车,包括有车架(1)、第一支架(2)、轴承座(201)、转轴(3)、小链轮(4)和转盘(5),车架(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201),轴承座(201)上安装有转轴(3),第一支架(2)上部开有通孔(202),通孔(202)位于轴承座(201)的后方,转轴(3)后端穿过通孔(202),转轴(3)前端设有小链轮(4),小链轮(4)位于第一支架(2)的前方,转轴(3)后端设有转盘(5),转盘(5)位于第一支架(2)的后方,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卷取装置(6)、第二支架(7)、大链轮(8)、转柄(9)、链条(10)、把手(11)、滚轮(12)、第三支架(13)、压板(14)和拉簧(15),转盘(5)后侧设有卷取装置(6),车架(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7),第二支架(7)上部前侧转动式设有大链轮(8),大链轮(8)位于小链轮(4)的正右方,大链轮(8)和小链轮(4)上绕有链条(10),链条(10)位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7)前方,大链轮(8)前侧下部设有转柄(9),第二支架(7)右侧上部设有把手(11),车架(1)底部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设有滚轮(12),车架(1)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架(13),第三支架(13)位于右方滚轮(12)的右方,前方第三支架(13)前侧下部和后方第三支架(13)后侧下部均转动式设有压板(14),压板(14)顶部连接有拉簧(15),拉簧(15)位于第三支架(13)的右方,拉簧(15)上端与车架(1)顶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带卷取推车,包括有车架(1)、第一支架(2)、轴承座(201)、转轴(3)、小链轮(4)和转盘(5),车架(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201),轴承座(201)上安装有转轴(3),第一支架(2)上部开有通孔(202),通孔(202)位于轴承座(201)的后方,转轴(3)后端穿过通孔(202),转轴(3)前端设有小链轮(4),小链轮(4)位于第一支架(2)的前方,转轴(3)后端设有转盘(5),转盘(5)位于第一支架(2)的后方,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卷取装置(6)、第二支架(7)、大链轮(8)、转柄(9)、链条(10)、把手(11)、滚轮(12)、第三支架(13)、压板(14)和拉簧(15),转盘(5)后侧设有卷取装置(6),车架(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7),第二支架(7)上部前侧转动式设有大链轮(8),大链轮(8)位于小链轮(4)的正右方,大链轮(8)和小链轮(4)上绕有链条(10),链条(10)位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7)前方,大链轮(8)前侧下部设有转柄(9),第二支架(7)右侧上部设有把手(11),车架(1)底部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设有滚轮(12),车架(1)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架(13),第三支架(13)位于右方滚轮(12)的右方,前方第三支架(13)前侧下部和后方第三支架(13)后侧下部均转动式设有压板(14),压板(14)顶部连接有拉簧(15),拉簧(15)位于第三支架(13)的右方,拉簧(15)上端与车架(1)顶部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带卷取推车,其特征是:卷取装置(6)包括有卷取杆(601)、第一弹簧(602)和夹紧板(603),转盘(5)后部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卷取杆(601),上方卷取杆(601)底部中间和下方卷取杆(601)顶部中间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添花
申请(专利权)人:林添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