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得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的压榨葵花籽油的预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91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获得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的压榨葵花籽油的预处理工艺,在压榨步骤前进行预处理工艺,该预处理工艺包括:对葵花籽进行剥壳处理,并在剥壳后进行壳仁分离,以得到籽壳和作为压榨步骤的入料的籽仁,所述籽仁的净仁率为20‑80%。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压榨葵花籽油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上述的预处理工艺,以得到籽仁;对籽仁进行炒籽;压榨获得毛油;对毛油进行处理以得到成品葵花籽油。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一种采用上述的制造方法获得的压榨葵花籽油。通过该预处理工艺可以获得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的压榨葵花籽油。

A 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Pressing Sunflower Seed Oil with Safe, Nutritional and Sensory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获得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的压榨葵花籽油的预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油的预处理工艺、制造方法以及食用油,尤其涉及一种压榨葵花籽油的预处理工艺、制造方法以及压榨葵花籽油。
技术介绍
葵花籽属我国八大油料作物之一,其含有丰富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为50~70%。据统计,2012~2017年的全球葵花籽油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2%,我国葵花籽油的消费量也呈现显着增加的趋势。葵花籽油分为压榨油和浸出油,压榨油为葵花籽经直火炒籽再压榨,保留了原料的醇香风味,而浸出油多无味或气味清淡。另外,对于压榨油而言,葵花籽多以未剥壳的全籽,焙炒后再压榨,然而整籽焙炒时葵壳的传导效率差,需高温和长时间焙炒,所需消耗的能源也较多,同时葵花籽中的风险因子多环芳香烃、影响品质的蜡质、磷脂多存在于葵花籽壳,在榨油过程会由壳中溶至毛油中,影响毛油质量。并且长时的高温焙炒也容易增加多环芳香烃的生成。多环芳香烃大多数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效应,并且苯并芘被国际认定为一级致癌物。此外,蜡质会使油品的透明度和消化吸收率下降,气味滋味和适口性变差,降低油的食用品质及营养价值。而磷脂会使油脂外观浑浊、暗淡、烹饪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并生成黑色沉淀,有强吸水性和乳化能力。在现有技术中,多环芳香烃一般采用活性碳吸附或蒸馏的方式去除,蜡质可由冬化去除,磷脂在水化脱胶可被去除。而为了保留葵花籽压榨油风味,葵花籽压榨油多仅经过水化脱胶、加饼脱水和沉降过滤,无法使用精炼步骤的中和、冬化、脱色和脱臭工序,因此压榨毛油的品质直接影响成品油的安全,且若毛油品质好,更能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耗损。压榨葵花籽取油前先剥壳的优点在于减少葵壳多孔性造成的油分损失、减轻葵壳造成的设备磨损,并减少葵壳溶出多环芳香烃、蜡及磷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技术中虽然有压榨葵花籽仁油,但剥壳后的葵花籽仁含油量高、压榨过程榨膛建立不起压力、出油率低、不易操作的缺点公开号为CN106065361A,公开日为2016年11月2日,名称为“一种压榨油葵花籽油的适度加工方式”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在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原料以145~150℃炒籽35~40分钟,趁热淋水,使其含水率升高至4~6%,再以榨油机榨油,获得压榨毛油,过滤后置于0~3℃冬化24小时,为成品油。公开号为CN106118859A,公开日为2016年11月16日,名称为“食用油加工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在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原料预榨,将烘干后的原料利用纱布进行包裹,然后进行轻微的撞击和挤压,压榨,将预榨后的原料放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过滤,将压榨后的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利用纱布进行三次过滤。公开号为CN106635398A,公开日为2017年5月10日,名称为“一种压榨葵花籽油的加工工艺”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在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葵花整籽经160℃下烘炒50分钟热炒、冷却降温、粉碎、加入原料品质8%~10%的水搅拌、以液压榨油机在压力≤80MPa压榨。综上可以看出,国内外所存在的对于压榨葵花油的技术均为未剥壳或取去壳的葵仁再压榨,去壳的葵仁的剥净率均≥93%,代表风选过筛后的净仁率(即入榨料中的葵仁含量)亦均≥90%,但是其均未建立保留适当葵壳,以协助压榨过程榨膛建立压力、提高出油率的方式,也未有研究净仁率对葵花籽经过压榨工艺所得的危害因子、抗营养因子、降低感官品质因子含量的影响。同时也缺乏未建立优化剥壳工艺技术条件及后续的炒焙葵花籽仁条件。基于此,期望获得一种预处理工艺,通过该预处理工艺可以获得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的压榨葵花籽油。