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903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包括一固定组件、一活动构件、一驱动组件以及一缓冲元件。活动构件是活动地连接固定组件,用以承载具有一光轴的一光学元件。驱动组件是用以驱动活动构件相对固定组件运动。缓冲元件是设置于固定组件的一第一表面,并且缓冲元件、活动构件以及固定组件沿着光轴排列。缓冲元件包括柔性树脂材料且设置以围绕光轴。

optica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元件的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通过设置于电子装置上的摄像模块,使用者可以操作电子装置来获取各式各样的照片。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一驱动模块,以驱动一或多个光学镜片组沿着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且/或变焦(zoom)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镜片组在一感光元件上成像。然而,为了实现电子装置轻薄化的目的,缩小在电子装置中设置的摄像模块的尺寸以及增强其机构强度并不容易。因此,如何设计出可满足使用者各种需求的摄像模块,便是现今值得探讨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光学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包括一固定组件、一活动构件、一驱动组件以及一缓冲元件。活动构件是活动地连接固定组件,用以承载具有一光轴的一光学元件。驱动组件是用以驱动活动构件相对固定组件运动。缓冲元件是设置于固定组件的一第一表面,并且缓冲元件、活动构件以及固定组件沿着光轴排列。缓冲元件包括柔性树脂材料且设置以围绕光轴。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缓冲元件还包括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以及第一表面之间,并且于垂直光轴以及缓冲元件的延伸方向的一方向上,第一部分的尺寸小于第二部分的尺寸。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固定组件还包括一外框,外框具有与光轴不平行的一顶壁以及由顶壁的边缘沿着光轴的方向延伸的一侧壁,并且第一表面位于顶壁上并且面朝一光入射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第一表面上形成有一凹槽,用以容纳部分的缓冲元件,且沿着不同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表面与缓冲元件部分重叠。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缓冲元件还包括一本体以及一延伸固定部,延伸固定部的一部分设置于凹槽并且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突出于本体。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于光轴的方向上,延伸固定部与第一表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本体与第一表面的最大距离。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顶壁还具有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三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皆位于第一表面的相反侧,当沿着光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第二表面部分重叠,并且第一、第三表面部分重叠,其中在光轴的方向上第一、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沿着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凹槽与第二表面部分重叠。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顶壁还具有一穿孔,用以容纳部分缓冲元件,并且沿着光轴的方向观察时,穿孔与第三表面部分重叠。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电路构件设置于固定组件,并且当沿着光轴的方向观察时,电路构件与穿孔部分重叠。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二表面上,并且活动构件经由第一弹性元件活动地连接固定组件。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外框还包括一定位柱,由顶壁沿着光轴的方向延伸,用于固定驱动组件,并且当沿着光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弹性元件的一部分位于定位柱以及侧壁之间。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顶壁还具有一穿孔,并且缓冲元件具有一狭窄部,设置于穿孔中。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固定组件还包括一第四表面,设置于侧壁上且连接第一表面,当沿着光轴的方向观察时,部分的第一表面位于缓冲元件以及第四表面之间。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活动构件配置以朝向光入射端移动至一极限位置,并且当活动构件位于极限位置时,光学元件不会超出缓冲元件的一顶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当活动构件位于极限位置且沿着垂直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光学元件的一顶面与缓冲元件部分重叠。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固定组件还包括一底座,外框设置于底座上,并且光学元件的一部分朝向一光出射端突出底座的一底座开孔。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还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配置以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或是呈现一透明状态,第一表面朝向显示面板,并且缓冲元件设置于顶壁以及显示面板之间。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活动构件包括一绕线部以及一第一止动构件,固定组件还包括一底座,绕线部连接于驱动组件且沿着光轴的方向朝向底座延伸,第一止动构件沿着光轴的方向朝向底座延伸且用以限制活动构件的移动范围。于光轴的方向上,绕线部与底座的一底座表面之间的一第一距离不同于第一止动构件与底座表面之间的一第二距离,并且底座表面朝向一光出射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绕线部具有一第一侧面,并且第一侧面与光轴不平行也不垂直。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活动构件还包括一第二止动构件,沿着光轴的方向朝向底座延伸且用以限制活动构件的移动范围。于光轴的方向上,第二止动构件与底座表面之间的一第三距离不同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以及第三距离。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活动构件具有一侧墙、一容纳沟槽以及一挡墙,容纳沟槽位于挡墙以及侧墙之间,用以容纳部分的驱动组件,并且侧墙与固定组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挡墙与固定组件之间的最短距离。