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机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79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机翼,包括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内端机翼与外端机翼的上翼面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的下端面设有至少两组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第一螺钉、连接板、第二螺钉、第三螺钉,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凹形卡槽,该机翼结构简单,折叠便利,不仅实现了无人机机翼的折叠,而且保证飞行过程中机翼的稳定性。

A Foldable UAV W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机翼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机翼。
技术介绍
无人机可应用于侦察、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领域,需求非常广泛,而为了便于运输,人们发展了可折叠式无人机,飞行中无人机的机翼通常会横向展开,这样无人机的体积比较大,不方便储存和运输,如果能在不使用时将机翼纵向折叠则可以有效减小无人机的体积,现有的无人机机翼折叠机构通常对机翼与机翼安装部位的结合处做了过多的改进,导致结合处结构过于复杂,影响飞行过程中机翼的稳定性,并且机翼折叠固定过程过于繁琐,占用时间,影响了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无人机机翼,该机翼结构简单,折叠便利,不仅实现了无人机机翼的折叠,而且保证飞行过程中机翼的稳定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机翼,包括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所述内端机翼的一侧与机身固定连接,另一侧活动连接外端机翼,内端机翼与外端机翼的上翼面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的下端面设有至少两组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第一螺钉、连接板、第二螺钉、第三螺钉,所述第一螺钉固设于外端机翼的下翼面,所述第二螺钉和第三螺钉固设于内端机翼的下翼面,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凹形卡槽,所述凹形卡槽和第一通孔分别设于连接板的两端,第二通孔设于第一通孔和凹形卡槽之间,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通孔套设于第一螺钉上,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外端机翼打开时套接于第二螺钉处,凹形卡槽用于外端机翼打开时卡接于第三螺钉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三螺钉位于一条直线上,且与内端机翼相平行。进一步的,第二螺钉与第三螺钉之间的距离和第二通孔与凹形卡槽之间距离一致,第一螺钉与第二螺钉之间的距离和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外端机翼的下翼面设有第四螺钉。通过第四螺钉的设置,使得外端机翼折叠后将连接板的第二通孔套接于第四螺钉上,以固定连接板,节省空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为碳板。进一步的,所述合页的一端固设于内端机翼上,另一端固设于外端机翼上,合页中间的铁轴与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接触产生的缝隙平行,且位于缝隙中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三螺钉均为内六角螺钉,且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三螺钉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内端机翼与外端机翼的上翼面通过合页连接实现的外端机翼的折叠,减少机翼占用的空间,便于运输,通过下翼面的锁死机构实现外端机翼打开后的锁死,保证飞行过程中机翼的稳定性,减小了机翼折叠安装的耗时,固定方式简单易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端机翼打开后上翼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外端机翼打开后下翼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外端机翼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3所示,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机翼,包括内端机翼1和外端机翼2,所述内端机翼的一侧与机身固定连接,另一侧活动连接外端机翼,内端机翼与外端机翼的上翼面通过合页3连接,所述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的下端面设有至少两组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第一螺钉4、连接板5、第二螺钉6、第三螺钉7,所述连接板为碳板,所述第一螺钉4固设于外端机翼2的下翼面,所述第二螺钉6和第三螺钉7固设于内端机翼1的下翼面,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和凹形卡槽8,所述凹形卡槽8和第一通孔9分别设于连接板5的两端,第二通孔10设于第一通孔和凹形卡槽之间,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通孔9套设于第一螺钉4上,所述第二通孔10用于外端机翼打开时套接于第二螺钉6处,凹形卡槽8用于外端机翼打开时卡接于第三螺钉7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钉4,第二螺钉6,第三螺钉7位于一条直线上,且与内端机翼相平行;第二螺钉与第三螺钉之间的距离和第二通孔与凹形卡槽之间距离一致,第一螺钉与第二螺钉之间的距离和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一致;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三螺钉均为内六角螺钉,且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三螺钉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外端机翼的下翼面设有第四螺钉9。通过第四螺钉的设置,使得外端机翼折叠后将连接板的第二通孔套接于第四螺钉上,以固定连接板,节省空间。所述合页的一端固设于内端机翼上,另一端固设于外端机翼上,合页中间的铁轴与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接触产生的缝隙平行,且位于缝隙中间。使用时,内端机翼与机身相连,用螺丝将合页的其中一半固定在外端机翼,另一端固定在内端机翼,使外段机翼可以相对于内端机翼旋转0°到180°,当机翼需要展开时,将安装在外端机翼上的连接碳板旋至碳板上三个圆孔排列方向与机翼延展方向一致,当机翼下放角度大于45°时即可放手让其由重力势能自由旋转下落,当机翼大致展开完成时,连接碳板将会接触内端机翼上的内六角螺钉,由于连接碳板具有一定弹性,碳板会向外弯曲,此时外端机翼仍然在扩大其与原始位置的角度,当角度扩大至180°时,外端机翼展开至与内端机翼平行时,连接碳板上相对应的孔就会套住与内端机翼上安装好的内六角螺钉,使连接碳板完全贴合两段机翼,此时便达到了机翼展开后锁死的功能。本技术可折叠无人机机翼翼结构简单,折叠便利,不仅实现了无人机机翼的折叠,而且打开便利锁死简便,保证飞行过程中机翼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机翼,包括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机翼的一侧与机身固定连接,另一侧活动连接外端机翼,内端机翼与外端机翼的上翼面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的下端面设有至少两组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第一螺钉、连接板、第二螺钉、第三螺钉,所述第一螺钉固设于外端机翼的下翼面,所述第二螺钉和第三螺钉固设于内端机翼的下翼面,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凹形卡槽,所述凹形卡槽和第一通孔分别设于连接板的两端,第二通孔设于第一通孔和凹形卡槽之间,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通孔套设于第一螺钉上,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外端机翼打开时套接于第二螺钉处,凹形卡槽用于外端机翼打开时卡接于第三螺钉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机翼,包括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机翼的一侧与机身固定连接,另一侧活动连接外端机翼,内端机翼与外端机翼的上翼面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内端机翼和外端机翼的下端面设有至少两组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第一螺钉、连接板、第二螺钉、第三螺钉,所述第一螺钉固设于外端机翼的下翼面,所述第二螺钉和第三螺钉固设于内端机翼的下翼面,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凹形卡槽,所述凹形卡槽和第一通孔分别设于连接板的两端,第二通孔设于第一通孔和凹形卡槽之间,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通孔套设于第一螺钉上,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外端机翼打开时套接于第二螺钉处,凹形卡槽用于外端机翼打开时卡接于第三螺钉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三螺钉位于一条直线上,且与内端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喜鹏宋建军李帅魏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