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承分离轴承的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98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在进行或中断从主动轴到从动轴的动力传送的离合器装置中支承分离轴承的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包括:膜片弹簧,其具有内周部分,该内周部分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从动轴的轴向中心的对称形状,所述膜片结合到所述主动轴;分离轴承,其具有以预定的径向间隙穿在所述从动轴的外周上的内环,所述分离轴承具有外环,所述分离轴承具有以与所述膜片弹簧的所述内周部分进行线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内环的一个端部处的环形抵接部分;以及分离叉,其能推动所述分离轴承的所述外环;其中,所述离合器装置通过振动所述分离叉沿着所述从动轴在轴向上使所述分离轴承移位,从而倒置所述膜片弹簧,用于进行或中断从所述主动轴到所述从动轴的动力传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离合器装置中支承分离轴承的支承结构, 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支承分离轴承的支承结构,该分离轴承用 来推动用于分离离合器的膜片弹簧。
技术介绍
传统上,如专利文献1所示,公知一种用于手动变速器的干式单 板离合器。在该公知的干式单板离合器中,对准式分离轴承支承在在 前盖上一体形成的圆柱形轴承承托上,所述前盖是变速器外壳的一部 分。即,在分离轴承的外环和盖之间插设有弹簧,且在所述轴承承托 上可滑动地布置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分离毂。当压下离合器踏板时, 分离叉振动从而沿着轴承承托在轴向方向上推动分离轴承,因而释放 由膜片弹簧施加到压力板上的压力并分离离合器。然而,在上述结构情况下,轴承承托需要一体形成在前盖上,而 且,适于在轴承承托上自由滑动的分离毂需要设置在分离轴承上。因 为这些部件在分离轴承的内径侧上通过,从而产生增加了分离轴承的 径向尺寸的问题。因为径向尺寸的增加不仅导致分离轴承尺寸的增加 还增加了分离轴承和膜片弹簧之间的接触点面积,从而带来其他问题, 即,离合器盖被磨损和由于离合器盖导致的变速箱振动变大。此外, 因为一体地形成在前盖上的轴承承托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突出得较长的 结构,从而难以通过拉模铸造制作前盖。因此,容易产生与型腔相关4联的铸造故障。结果,生产成本提高。而且,尽管在离合器结合时通 过分离轴承进行了对准,但是在轴承承托和分离轴承之间容易产生机 械冲突,从而不仅增加了在离合器上的操作力而且轴承承托也容易被 磨损。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离合器,该结构中对准 式分离轴承可滑动地设置在从动轴上。在该离合器装置中,在分离轴 承的内径侧上以可相对于从动轴自由滑动的方式设置有分离毂(圆柱 形构件)。称为侧板的片状金属构件一体地固定到分离毂上。分离轴承 配合到侧板的轴向侧上的分离毂的外周上。且在分离毂和分离轴承之 间插设有对准弹簧。根据专利文献2的这一结构,尽管不需要在前盖上设置轴承承托, 但是因为分离毂布置在分离轴承的内径侧上而不能太大地减小径向尺 寸。而且,因为分离毂在旋转着的从动轴上滑动,从而与分离毂在轴 承承托上滑动的情况相比,分离毂的磨损进一步增加,且由于从动轴 和分离毂之间的摩擦阻力而增加了离合操作力。并且恶化了操作感觉。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JP — A—2006—125484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JP — A — 2003 — 22216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支承离合器装置的分离轴承 的支承结构,其取消了轴承承托,从而以较小的尺寸实现了分离轴承, 并能降低离合器操作力。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进行或 中断从主动轴到从动轴的动力传送的离合器装置中支承分离轴承的支 承结构。该支承结构包括膜片弹簧,其具有内周部分,该内周部分 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从动轴的轴向中心的对称形状,所述膜片结合到所述主动轴;分离轴承,其具有以预定的径向间隙布置在所述从动轴的 外周上的内环,所述分离轴承具有外环,所述分离轴承具有以与所述 膜片弹簧的所述内周部分进行线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内环的一个端 部处的环形抵接部分;以及分离叉,其能推动所述分离轴承的所述外环。当所述离合器装置通过振动所述分离叉沿着所述从动轴在轴向上 使所述分离轴承移位,所述离合器装置倒置所述膜片弹簧,用于进行 或中断从所述主动轴到所述从动轴的动力传送。