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及其人工洞穴技术

技术编号:220909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及其人工洞穴。该方法包括:在室内安置多层立体式箱架,每层养殖箱架上摆放若干个养殖水箱;每个箱体内按照箱体大小一定比例放置塑料水草和人工洞穴;人工洞穴和水草摆放后两者中间留一长条形的长廊,将饵料主要投喂在这条长廊里,其他地方留一些短小的过道,少部分食物投在这些过道上;按30‑40尾/m

An indoor soilless crayfish culture method and artificial ca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及其人工洞穴
本专利技术涉及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及其人工洞穴,属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克氏原螯虾(Proambaus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俗称小龙虾,在分类上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于1929年左右引入我国,目前在我国广泛分布。克氏原螯虾的市场消费量及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大大促进了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业的发展。由于克氏原螯虾具有好斗、领域性强、爱打洞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目前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和土池养殖克氏原螯虾成为常见的两种养殖模式,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稻田养殖模式。但是克氏原螯虾是一外来入侵物种,其爱打洞习性长久以后会对稻田和水利设施造成一定的危害。研究克氏原螯虾可控式无土化养殖,是克氏原螯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之一。此外,近几年,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的经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其基础研究相对落后和薄弱。主要原因有其在室内无土化的养殖环境下无法顺利进行繁育,很难长时间地进行多代养殖,繁殖出的少量后代其养殖存活率也非常低,从而导致相关研究无法延续,尤其是需要多代跟踪观察的实验研究,只能借助于室外土池或稻田等来养殖,这又不利于实验观察和收集数据。因此,能成功地进行克氏原螯虾室内无土化繁殖与养殖,是进行克氏原螯虾基础研究的前提,可为大规模可控式克氏原螯虾无土化养殖提供模型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及该方法所使用的人工洞穴,目的在于给予室内无土化养殖克氏原螯虾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成活率,保证其正常的繁殖生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一个养殖温室,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之间;(2)室内安置多层立体式养殖箱架,每层养殖箱架上摆放若干个养殖水箱,水箱大小不限,高度在25-33cm,每个水箱是独立的,若干个养殖水箱它们共用一个进水系统或单独的进水系统,最低水位由出水口的位置决定,出水口高度3-5cm高;(3)每个水箱水位控制在8-11cm之间并保持稳定,水箱内的水pH值控制在6.8-7.2之间,溶氧控制在5mg/L以上;(4)每个多层立体式养殖箱架配套一个微孔式增氧系统和一个储水箱;(5)每个养殖水箱箱体内根据箱体大小按一定比例放置塑料水草和人工洞穴,塑料水草约占箱体底部面积的1/3,人工洞穴约占箱体底部面积的1/3,留出约1/3箱体底部面积用于克氏原螯虾的活动和投喂场所;(6)将人工洞穴与塑料水草摆放在水箱箱体中间,塑料水草与人工洞穴中间留出一长条形的长廊;将饵料主要投喂在这条长廊里,其他地方留一些短小的过道,少部分食物投在这些过道上;(7)按30-40尾/m2的密度养殖成虾,或以400-800尾/m2养殖仔虾,或以2-4尾/m2的密度养殖抱仔虾;(8)每天早晚各投喂饵料一次,饵料的种类多样化,晚上投喂的量占全天70%,第二天将头天未吃完的饵料清理掉,并根据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定时清污;(9)储水箱里的水在使用前需要充分曝气,每天养殖箱体增氧2-4小时,一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后泼洒钙水和维生素C水;(10)随时观察水质及克氏原螯虾生长情况。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温室选择集装箱或一个房间或温度可控式大棚,面积在18-30m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的人工洞穴,包括顶棚、底面、内部巢穴和外部硬质管状巢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底面和内部巢穴分别由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塑料平网制成,构成人工洞穴的顶部、底部和内部巢穴;其中顶棚是采用将长方形塑料平网弯曲成拱形并与底面的塑料平网边缘对齐固定,构成一个截面为半圆形的中空管状人工洞穴;内部巢穴设置于人工洞穴内,内部巢穴的构成是采用长方形塑料平网一端弯曲成圆管状另一端弯曲成S形,再把圆管状一端固定于底面上,S形一端固定于顶棚,从而将内部巢穴固定在人工洞穴内部;硬质管状巢穴的数量为四个,设置在人工洞穴外部,分别设置在人工洞穴的四个角,除了作为虾的巢穴外也起到沉子的作用。进一步的,顶棚与底面的固定方式、内部巢穴与顶棚、底面的固定方式均为采用扎线带捆绑固定或者采用细棉线捆绑固定。进一步的,一个人工洞穴内设置多个内部巢穴,所述内部巢穴长度为13cm-16cm,内部巢穴的数量由顶棚长度决定。进一步的,所述内部巢穴在人工洞穴内左右间隔设置。进一步的,底面的塑料平网的孔径为1.8cm;顶棚的塑料平网的孔径为1.2cm;内部巢穴的塑料平网的孔径为0.3cm。进一步的,硬质管状巢穴采用PVC材质、陶瓷或硬质无毒材质制成。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洞穴设置为两层结构,第二层人工洞穴仅包括第二层顶棚和第二层内部巢穴;第二层顶棚的两端与第一层顶棚固定,中间通过第二层内部巢穴与第一层顶棚的中间固定,第二层内部巢穴与第一层内部巢穴结构不同,第二层内部巢穴的构成是采用长方形塑料平网弯曲成圆管状,再把圆管状一端固定于第一层顶棚上,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层顶棚,从而将第二层内部巢穴固定在第二层人工洞穴结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1.