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814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封盖、第二进水管和第一挡泥板,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桶口,封盖盖设在沉淀池的顶部并封堵桶口,第二进水管贯穿封盖,其一端延伸至沉淀池外,另一端延伸至沉淀池内,第二进水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二管段呈锥形,且第二管段的直径由与第一管段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管段的一端逐渐变大,第一挡泥板悬挂在第二管段的端部。通过将第二管段的直径设置为大于第一管段的直径,可以将此第二进水管送入沉淀池内的水的速度降低,防止水流速度过大而影响沉淀效果;通过在第二管段的端口设置第一挡泥板,可利用第一挡泥板改变第二进水管的水的流动方向,以便于在沉淀池的桶底实现固液分离。

Precipit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化工、印染、制药、电镀、农药等企业生产的有机废水成分复杂,含有毒有害物质,难生物降解。废水中常含有机酸、醛、醇、酮、酯、醚、表面活性剂等一般有机物,很多还含有致癌致畸的芳香胺、酚、萘、葸、苯并芘等多环芳烃,有的甚至还含有剧毒的有机氯、有机汞化合物,对环境危害很大。现有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吸附法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有显著效果,但吸附剂易饱和、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学氧化法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有显著的处理效果,设备占地面积较小,但处理成本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处理法对废水色度和COD的去除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在处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且设备占地面积大。并且,有机废水成分复杂,不同类型的化合物性质各异,采用单一的治理技术往往难以达到治理效果,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另外,现有的沉淀装置的水管直接给沉淀装置内部输送待沉淀的污水,污水容易将原沉淀装置内已经分离的清水和污泥扰动再次混合,使得沉淀装置的沉淀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装置,其结构简单,固液分离效果好,沉淀的水质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封盖、第二进水管和第一挡泥板,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桶口,所述封盖盖设在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并封堵所述桶口,所述第二进水管贯穿所述封盖,其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池外,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池内,所述第二进水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呈锥形,且所述第二管段的直径由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逐渐变大,所述第一挡泥板悬挂在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管段的端部间隔。作为沉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泥板靠近所述第二管段的一侧面为外凸的曲面。作为沉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泥板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外弧面通过吊装件与所述第二管段的端口连接,所述弧形板的内弧面朝向所述沉淀池的桶底。作为沉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进水管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非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二挡泥板,所述第二挡泥板邻近于所述第一挡泥板,所述第二挡泥板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间隔第一距离。作为沉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挡泥板的形状与所述沉淀池的内部截面形状相匹配。作为沉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沉淀池的内壁设置有第三挡泥板,所述第三挡泥板朝向所述沉淀池的中心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三挡泥板远离所述沉淀池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作为沉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挡泥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三挡泥板的内弧面位于所述第三挡泥板背离所述封盖的一侧。作为沉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挡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泥板远离所述第一挡泥板的一侧。作为沉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封盖上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环设于所述沉淀池的外侧并邻近于所述桶口,所述封盖上设有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的第二出水管。作为沉淀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封盖包括盖板、环板和封底,所述盖板间隔设置在沉淀池的所述桶口上方,所述环板固定在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桶口的一侧,所述环板的内侧壁与所述沉淀池的外侧壁间隔,所述环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封底,所述封底远离所述环板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外侧壁连接,且所述封底与所述桶口间隔设置,所述沉淀池的外侧壁、所述封底和所述环板共同限定出所述集水槽。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第二管段的直径设置为大于第一管段的直径,可以将此第二进水管送入沉淀池内的水的速度降低,防止水流速度过大而影响沉淀效果;通过在第二管段的端口设置第一挡泥板,可利用第一挡泥板改变第二进水管的水的流动方向,以便于在沉淀池的桶底实现固液分离。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机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反应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微泡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反应塔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反应塔;110、超声波预处理区;111、超声波振板;112、超声波发生器;120、铁碳微电解区;121、铁碳填料;130、微涡絮凝区;131、絮凝球;140、第一进水管;150、第一出水管;160、投放装置;161、臭氧发生器;162、风机;163、微泡发生器;1631、主管;1632、布气管;16321、第一支管;16322、第二支管;1633、气孔;164、储存罐;165、投放管;166、调节阀;200、沉淀装置;210、沉淀池;220、封盖;221、盖板;222、环板;223、封底;230、第二进水管;231、第一管段;232、第二管段;240、第一挡泥板;250、第二挡泥板;260、第三挡泥板;270、第二出水管;280、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参照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塔100和沉淀装置200,其中,所述反应塔100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超声波预处理区110、铁碳微电解区120和微涡絮凝区130,所述超声波预处理区110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40,所述第一进水管140用于将调节PH值后的有机废水输送至所述超声波预处理区110内,所述超声波预处理区110内设有超声波振板111和与所述超声波振板111连接的超声波发生器112,所述铁碳微电解区120内填充有铁碳填料121,所述铁碳填料121表面附有催化剂,所述微涡絮凝区130内设置有若干个絮凝球131,所述絮凝球131内部中空,所述絮凝球131上开设有絮凝孔,所述絮凝孔连通所述絮凝球131的内部,所述有机废水由下至上依次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封盖、第二进水管和第一挡泥板,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桶口,所述封盖盖设在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并封堵所述桶口,所述第二进水管贯穿所述封盖,其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池外,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池内,所述第二进水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呈锥形,且所述第二管段的直径由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逐渐变大,所述第一挡泥板悬挂在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管段的端部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封盖、第二进水管和第一挡泥板,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桶口,所述封盖盖设在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并封堵所述桶口,所述第二进水管贯穿所述封盖,其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池外,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池内,所述第二进水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呈锥形,且所述第二管段的直径由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逐渐变大,所述第一挡泥板悬挂在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管段的端部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泥板靠近所述第二管段的一侧面为外凸的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泥板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外弧面通过吊装件与所述第二管段的端口连接,所述弧形板的内弧面朝向所述沉淀池的桶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非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二挡泥板,所述第二挡泥板邻近于所述第一挡泥板,所述第二挡泥板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间隔第一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泥板的形状与所述沉淀池的内部截面形状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颖欣刘勇钟璐胡静龄胡小吐薛学良杨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佳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