在本专利技术的这一方面中,取消了轴承承托以及分离毂,且所述分离轴承的所述内环穿在所述从动轴上,且它们之间存在预定的径向间隙。因为在所述内环和所述从动轴之间存在所述间隙,所以所述分离轴承在发动机停止的状态下套在所述从动轴上。换言之,尽管所述分 离轴承有可能保持成与所述从动轴不同心,但是一旦离合器踏板被下压,所述分离叉就被振动,从而沿轴向方向推动所述分离轴承,由此 使所述内环与所述膜片弹簧接触,并且因而,所述内环与所述膜片弹 簧一起旋转。因为所述膜片弹簧的所述内周部分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从 动轴的轴向中心的对称形状,所以与所述膜片弹簧一起旋转的所述内 环自动定位。即,使得所述分离轴承进入相对于所述从动轴的悬浮状 态,且所述分离轴承在此状态下沿着轴向方向运动。因此,在所述内 环和所述从动轴之间没有产生摩擦阻力,不仅能降低离合器操作力, 还能改进操作感觉。根据以上结构,尽管所述分离轴承的所述内环向 着所述从动轴运动以进行接触,并远离所述从动轴运动以与之分离, 但是因为所述内环与所述膜片弹簧一起旋转,从而不用担心磨损。此 外,因为在所述分离轴承与所述膜片弹簧挤压接触时进行了自动定位, 从而无需如在传统实施例中的所做的那样采用定位分离轴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方面,所述分离轴承支承结构可包括 挤压单元,其用于在轴向方向上挤压所述分离轴承,从而使所述内环 的所述抵接部分保持为始终压靠所述膜片弹簧的所述内周部分。所述 膜片弹簧的与所述内环的所述抵接部分相抵接的所述内周部分至少在所述离合器装置接合时向着所述内环的所述抵接部分倾斜。即,所述 膜片弹簧的所述内周部分向着所述内环的所述抵接部分倾斜,且所述 内环的所述抵接部分始终保持为与所述膜片弹簧的所述内周部分相抵 接,从而即使在发动机停止时也可将所述分离轴承保持在相对于所述 从动轴的悬浮状态(定位状态)下。因此,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所述 内环向着所述从动轴运动以进行接触,也不会使其远离所述从动轴运 动以与之分离。注意,在所述内环在所述挤压单元的作用下始终保持 压靠所述膜片弹簧的所述内周部分时,即使所述分离轴承在发动机停 止时不能被保持在相对于所述从动轴的定位状态下,也可在起动发动 机的同时(在下压所述分离器踏板之前)使所述分离轴承定位。所述 分离轴承在何时定位取决于为所述挤压单元设置的弹簧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分离轴承支承结构可包括盖件,该 盖件具有一对平行引导部分和突出至两侧的一对锁定件,所述盖件固定到所述分离轴承的所述外环。而且在所述分离叉内形成有开口,所 述盖件配合到该开口内,所述开口具有用于沿着所述分离叉的纵向方 向可滑动地引导所述盖件的所述引导部分的平行引导平面,以及所述 盖件的所述锁定件通过的一对凹口部分。而且,在所述盖件的所述锁 定件已经通过所述凹口部分之后,通过使所述盖件沿着所述开口的所 述引导平面滑动,防止了所述盖件与所述分离叉分离。在专利文献2 中公开的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结构需要夹子或侧板来将所述分离轴承 保持到所述分离叉上,这使结构复杂。然而,通过采用上述锁定结构, 能减少部件的数量,由此使得所述分离轴承可一体地作用在所述分离 叉上。此外,当所述分离叉振动时,尽管所述分离叉和所述分离轴承 之间的接触点发生变化,但是因为所述分离轴承即使在此状态下也可 沿着所述开口自由滑动,所以没有旋转力矩作用在所述分离轴承上, 由此使得所述分离轴承可在轴向方向上光滑运行。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所述分离轴承穿在所述从动轴上, 且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预定的径向间隙,且使得所述分离轴承的所述内环与所述膜片弹簧的所述内周部分线接触,所以即使所述分离轴承保 持成与所述从动轴不同心,所述分离轴承也可自动定位,并且在所述 内环压靠所述膜片弹簧的同时从所述从动轴悬浮。因此,在所述内环 和所述从动轴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进行或中断从主动轴到从动轴的动力传送的离合器装置中支承分离轴承的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膜片弹簧,其具有内周部分,所述内周部分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从动轴的轴向中心的对称形状,所述膜片结合到所述主动轴;分离轴承,其具有以预定的径向间隙穿在所述从动轴的外周上的内环,所述分离轴承具有外环,所述分离轴承具有环形抵接部分,所述环形抵接部分以如此方式设置在所述内环的一个端部处,从而与所述膜片弹簧的所述内周部分进行线接触;以及分离叉,其能推动所述分离轴承的所述外环;其中,所述离合器装置通过振动所述分离叉而沿着所述从动轴在径向上使所述分离轴承移位,由此倒置所述膜片弹簧,用于进行或中断从所述主动轴到所述从动轴的所述动力传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尾章裕嵜迫邦彦北村健
申请(专利权)人:大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