采用室内无土化养殖,可以使得克氏原螯虾容易捕捞干净,避免稻田和土池养殖克氏原螯虾打洞后洞内躲藏的虾无法捕捞的缺点,且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降低克氏原螯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2.采用“温度可控、光照可控、水位可控、投喂可控”的养殖方法,克氏原螯虾可常年生长,四季均可繁殖和获得幼虾;3.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人工洞穴可以提供克氏原螯虾躲避和繁殖场所,可避免其打洞消耗虾体能量,可促进其生长和繁育后的成活率;4.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人工洞穴及其塑料水草放置的方法可满足克氏原螯虾正常蜕壳对隐蔽物的需求;5.利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养殖方法及人工洞穴进行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因其易于观察和管理,有利于科研用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二是: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习性及其洞穴特点,提供一种洞穴结构相对复杂、避光、透气的人工洞穴,很好地满足了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习性特点。该人工洞穴的优点包括:1.因为克氏原螯虾具有喜暗、钻洞的习性,其游泳能力很低,在水中主要靠攀爬而栖息于不同水层。本专利技术所用材料为黑色网孔状材料,避光透气,可以给螯虾创造一个攀爬和喜阴暗的洞穴环境,完全满足克氏原螯虾生活习性的需要。同时,网孔状的洞穴便于管理人员清洁和观察。2.所设计的人工洞穴利于多只虾进入,且不易造成相互干扰,即使相遇,亦有足够空间,便于躲避,可大大减少螯虾相互打斗的机会。所设计的内部巢穴为圆管状与S形构造的结合,圆管状不仅可用于螯虾躲藏,且可满足其钻洞习性,S形一方面可用于螯虾临时躲避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用于螯虾攀爬和通行的作用。若设计成多层,占地面积较少,可增加螯虾养殖密度。因此所设计人工洞穴适用于克氏原螯虾的无土化高密度养殖。3.所设计人工洞穴材料网孔大小是根据长期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习性观察和不同发育阶段形态参数分析确定的,顶棚的网孔大小,可满足幼虾攀附和成虾攀爬需要,内部巢穴孔径大小在保证透气和易清理的同时可防止其他各种大小螯虾的螯足的潜入而造成的伤害。4.所设计人工洞穴采用塑料平网和少量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一个养殖温室,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之间;(2)室内安置多层立体式养殖箱架,每层养殖箱架上摆放若干个养殖水箱,水箱大小不限,高度在25‑33cm,每个水箱是独立的,若干个养殖水箱它们共用一个进水系统或单独的进水系统,最低水位由出水口的位置决定,出水口高度3‑5cm高;(3)每个水箱水位控制在8‑11cm之间并保持稳定,水箱内的水pH值控制在6.8‑7.2之间,溶氧控制在5mg/L以上;(4)每个多层立体式养殖箱架配套一个微孔式增氧系统和一个储水箱;(5)每个养殖水箱箱体内根据箱体大小按一定比例放置塑料水草和人工洞穴,塑料水草约占箱体底部面积的1/3,人工洞穴约占箱体底部面积的1/3,留出约1/3箱体底部面积用于克氏原螯虾的活动和投喂场所;(6)将人工洞穴与塑料水草摆放在水箱箱体中间,塑料水草与人工洞穴中间留出一长条形的长廊;将饵料主要投喂在这条长廊里,其他地方留一些短小的过道,少部分食物投在这些过道上;(7)按30‑40尾/m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30 CN 20181145796771.一种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一个养殖温室,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之间;(2)室内安置多层立体式养殖箱架,每层养殖箱架上摆放若干个养殖水箱,水箱大小不限,高度在25-33cm,每个水箱是独立的,若干个养殖水箱它们共用一个进水系统或单独的进水系统,最低水位由出水口的位置决定,出水口高度3-5cm高;(3)每个水箱水位控制在8-11cm之间并保持稳定,水箱内的水pH值控制在6.8-7.2之间,溶氧控制在5mg/L以上;(4)每个多层立体式养殖箱架配套一个微孔式增氧系统和一个储水箱;(5)每个养殖水箱箱体内根据箱体大小按一定比例放置塑料水草和人工洞穴,塑料水草约占箱体底部面积的1/3,人工洞穴约占箱体底部面积的1/3,留出约1/3箱体底部面积用于克氏原螯虾的活动和投喂场所;(6)将人工洞穴与塑料水草摆放在水箱箱体中间,塑料水草与人工洞穴中间留出一长条形的长廊;将饵料主要投喂在这条长廊里,其他地方留一些短小的过道,少部分食物投在这些过道上;(7)按30-40尾/m2的密度养殖成虾,或以400-800尾/m2养殖仔虾,或以2-4尾/m2的密度养殖抱仔虾;(8)每天早晚各投喂饵料一次,饵料的种类多样化,晚上投喂的量占全天70%,第二天将头天未吃完的饵料清理掉,并根据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定时清污;(9)储水箱里的水在使用前需要充分曝气,每天养殖箱体增氧2-4小时,一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后泼洒钙水和维生素C水;(10)随时观察水质及克氏原螯虾生长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温室选择集装箱或一个房间或温度可控式大棚,面积在18-30m2。3.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的人工洞穴,包括顶棚(1)、底面(2)、内部巢穴(3)和外部硬质管状巢穴(4),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1)、底面(2)和内部巢穴(3)分别由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塑料平网制成,构成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和孙榕张龙石林林费佳敏王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