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的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9107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保健品加工领域的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加工方法及其装置,这种方法包括将食用菌类进行剪柄、切片和清洗后,混杂蔷薇科植物和豆科植物进行密炼润透得到的代用茶,所述密炼润透工艺采用结晶蜂蜜与蒸馏水按照1:3的比例进行混合后作为密炼基底,随后进行100‑130摄氏度,时间为3‑6小时的干燥处理完成密炼工艺。这种装置包括密炼润透装置和步进电机,密炼润透装包括带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箱体,箱体内沿物料供给方向依次设有炒料板、承料板和出料斜道,所述炒料板与步进电机之间连接有四连杆结构,炒料板的运动行程接触承料板表面。相对于利用原生物质切片的代用茶,本技术方案在密炼润透工艺产生的糖衣,改善代用茶的气味,提高附加价值。

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Anti-hypoxia Bacteria Substituted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的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保健品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的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见到一些“非茶之茶”,它们并非用茶树叶子制作而成,但可以像“茶”一样饮用。对这些“非茶之茶”,人们通常将其称为代用茶。中国代用茶种类十分丰富,来源广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利用不同部位加工而成的代用茶,可以分为叶茎型代用茶、叶型代用茶、花型代用茶等类型。叶茎型代用茶是将植物的叶和茎一同加T而成的代用茶,如绞股蓝茶、藤茶;叶型代用茶是仅利用植物的叶子加工而成的代用茶,这一类在代用茶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如苦丁茶、甜茶;花型代用茶是采摘植物的花制成的代用茶,如金银花茶、桂花茶;虫茶是昆虫食用植物后的排泄物,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代用茶。上述代用茶虽然或多或少对人体具备食疗的效果,但是当代生活节奏加快,脑力劳动者长期感觉缺氧,市场上缺少一种抗缺氧的代用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275472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颗粒状灵芝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改善了脑力劳动者的缺氧情况。但是这种代用茶主要是利用灵芝的药效进行抗缺氧操作,在实际冲泡时由于灵芝带有微苦的味道和草本气息,导致市面受众大多是中老年人,对于35岁以下的消费者而言,从味道和气息上不具备吸引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菌类代用茶口感和气味进行改善的加工方法及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的加工方法,将食用菌类进行剪柄、切片和清洗后,混杂蔷薇科植物和豆科植物进行密炼润透得到的代用茶,所述密炼润透工艺采用结晶蜂蜜与蒸馏水按照1:3的比例进行混合后作为密炼基底,随后进行100-130摄氏度的,时间为3-6小时的干燥处理完成密炼工艺。1、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以苦荞或决明子作为代用茶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利用食用菌和豆科植物进行混合加速饮用者的新陈代谢和红细胞的载氧量,缓解脑力劳动者的缺氧情况。2、相对于利用捏揉和解块加工工艺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新式工艺密炼润透的方法,对苦涩的的菌类进行口感调节,同时蜂蜜作为一种过饱和溶液,在密炼工艺时可以将蜂蜜干燥后形成的单糖和果糖进行过滤,从而形成三种产品,多糖,低糖和正常甜的产品,丰富了产品类别。3、相对于利用食用菌类加工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在密炼润透工艺时,为菌类包裹一层糖衣,减少了菌类受外界侵害。4、相对于利用原生物质切片的代用茶,本技术方案在密炼润透工艺产生的糖衣,改善代用茶的气味,提高附加价值。5、相对于采用其他复合原料提升香味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形成糖衣后,糖衣具有吸潮功能,保护了菌类的干燥成分,延长了真空包装下代用茶的保质期限。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加工装置,包括密炼润透装置和步进电机,所述密炼润透装包括带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箱体,箱体内沿物料供给方向依次设有炒料板、承料板和出料斜道,所述炒料板与步进电机之间连接有四连杆结构,炒料板的运动行程接触承料板表面。1、相对于人工翻转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炒料板进行糖衣的均匀包裹,提升了处理效率。2、相对于机械手进行运输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混合料自身的重力实现运输,节省了制造成本。进一步,所述食用菌类包括西藏灵芝孢子粉1-3份、黑虎掌1-3份和干燥的银耳2-4份。1、相对于采用湿润银耳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干燥银耳方便运输,节省了运输成本。