并且,该预处理工艺可以有利于提升榨油的生产效率,降低多环芳香烃、蜡质和磷脂,增加浓香风味,进而有利于有效提升压榨葵花籽油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获得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的压榨葵花籽油的预处理工艺,通过该预处理工艺可以获得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的压榨葵花籽油。此外,该预处理工艺可以有利于提升榨油的生产效率,降低多环芳香烃、蜡质和磷脂,增加浓香风味,进而有利于有效提升压榨葵花籽油的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获得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的压榨葵花籽油的预处理工艺,预处理工艺包括:对葵花籽进行剥壳处理,并在剥壳后进行壳仁分离,以得到籽壳和作为压榨步骤的入料的籽仁,籽仁的净仁率为20-80%。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在舍弃现有技术所追求的高净仁率的情况下,通过本案所述的预处理工艺所获得的压榨葵花籽油的毛油中苯并芘、蜡质以及磷脂的含量仍可以大幅度降低,对最终获得的压榨葵花籽油的色泽及其风味有极大的改善,例如压榨葵花籽油的色泽红度低,颜色呈淡黄色,并且具有葵花籽浓香风味。本案中之所以进行预处理工艺,是因为本案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现有技术虽然采用了高净仁率,但是其葵花籽在剥壳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损耗,且处理操作十分不易,葵花籽在整籽炒籽压榨时,无法降低压榨葵花籽油中的多环芳香烃、蜡质和磷脂的含量,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处理工艺通过合理的籽仁净仁率使得最终获得压榨葵花籽油成品油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需要说明的是,成品油安全品质、营养品质、感官品质是评价食用油脂品质好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所谓安全品质是指产品的风险物质如多环芳烃(例如苯并芘)含量低;所谓营养品质高是指使油脂消化吸收低的蜡质含量低;所谓感官品质好是指会使油脂外观浑浊的磷脂含量低。并且感官品质好还包括色泽红度降低呈淡黄色,并具葵花籽浓香风味。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处理工艺中,籽仁的净仁率为60-80%。上述方案中,将籽仁的净仁率控制在60-80%一方面可以使得最终获得的毛油的多环芳香烃、蜡质和磷脂的含量分别降低74%、30%以及50%,而另一方面有利于可以保留适度的壳,以使得在压榨过程中榨膛的压力充分压榨出毛油,减少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就是说,控制籽仁的净仁率可以更为有利于获得安全品质高的毛油,提高出油率,降低多环芳烃、蜡质或是磷脂的含量。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处理工艺中,籽壳中的含仁率<2.5%。上述方案中,籽壳中的含仁率是指残留在籽壳内的残仁占籽壳与残仁整体质量的百分比。而控制籽壳的含仁率可以减少原料籽仁油料的消耗,减少油脂的损失以增加产率。更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处理工艺中,籽壳中的含仁率<0.45%。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处理工艺中,预处理工艺还包括:在对葵花籽进行剥壳处理前先进行蒸汽软化步骤,以使得葵花籽的含水率为4-10%。上述方案中,剥壳处理前先进行蒸汽软化步骤,可以更进一步降低壳中含仁率,从而可以提升最终技术方案的出油率,使得采用本案预处理工艺的出油率高于现有技术的出油率,这是因为:适度的软化可以使葵花籽具有适宜的弹塑性,降低葵仁间的附着力,从而利于剥壳,降低壳中含仁率。若葵花籽的含水率<4%或是>10%,都会导致葵花籽容易脆化或是难以剥壳,进而导致壳中含仁率增高,造成葵花籽原料的损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采用软化锅,并且控制蒸气压力以及转速进而达到控制葵花籽的含水率。考虑到葵花籽原有的水分也会影响蒸汽软化步骤时的葵花籽含水率,因此,可以在进行蒸汽软化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获得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的压榨葵花籽油的预处理工艺,在压榨步骤前进行所述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工艺包括:对葵花籽进行剥壳处理,并在剥壳后进行壳仁分离,以得到籽壳和作为压榨步骤的入料的籽仁,所述籽仁的净仁率为20‑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得安全、营养、感官品质好的压榨葵花籽油的预处理工艺,在压榨步骤前进行所述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工艺包括:对葵花籽进行剥壳处理,并在剥壳后进行壳仁分离,以得到籽壳和作为压榨步骤的入料的籽仁,所述籽仁的净仁率为20-8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籽仁的净仁率为60-8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籽壳中的含仁率<2.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籽壳中的含仁率<0.45%。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工艺还包括:在对葵花籽进行剥壳处理前先进行蒸汽软化步骤,以使得葵花籽的含水率为4-1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进行蒸汽软化步骤,以使得葵花籽的含水率为7-9%。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软化锅进行蒸汽软化步骤,其中软化步骤的工艺参数包括:软化蒸汽压力为0.1-0.4MPa并且/或者软化转速为300-450r/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树王赛曾媛媛詹国靖林敬甄郑绣蒨
申请(专利权)人:佳格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