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固定组件还包括一底座,光学系统还包括一感光元件模块,感光元件模块具有一基板、一保护框以及一感光元件,感光元件设置于基板,保护框设置于基板以及底座之间,并且当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观察,保护框与光学元件部分重叠。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系统,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内,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为一可控制透明度的显示面板,当欲利用本技术光学系统中的一光学模块进行拍摄时,显示面板可转变为透明,以利于进行拍摄。其中,光学模块可包括一缓冲元件,设置于固定组件以及显示面板之间,可以使固定组件更紧密的连接于显示面板,并且可以增加光学模块的缓冲能力。另外,缓冲元件是柔性材质制成并且环绕光学模块的镜头,因此当缓冲元件紧密地贴合于显示面板时,缓冲元件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光线进入光学模块而影响拍摄品质。附图说明本技术可通过之后的详细说明并配合图示而得到清楚的了解。要强调的是,按照业界的标准做法,各种特征并没有按比例绘制,并且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事实上,为了能够清楚的说明,因此各种特征的尺寸可能会任意地放大或者缩小。图1-1A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1B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光学模块的分解图。图1-2A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2B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光学模块的示意图。图1-2C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单元的示意图。图1-2D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单元的分解图。图1-2E是表示图1-2C中沿线段1-A-1-A’方向的剖视图。图1-2F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光学元件承载座的侧视图。图1-3A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单元的示意图。图1-3B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单元的仰视图。图1-4A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单元的分解图。图1-4B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单元的示意图。图1-5A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单元的示意图。图1-5B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单元的前视图。图1-6A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单元的示意图。图1-6B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组件;一活动构件,活动地连接该固定组件,用以承载具有一光轴的一光学元件;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活动构件相对该固定组件运动;以及一缓冲元件,设置于该固定组件的一第一表面,并且该缓冲元件、该活动构件以及该固定组件沿着该光轴排列,其中该缓冲元件包括柔性树脂材料且设置以围绕该光轴。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25 US 62/621,967;2018.02.02 US 62/625,600;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组件;一活动构件,活动地连接该固定组件,用以承载具有一光轴的一光学元件;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活动构件相对该固定组件运动;以及一缓冲元件,设置于该固定组件的一第一表面,并且该缓冲元件、该活动构件以及该固定组件沿着该光轴排列,其中该缓冲元件包括柔性树脂材料且设置以围绕该光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元件还包括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位于该第一部分以及该第一表面之间,并且于垂直该光轴以及该缓冲元件的延伸方向的一方向上,该第一部分的尺寸小于该第二部分的尺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还包括一外框,该外框具有与该光轴不平行的一顶壁以及由该顶壁的边缘沿着该光轴的方向延伸的一侧壁,并且该第一表面位于该顶壁上并且面朝一光入射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上形成有一凹槽,用以容纳部分的该缓冲元件,且沿着不同于该光轴的方向观察时,该第一表面与该缓冲元件部分重叠。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元件还包括一本体以及一延伸固定部,该延伸固定部的一部分设置于该凹槽并且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突出于该本体。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于该光轴的方向上,该延伸固定部与该第一表面的最大距离小于该本体与该第一表面的最大距离。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顶壁还具有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三表面,该第二表面以及该第三表面皆位于该第一表面的相反侧,当沿着该光轴的方向观察时,该第一、第二表面部分重叠,并且该第一、第三表面部分重叠,其中在该光轴的方向上该第一、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一、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沿着该光轴的方向观察时,该凹槽与该第二表面部分重叠。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顶壁还具有一穿孔,用以容纳部分该缓冲元件,并且沿着该光轴的方向观察时,该穿孔与该第三表面部分重叠。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路构件设置于该固定组件,并且当沿着该光轴的方向观察时,该电路构件与该穿孔部分重叠。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并且该活动构件经由该第一弹性元件活动地连接该固定组件。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框还包括一定位柱,由该顶壁沿着该光轴的方向延伸,用于固定该驱动组件,并且当沿着该光轴的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部分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峻林孟廷黄意媚宋欣忠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