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45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向棘轮扳手,具有一把手,此把手具有一套管头,以限定出一套管孔以及邻近于此套管孔的一穿孔。一羁留凹部中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一具有驱动齿及一控制凹部的棘爪。一方向控制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此穿孔中。一压件,设置于方向控制件以及棘爪的控制凹部中,一棘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套管孔中。此棘轮包含具有一第一驱动凹穴的一第一端、具有一第二驱动凹穴的一第二端以及位于二者间的一中央部。此棘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延伸过套管头相对的表面,且棘轮的中央部的外径,大于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的外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双向棘轮工具,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用以啮合多种尺寸的扣结件的双向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棘轮扳手已知可用以啮合两种不同尺寸的扣结件。举例而言,一双向棘轮扳手的一端可用以啮合一7/8英时的扣结件,而另一端是用以啮合一1/2英时的扣结件。因此,用以确保使用者可啮合一特定数目的不同尺寸的扣结件所需的扳手数目被减半。棘轮扳手通常是用以啮合位于难以到达的区域的扣结件,例如汽车中的引擎室。因此,通常会希望能在不需将扳手自扣结件移除的情况下,将扳手棘轮的方向反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了解并已考量现有技术的棘轮扳手的结构及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改进。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向棘轮扳手,其包括一把手,此把手的一第一端具有一套管头,此套管头中限定出一套管孔以及邻接于此套管孔的一穿孔。一羁留凹部是位于套管孔与穿孔之间,且连通此套管孔与穿孔。一棘爪具有数个第一驱动齿位于一第一侧上,以及一控制凹部位于一第二侧内,此棘爪是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置于羁留凹部中。一方向控制杆设置于穿孔内,且可于一第一预定位置与一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移动。一压件设置于方向控制杆与棘爪的控制凹部之间,且一棘轮是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套管孔中。此棘轮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位于二者间的一中央部,此第一端具有一限定出一第一驱动凹穴的第一凹部,此第二端具有一限定出一第二驱动凹穴的第二凹部,此中央部具有数个第二驱动齿与这些第一驱动齿啮合。此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形成一沿着棘轮的一纵向中心轴的贯穿孔。此棘轮的第一端向外延伸越过套管头的一上表面,而棘轮的第二端向外延伸越过套管头的一下表面,且棘轮的中央部具有一外径,其大于第一端的一外径以及第二端的一外径。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向棘轮扳手,其包括一把手,此把手的一第一端具有一套管头,而此套管头中限定出一套管孔以及邻接于此套管孔的一穿孔。一羁留凹部连通此套管孔与穿孔。一棘爪具有数个第一驱动齿位于一第一侧上,以及一控制凹部,位于一第二侧内,此棘爪是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置于羁留凹部中。一方向控制杆设置于穿孔内,且可于一第一预定位置与一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移动。一棘爪销相对地容置于方向控制杆中,且偏压接触于棘爪的控制凹部。一棘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套管孔中,此棘轮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位于二者间的一中央部,此第一端具有一限定出一第一驱动凹穴以及一第二驱动凹穴的第一凹部,此第二端具有一限定出一第三驱动凹穴的第二凹部,此中央部的具有多个第二驱动齿与这些第一驱动齿啮合,此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形成一沿着棘轮的一纵向中心轴的贯穿孔。此第二驱动凹穴设置于比第一驱动凹穴更远离此把手的一纵向中心轴。所附加的图示是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与说明书一起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结构。附图说明图1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双向棘轮扳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双向棘轮扳手的局部剖面组合图;图3A~图3C,分别为图1中所示的双向棘轮扳手的俯视图、侧视图及仰视图;图4A~图4C,为图1中所示的双向棘轮扳手其操作时的局部剖面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棘轮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棘轮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7A及图7B,分别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棘轮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图8为一包含图7A及图7B的棘轮的双向棘轮扳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9A~图9C,分别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棘轮的立体剖面示意图、仰视图及俯视图;图10为一包含图9A~图9C的棘轮的双向棘轮扳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以及图11为图1中所示的棘爪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数个较佳实施例,作为参考,其中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将配合附图进行说明。