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密度滑座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滑座与底座的组配状态。该调整装置由一对调整块所构成,该对调整块各具有相对应的推抵斜面与靠抵侧面,该两推抵斜面斜度相同且呈面接触,该对调整块可滑动地组设于该滑座与底座之间,且其中之一调整块的靠抵侧面与该滑座呈面接触,而另一调整块的靠抵侧面系与该底座呈面接触,且该对调整块的靠抵侧面呈平行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藉由相同结构的两调整块,使调整装置在制作上较为简易,且保有高度的精密度;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仰赖熟悉该项技艺的熟练操作者就能进行调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滑座调整装置有关,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密度滑座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滑座可活动地组设于底座上,而为了使滑座得以于底座上顺利的滑动,其透过一调整装置来调整该滑座,使其与底座之间的搭配达到最佳的组配状态。如图1所示为常见滑座的调整装置,其主要由一调整块11及复数个调整螺丝12所构成,其中该调整块11为一矩形的块体,该调整块11组设于该滑座13及底座14之间,且其相对的侧面分别与该滑座13及底座14呈面接触,而各调整螺丝12螺设于该底座14上,其一端压抵于该滑座13的侧面,另一端露出于该底座14外以供调动之用,藉由调动各调整螺丝12,使调整块11受调整螺丝12的推迫而产生些许的移动,俾使该滑座13与底座14达到最佳的组配状态。但此种调整方式须透过具经验充足或熟习该项技艺的技术人员进行调整,一旦各调整螺丝12的调整进给量不同时,势必影响该调整块11的移动量,反而造成反效果。为此,请参阅图2所示,其主要于该滑座21与底座22之间设一梯形的调整块23,且该调整块23的斜面231与该底座22呈面接触,而对应该斜面231的侧面232与该滑座21呈面接触,另外,于该滑座21与底座22之间组设有一调整螺丝24,据此,沿着该滑座21调动方向调整该调整螺丝24,使调整块23进行整体的位移滑动,达到滑座21与底座22呈最佳的组配状态,因此,此种调整方式不需透过具经验充足或熟习该项技艺的技术人员进行调整。但此种调整方式于实际实施状态下,仍具有下述需改善的缺陷其一、由于该调整块23与滑座22的接触呈倾斜的平面接触,且该调整块23与滑座22分别属不同结构,且分别以不同批次的加工型态所成型,因此,该调整块23与滑座22的接触面斜度不易相同,进而影响两者接触的精密度。其二、为保持该调整块23与滑座22倾斜的平面接触精密度,其需透过多次的较准修正才能达到精准的组配关系,因此,其加工上势必繁杂与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简化滑座的调整方式,简化调整装置的加工方式,而提出一种高精密度滑座调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精密度滑座调整装置,用于滑座与底座的组配状态,其主要由一对调整块所构成,该对调整块各具有相对应的推抵斜面与靠抵侧面,该两推抵斜面斜度相同且呈面接触,该对调整块可滑动地组设于该滑座与底座之间,且其中之一调整块的靠抵侧面与该滑座呈面接触,而另一调整块的靠抵侧面系与该底座呈面接触,且该对调整块的靠抵侧面呈平行状态。本技术藉由相同结构的两调整块,使调整装置在制作上较为简易,且保有高度的精密度;另一方面,本技术不需仰赖熟悉该项技艺的熟练操作者就能进行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常见滑座调整装置组装于滑座及底座的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常见滑座调整装置组装于滑座及底座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的剖面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调动后的状态图。图8是本技术同时对第一、二调整块进行调整的状态图。