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及曲面液晶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79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及曲面液晶显示设备,包括弯曲的背板、安装在背板上的灯条以及与背板装配固定在一起的反射片,在所述灯条上布设有多个点光源,所述点光源穿出所述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为一体片,包括相对的上下两侧,所述上下两侧为所述反射片的长度侧;在所述反射片的上下两侧开设有多个由反射片的外边缘向内侧延伸的切口,且在所述切口的末端和相邻两个所述切口之间设置有弧形切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设计成整片结构,并通过在反射片的合适位置开设切口和弧形切缝,可以使得反射片的上、下曲面侧边过渡平滑,解决了传统曲面反射片拼接组装不方便,拼接部位平滑处理工艺复杂等问题,提升了背光亮度的均匀性。

A Straight-down Surface Backlight Module and Surface LC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及曲面液晶显示设备
本技术属于半导体背光照明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以及基于所述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设计的曲面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液晶电视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普遍的一种电视产品,其历史沿革已从最初的平面液晶电视逐渐演变到现如今的曲面液晶电视。曲面液晶电视的屏幕带有一定曲率,拥有一定的曲面形态。一般来讲,曲面液晶电视的曲率是与人类眼球的弧度基本一致的,从人体工学上讲更符合人眼的设计,能为人眼带来更舒适的感觉,呈现更为惊艳的视觉效果。背光模组是液晶电视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用于为液晶面板提供充足的亮度,以使液晶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目前的曲面液晶电视,按照背光方式不同,主要分成侧入式曲面液晶电视和直下式曲面液晶电视,而直下式曲面液晶电视相比侧入式曲面液晶电视,在成本上更具优势。目前的直下式曲面液晶电视,其背光模组中的背板1和反射片2都是呈弯曲状的,如图1C所示。其中,反射片2为了呈现所需的弯曲形态,通常会将反射片2分成上侧边板、下侧边板和中间板三部分,并采用拼接结构将所述的三部分拼接在一起形成所述的反射片2。为了避免点光源3发出的光线在照射到反射片2的拼接部位时出现明暗不均的现象,需要对反射片2的拼接部位进行特殊的平滑过渡处理,因此工艺复杂,成本高。此外,由于反射片2的左右两侧向前方弯曲,对于分布在左右两侧的点光源3而言,其发射的光线在照向反射片2的左右侧边并进行反射后,会在液晶面板6上形成亮边,造成背光亮度不均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设计方案是在反射片2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分别开设多个条形孔4,如图1A所示,或者开设多个呈矩阵排布的小方孔5,如图1B所示,采用损失部分光线的方式,通过使照射到反射片2左右侧边的部分光线入射到孔4,5中,以达到降低反射片2左右两侧光线强度,避免亮边生成的设计目的。并且,在传统设计中,当开设的孔为条形孔4时,多个条形孔4是沿横向方向并行间隔且对齐排布的;当开设的孔为小方孔5时,多个小方孔5排布形成多列,每一列中包括多个小方孔5,且各列小方孔5是沿横向方向并行间隔且对齐排布的。无论采用上述何种布孔方式,都存在光线从其中一个孔4,5射入到背板1,然后经由背板1反射后,通过另外一个孔4,5射出,并照射到面板6上,进而形成二次亮斑7的情况。因此,在解决背光亮度不均的问题上,传统的开孔方式虽然有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旨在解决拼接结构的反射片组装不方便,且对拼接部位进行平滑过渡处理的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在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包括弯曲的背板、安装在背板上的灯条以及与背板装配固定在一起的反射片,在所述灯条上布设有多个点光源,所述点光源穿出所述反射片;其中,所述反射片为一体片,包括相对的上、下两侧,所述上、下两侧为所述反射片的长度侧;在所述反射片的上、下两侧开设有多个由反射片的外边缘向内侧延伸的切口,且在所述切口的末端和相邻两个所述切口之间设置有弧形切缝。为了保证反射片平滑弯曲过渡,优选配置位于所述反射片上侧的弧形切缝,其弯曲方向朝向反射片的上边缘;位于所述反射片下侧的弧形切缝,其弯曲方向朝向反射片的下边缘。优选的,位于所述反射片上侧的弧形切缝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位于所述反射片下侧的弧形切缝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且介于相邻两个切口之间的弧形切缝距离所述相邻两个切口的间距相等。优选的,所述切口包括位于反射片四个边角位置的边角切口、位于反射片上侧的上切口以及位于反射片下侧的下切口;所述边角切口与反射片的上边缘或下边缘形成40°~50°之间的夹角,所述上切口和下切口沿垂直于反射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方向延伸。为了避免反射片在弯曲时切口部位出现交叠现象,继而影响到反射光线的均匀性,本技术优选设计所述上切口和下切口在反射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形成宽度大于1mm的缺口,从所述缺口向所述反射片的内侧形成切缝;所述边角切口的宽度从反射片边角的拐点处向内侧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灯条包括多根,竖向平行排布,所述灯条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背板上,且所述螺钉穿出所述反射片;在所述反射片上围绕每一个螺钉分别开设有一个半圆形的切缝,以避免反射片在螺钉位置处出现压褶,实现反射片在所述螺钉位置处的平滑弯曲过渡。