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流路结构及换热器、室外机、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617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流路结构及换热器、室外机、空调器,所述换热器流路结构包括用于作为制冷时的冷媒流入口的第一管路,以及作为制热时冷媒流入口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管路的口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连接有若干作为冷媒流道的流路管,通过在合适的位置设计单向截止阀,使制冷时冷媒进入后从除最后一个流路管以外的流路管进入,出来后再流经最后一路流路管,这样相当于在制冷时设计了一个过冷段,提高换热效率,而制热时无需过冷段,冷媒进入后直接进入所有流路管,这样通过单向截止阀来实现制冷和制热的流路自动切换,提升换热效率,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Heat Exchanger Flow Path Structure and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流路结构及换热器、室外机、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流路结构及换热器、室外机、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室外机内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中设置有若干流路管,冷媒进入后流经各流路管,实现换热。现有的空调换热器中流路都是固定的,在制冷和制热时都用相同的流路进行换热,不能在在制冷和制热时充分发挥换热器性能,导致换热效果不理想。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流路结构及换热器、室外机、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换热器的流路固定,换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换热器流路结构,其中,包括用于作为制冷时的冷媒流入口的第一管路,以及作为制热时冷媒流入口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管路的口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点记为主连接点;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连接有n条作为冷媒流道的流路管,每一所述流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且n条所述流路管依次排列;第一条所述流路管至第n条所述流路管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接点依次记为第一连接点至第n连接点,第一条所述流路管至第n条所述流路管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点依次记为第n+1连接点至第n+n连接点;所述主连接点与第n+n连接点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截止阀,所述第一单向截止阀允许冷媒从第一连接点流向所述第n+n连接点;所述主连接点与第n连接点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截止阀,所述第二单向截止阀允许冷媒从第n连接点流向所述主连接点;第n连接点与第n-1连接点之间设置有第三单向截止阀,所述第三单向截止阀允许冷媒从所述第n连接点流向第n-1连接点。进一步的,所述n为3~9之间的自然数。进一步的,所述n为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器流路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空调换热器的换热管道由所述第一至第n流路管弯曲盘绕形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空调室外机壳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换热器,所述空调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室外机壳体内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本技术通过在空调换热器流路结构中设计单向截止阀,通过单向截止阀来控制制冷和制热状态下的不同流路,使本技术换热器流路结构在制冷状态时,设计有一段过冷段,提升了换热效率,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换热器流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换热器流路结构在制冷状态时的流路图;图3为本技术换热器流路结构在制热状态时的流路图;图4为本技术空调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换热器流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换热器流路结构10包括作为制冷时的冷媒流入口的第一管路11,以及作为制热时冷媒流入口的第二管路12,也就是说制冷时冷媒从第一管路的口部111流入,从第二管路12的口部流出,而制热时冷媒从第二管路12的口部121流入,从第一管路的口部111的口部流出。冷媒通俗的名称为雪种,是空调器实现温度调节的核心热传导媒介。第一管路11的一端(即图1中所示第一管路11的底端112)连接到第二管路12的口部121,连接点记为主连接点122,在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之间连接有若干条流路管(13、14、15、16),可流路管作为冷媒流道,以传递第一管路11或第二管路12中流入的冷媒,由于流路管很长,冷媒流过若干条流路管之后可实现热交换。图1所示的流路管只是示意性的画出了流路管的两端,实际生产制造时,各流路管都设置为很长的流路,且弯曲盘绕,形成换热器,如图4所示。如图1所示,每一条流路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管路1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管路12上,并且若干条流路管依次排列。若干条流路管依次排列是指每条流路管与第一管路11的连接点沿着第一管路11依次设置,以及每条流路管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点也沿着第二管路12依次设置,并且每条流路管与第一管路11的连接点对应到每条流路管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点,例如:第一条流路管13与第一管路11的连接点记为第一连接点1,第一条流路管13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点记为第五连接点5;第二条流路管14与第第一管路11的连接点记为第二连接点2,第二条流路管14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点记为第六连接点6;第一连接点1在第二连接点2上方,且第一连接点1与第二连接点2相邻,那么第五连接点5也在第六连接点6上方,且第五连接点5与第六连接点6相邻,这就是每条流路管与第一管路11的连接点对应到每条流路管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点的意思,也就是若干条流路管依次排列的意思。本技术以在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之间设置4条流路管为例,对本技术换热器流路结构10的结构以及换热原理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流路管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管路11的口部111,连接点处记为第一连接点1,第一流路管1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管路12的尾端,连接点记为第五连接点5。由于第五连接点5处正好是第二管路12的尾端和第一流路管13的端部相连,所以此处也可以设置为将第二管路12和第一流路管13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可以减少连接件或者焊接工序,使整体结构更牢靠,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第二流路管1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管路11上,连接点记为第二连接点2,第二流路管1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管路12上,连接点记为第六连接点6。第三流路管15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管路11上,连接点记为第三连接点3,第三流路管15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管路12上,连接点记为第七连接点7。第四流路管16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管路11上,接点记为第四连接点4,第四流路管16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管路12上,连接点记为第八连接点8。主连接点122和第八连接点8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截止阀31,如图1所示。第一单向截止阀31允许冷媒从主连接点122流向第八连接点8,若冷媒流动的方向是从第八连接点8流向主连接点122,那么第一单向截止阀31就会截止,阻断流路。主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作为制冷时的冷媒流入口的第一管路,以及作为制热时冷媒流入口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管路的口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点记为主连接点;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连接有n条作为冷媒流道的流路管,每一所述流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且n条所述流路管依次排列;第一条所述流路管至第n条所述流路管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接点依次记为第一连接点至第n连接点,第一条所述流路管至第n条所述流路管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点依次记为第n+1连接点至第n+n连接点;所述n为大于2的自然数;所述主连接点与第n+n连接点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截止阀,所述第一单向截止阀允许冷媒从第一连接点流向所述第n+n连接点;所述主连接点与第n连接点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截止阀,所述第二单向截止阀允许冷媒从第n连接点流向所述主连接点;第n连接点与第n‑1连接点之间设置有第三单向截止阀,所述第三单向截止阀允许冷媒从所述第n连接点流向第n‑1连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作为制冷时的冷媒流入口的第一管路,以及作为制热时冷媒流入口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管路的口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点记为主连接点;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连接有n条作为冷媒流道的流路管,每一所述流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且n条所述流路管依次排列;第一条所述流路管至第n条所述流路管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接点依次记为第一连接点至第n连接点,第一条所述流路管至第n条所述流路管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点依次记为第n+1连接点至第n+n连接点;所述n为大于2的自然数;所述主连接点与第n+n连接点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截止阀,所述第一单向截止阀允许冷媒从第一连接点流向所述第n+n连接点;所述主连接点与第n连接点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截止阀,所述第二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斌汪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