其中(11)调整块;(12)调整螺丝;(13)滑座;(14)底座;(21)滑座;(22)底座;(23)调整块;(231)斜面;(232)侧面;(24)调整螺丝;(31)滑座;(32)底座;(321)滑槽;(33)盖板;(40)第一调整块;(41)推抵斜面;(42)靠抵侧面;(50)第二调整块;(51)推抵斜面;(52)靠抵侧面;(60)调整组;(61)固定块;(62)调整螺丝;(63)调整螺丝;(70)调整组;(71)固定块;(72)调整螺丝;(73)调整螺丝;(A)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3、4、5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高精密度滑座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调整该滑座31与底座32的组配状态,其中该底座32具有一滑槽321,而该滑座31可滑动地组设于该底座32的滑槽321,且其一侧面与该底座32的滑槽321槽壁面相接触,其接触型态可为面与面接触、齿形与齿形接触…等等,另外,该底座32与滑座31组配后,于其上端可组设一盖板33。该调整装置主要由一对相同结构的调整块所构成,令该对调整块分别为第一调整块40、以及第二调整块50,且该第一调整块40以及第二调整块50透过二调整组60、70所调整,其中该第一调整块40为一梯形块体而具有相对应的推抵斜面41与靠抵侧面42,该第一调整块40可滑动地组设于该滑座31与底座32之间,且其靠抵侧面42与该滑座31的侧面呈面接触。该第二调整块50的结构相同于第一调整块,同样为一梯形块体而具有相对应的推抵斜面51与靠抵侧面52,且该推抵斜面51与该第一调整块40的推抵斜面41斜度相同,该第二调整块50可滑动地组设于该滑座31与底座32之间,其靠抵侧面52与该底座32的滑槽321另一槽壁面呈面接触,而该推抵斜面51与该第一调整块40的推抵斜面41相互靠抵,使其靠抵侧面52与该第一调整块40之靠抵侧面42呈平行状态。该二调整组60、70,调整组60由一固定块61及二调整螺丝62、63所构成,而调整组70同样由一固定块71及二调整螺丝72、73所构成,该固定块61、71固设于该底座32的两端侧,而该调整螺丝62、63、72、73可调动地组设于该固定块61、71,且对应推抵该第一调整块40及第二调整块50的端部,藉以调动该第一调整块40或第二调整块50。以上所述,即为本实施例主要结构的相互关系位置。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的动作方式与功效,请配合参阅图5、6、7所示,欲调整出该滑座31与底座32之间的最佳组配状态,即消除该滑座31与底座32之间的间隙A,其可将该二调整组60、70的其中之一调整螺丝63、73松开,且该调整螺丝63、73对应靠抵于同一调整块的端部,本实施例举对应该第二调整块50为例,紧接着调动该调整螺丝73,而使该第二调整块50沿着滑座31的滑动方向动作,动作后的第二调整块50则推抵该第一调整块40,且使该第一调整块40以平行位移的型态移动,换言之,则增加了该第一调整块40靠抵侧面42与第二调整块50靠抵侧面52之间的距离,进而推迫该滑座31,而使该滑座31与底座32达到最佳的组配状态,据此,本实施例不需透过具经验充足或熟悉该项技艺的技术人员即可进行调整,而达到简化调整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该第一、二调整块属相同的结构体,因此该第一、二调整块得以同批并同时加工成型,且成型后的推抵斜面斜度相同,据此,该第一、二调整块不需分辨其差异性即可进行组装,且该第一、二调整块组装后,其推抵斜面相互靠抵时得以保持高度精密的接触,并同时让第一、二调整块的靠抵侧面保持平行状态,是以,本实施例得以提高第一、二调整块组装时的互换性,而达到制作简易的目的。再者,由于该第一调整块以及第二调整块为相同的结构设计,因此,可依组配于滑座与底座的型态,而改变第一调整块以及第二调整块的推抵斜面以及靠抵侧面成形状态,换言之,可依所需而同时改变两调整块形状的成形,该两调整块组配后,其靠抵斜面以同等斜度的型态组配在一起,且使其靠抵侧面呈平状状态。最后,如图8所示,由于本实施例于该底座32及滑座31之间设有相同结构的第一、二调整块40、50,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精密度滑座调整装置,其特征是该调整装置由一对调整块所构成,该对调整块各具有相对应的推抵斜面与靠抵侧面,该两推抵斜面斜度相同且呈面接触,该对调整块可滑动地组设于该滑座与底座之间,且其中之一调整块的靠抵侧面与该滑座呈面接触,而另一调整块的靠抵侧面系与该底座呈面接触,且该对调整块的靠抵侧面呈平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清海,
申请(专利权)人:周清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