2、相对于采用干燥银耳后泡发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银耳放入密炼润透时,银耳进行单糖和多糖溶液的吸附,提升了储糖效果。进一步,所述蔷薇科植物和豆科植物分别为蕨麻1-2份和黄芪1-2份。进一步,所述加工步骤如下;S1,剪柄操作,操作人员将黑虎掌的菌柄与菌盖的连接处进行剪除,此时将黑虎掌的菌盖、银耳、蕨麻和黄芪混合以形成混合料;S2,切片操作,操作人员将混合料放入切片机中,在切片机的出料端放置20-30目的粗筛网,进行混合料的筛选,随后操作人员将通过筛选的混合料放置一旁备用,将未通过筛选的混合料重新进行切片;S3,清洗操作,切片后的混合料放入40-50目的细筛网中,操作人员将筛网放置于盛有洁净自来水的蓄水池表面漂洗筛网底部,随后利用自来水进行冲刷清洗混合料表面;S4,密炼润透工艺,将混合料添加灵芝孢子粉浸泡于密炼基底1-2天,随后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的成品进行装袋真空密封处理。1、本技术方案将食用菌的菌盖进行分解处理,便于菌盖中的分子在温水中分解。2、相对于直接冲洗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通过冲洗结合漂洗的技术将混合物中的残渣去除,使通过筛孔的残渣沉于蓄水池中。3、相对于直接将混合物沉于水中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仅仅通过混合物与蓄水池的接触而进行清洗,避免了银耳吸水产生发胀现象。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需将银耳放置于混合料表面,漂洗工艺时,细筛网浸入水深不超过4-8cm,漂洗频率为20-30次/min。进一步,漂洗过程中操作人员对细筛网施加周向力,使细筛网沿细筛网的竖向中轴线为中心自转。相对于避免银耳产生发胀现象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晃动产生的水纹对残渣进行第二次清洗,当细筛网在水平面晃动时,水面产生阻力对残渣进行阻截。进一步,所述承料板为带有开口的矩形框体,承料板由上到下包括承接台和翻转台,翻转台与箱体之间贯穿有横向的圆头销,圆头销的末端套接有铰杆。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动旋转的方式使翻转台翻转,达到混合料下行的作用,其次操作人员可以在铰杆处外接电机实现机械带动。进一步,所述出料斜道位于承料板的正下方,出料斜道的重力势能最低处连通出料口。方便物料的收集和输出。进一步,所述出料斜道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出料斜道的斜边正对承料板。利用物料自身重力进行收集,避免了外接传送设备,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半剖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步进电机1、进料口2、出料口3、炒料板4、承料板5、出料斜道6、圆头销7、铰杆8、四连杆结构9。请参考图1,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预处理阶段,操作人员将黑虎掌取出1.5份,随后将黑虎掌菌柄与菌盖的连接处进行剪除,此时保留菌盖。切片处理,操作人员将黑虎掌菌盖1.5份、蕨麻1份、黄芪1份、银耳2份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料,此时将混合料放入切片机中,操作人员在切片机的出料口放置30目的粗筛网,粗筛网的滤出端放置收集袋,启动切片机,此时收集袋中得到已经切片完整的混合料,最后操作人员检查粗筛网拦截端的余料情况,将余料放入切片机中进行二次切片,以完成收集。清洗操作,操作人员将切片后的混合料放入50目的细筛网中,此时操作人员将筛网放置于盛有洁净自来水的蓄水池表面,细筛网浸入蓄水池的深度不超过7cm,操作人员对细筛网施加周向力,使细筛网沿细筛网的竖向中轴线为中心自转,随后启动自来水进行冲刷清洗混合料表面。密炼润透,操作人员将清理干净的混合料中加入灵芝孢子粉进行混合,随后操作人员取出1份蜂蜜和3份蒸馏水进行混合以调配密炼基底。完成调配后,操作人员将混合料与灵芝孢子粉加入密炼基底中,在添加过程中操作人员进行混合搅拌,随后启动加热装置,将温度调节至120摄氏度,预设时间为5个小时进行烘干处理,得到成品代用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食用菌类进行剪柄、切片和清洗后,混杂蔷薇科植物和豆科植物进行密炼润透得到的代用茶,所述密炼润透工艺采用结晶蜂蜜与蒸馏水按照1:3的比例进行混合后作为密炼基底,随后进行100‑130摄氏度,时间为3‑6小时的干燥处理完成密炼工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食用菌类进行剪柄、切片和清洗后,混杂蔷薇科植物和豆科植物进行密炼润透得到的代用茶,所述密炼润透工艺采用结晶蜂蜜与蒸馏水按照1:3的比例进行混合后作为密炼基底,随后进行100-130摄氏度,时间为3-6小时的干燥处理完成密炼工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类包括西藏灵芝孢子粉1-3份、黑虎掌1-3份和干燥的银耳2-4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蔷薇科植物和豆科植物分别为蕨麻1-2份和黄芪1-2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缺氧菌类代用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步骤如下;S1,剪柄操作,操作人员将黑虎掌的菌柄与菌盖的连接处进行剪除,此时将黑虎掌的菌盖、银耳、蕨麻和黄芪混合以形成混合料;S2,切片操作,操作人员将混合料放入切片机中,在切片机的出料端放置20-30目的粗筛网,进行混合料的筛选,随后操作人员将通过筛选的混合料放置一旁备用,将未通过筛选的混合料重新进行切片;S3,清洗操作,切片后的混合料放入40-50目的细筛网中,操作人员将筛网放置于盛有洁净自来水的蓄水池表面漂洗筛网底部,随后利用自来水进行冲刷清洗混合料表面;S4,密炼润透工艺,将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毓巍杨敬军何淑玲马令法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