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射片弯曲的平滑度,优选配置位于所述反射片上侧的半圆形的切缝,其弯曲方向朝向反射片的上边缘;位于所述反射片下侧的半圆形的切缝,其弯曲方向朝向反射片的下边缘。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片还包括相对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右两侧为所述反射片的宽度侧;为了避免在显示面板上形成亮边,本技术在所述反射片的左、右两侧还开设有多组透光孔,一组透光孔包含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排布成多列,且相邻两列通孔错位分布,所述列方向为所述反射片的宽度方向,以避免点光源发射的光线出现从一个通孔进入,从另一个通孔射出,形成二次亮斑的情况。优选的,所述多组透光孔在反射片上的布设位置与分布在反射片的左右两侧的两根灯条上的各个点光源一一对应,且位于反射片的左右边缘与左右两侧灯条之间;在每一组透光孔中,每一列通孔的数量按照从内侧向外侧的方向逐渐减少的规律分布。另一个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曲面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面板和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所述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包括弯曲的背板、安装在背板上的灯条以及与背板装配固定在一起的反射片,在所述灯条上布设有多个点光源,所述点光源穿出所述反射片;其中,所述反射片为一体片,包括相对的上、下两侧,所述上、下两侧为所述反射片的长度侧;在所述反射片的上、下两侧开设有多个由反射片的外边缘向内侧延伸的切口,且在所述切口的末端和相邻两个所述切口之间设置有弧形切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一块整板代替传统的拼接板设计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通过在反射片的合适位置开设切口和弧形切缝,可以使得反射片的上、下曲面侧边过渡平滑,形成亮度均匀的反射光线,避免出现背光亮度明暗不均的问题,且加工和安装简单方便,解决了传统曲面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反射片拼接组装不方便,拼接部位平滑处理工艺复杂等问题。此外,通过在反射片的左、右侧边错位打孔,可以在改善亮边的同时避免因背板反光而导致二次亮斑的产生,由此显著提升了曲面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的均匀性。将其应用在曲面液晶显示设备中,可以改善液晶显示设备的画面显示效果,提升用户的满意度。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是现有曲面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开设在反射片的左右两侧的条形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现有曲面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开设在反射片的左右两侧的小方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C采用现有曲面直下式背光模组会产生二次亮斑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出的曲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包括弯曲的背板、安装在背板上的灯条以及与背板装配固定在一起的反射片,在所述灯条上布设有多个点光源,所述点光源穿出所述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为一体片,包括相对的上、下两侧,所述上、下两侧为所述反射片的长度侧;在所述反射片的上、下两侧开设有多个由反射片的外边缘向内侧延伸的切口,且在所述切口的末端和相邻两个所述切口之间设置有弧形切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包括弯曲的背板、安装在背板上的灯条以及与背板装配固定在一起的反射片,在所述灯条上布设有多个点光源,所述点光源穿出所述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为一体片,包括相对的上、下两侧,所述上、下两侧为所述反射片的长度侧;在所述反射片的上、下两侧开设有多个由反射片的外边缘向内侧延伸的切口,且在所述切口的末端和相邻两个所述切口之间设置有弧形切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反射片上侧的弧形切缝,其弯曲方向朝向反射片的上边缘;位于所述反射片下侧的弧形切缝,其弯曲方向朝向反射片的下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反射片上侧的弧形切缝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且介于相邻两个切口之间的弧形切缝距离所述相邻两个切口的间距相等;位于所述反射片下侧的弧形切缝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且介于相邻两个切口之间的弧形切缝距离所述相邻两个切口的间距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包括位于反射片四个边角位置的边角切口、位于反射片上侧的上切口以及位于反射片下侧的下切口;所述边角切口与反射片的上边缘或下边缘形成40°~50°之间的夹角,所述上切口和下切口沿垂直于反射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口和下切口在反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小青张继兵丛晓东张志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