每个实施例仅作为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际上,对于熟知本专利技术技术者可于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精神内,加以润饰或改变。例如,于某一实施例中所绘示或描述的部分内容,可被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再一个实施例。因此,本专利技术即包含上述那样的润饰及改变,且将其视为落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及其等效的范围内。请参考图1、图2及图3A~3C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双向棘轮扳手100包括一把手102,此把手102是由一实心同质金属(例如Cr-Mn合金钢)锻件所组成,其具有一加大套管头104且限定出三个室--一套管孔106、一开放的穿孔108以及一羁留凹部110。此穿孔108是邻接于套管孔106,而羁留凹部110是被限定于套管孔106的一侧壁,且连通此穿孔108。一驱动轮或是棘轮112是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套管孔106中,其具有一限定出至少一驱动凹穴114的内壁,且其外壁具有呈环状排列的驱动齿116。一C型卡环118设置在形成于套管孔106内壁的环形凹槽120内,以及形成于棘轮112的外表面的环形凹槽122内,以将棘轮112固定于套管孔106中。如图所示,棘轮112具有一第一端148以及一由一中央部152向外延伸的第二端150,此中央部152是由驱动齿116的外围而限定。第一端148具有一第一凹部113a,且第二端150具有一第二凹部113b。此第一凹部113a与第二凹部113b彼此连通,以形成一沿着棘轮112的一纵向中心轴115的贯穿孔。棘轮112于驱动凹穴114处的一内缘具有数个分开的套管肩部,这些套管肩部是轴向对齐于棘轮的中心轴115与套管孔。此凹部113a与套管肩部的尺寸设计是使套管肩部驱动啮合一具有一预设尺寸的扣结件头(其直径穿过相对位于凹穴,例如凹穴113a,的垂直驱动肩部,此凹穴限定出其凹部可容置及驱动的扣结件的尺寸,在此是指″操作直径″)。驱动凹穴114的操作直径与凹部113b限定的驱动凹穴(图中未示)的操作直径不同,因此,相同的棘轮可用以驱动两个不同尺寸的扣结件头。如图2所示,中央部152的外径是大于第一端148及第二端150的外径。同样地,棘轮112的第一端148与第二端150分别向外延伸越过套管头104的相对表面103a与103b。向内依靠的凸出物154与156分别连接第一端148及第二端150至中央部152。第一凸出物154与第二凸出物156通常是与其和套管头104各别相对的表面103a与103b共平面。相对于中央部152的直径,棘轮112的第一端148与第二端150缩小的外径将有助于使扣结件达到紧固的位置。相较于与第一端148或第二端150具有相同直径的中央部152而言,此中央部152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且因此驱动齿116上限定出较大直径的圆,以允许较多数目及/或较强状的齿。相对于具有较少的驱动齿的实施例而言,增加驱动齿116的数目将使得扳手的棘轮行动较为流畅。第一凹部113a具有一第一驱动凹穴114a,第二凹部113b具有一第二驱动凹穴114b,此第一驱动凹穴114a与第二驱动凹穴114b是被一放射状向内依靠的凸出物162而分开。凸出物162将有助于将扣结件头定位于所需的驱动凹穴内,且提供一接界,使被较小的驱动凹穴113a啮合的扣结件不会不慎地穿过较大的驱动凹穴113b。方向控制机构设置于把手102中且包含一方向控制件(在所述实施例中,其包含一杠杆126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穿孔108中)、一棘爪128枢设于羁留凹部110中、一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棘轮扳手,包括:a.一把手,该把手的一第一端具有一套管头,该套管头中限定出一套管孔;b.一穿孔,邻接于该套管孔;c.一羁留凹部,位于该套管孔与该穿孔之间,且连通该套管孔与该穿孔;d.一棘爪,该棘爪的一 第一侧限定出多个第一驱动齿,且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置于该羁留凹部中,该棘爪具有一控制凹部形成于一第二侧;e.一方向控制杆,设置于该穿孔内,且可于一第一预定位置与一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移动;f.一压件,具有一纵轴贯穿其中,且设置于该方 向控制杆与该棘爪的该控制凹部之间;以及g.一棘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该套管孔中,该棘轮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位于二者间的一中央部,该第一端具有一限定出一第一驱动凹穴的第一凹部,该第二端具有一限定出一第二驱动凹穴的第二凹部,该中 央部的一外周围具有多个第二驱动齿与这些第一驱动齿啮合,该第一凹部与该第二凹部形成一沿着该棘轮的一纵向中心轴的贯穿孔,其中该棘轮的该第一端向外延伸越过该套管头的一上表面,而该棘轮的该第二端向外延伸越过该套管头的一下表面,且该棘轮的该中央部具有一外径,其大于该第一端的一外径以及该第二端的一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端木宪忠
申请(专利权)人:伊斯克手工具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