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红外吸收材料A10‑20份、红外吸收材料B10‑20份、连接料12‑24份、颜料15‑20份、合成树脂30‑40份、植物油6‑8份、矿物油2‑4份、填料16‑20份、复合干燥剂2‑4份、溶剂30‑40份、防结皮剂0.3‑0.5份,红外吸收材料A的最大吸收峰值在700‑90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B的最大吸收峰值在950‑125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A或红外吸收材料B中含有铜离子、磷酸根和碳酸根,最强近红外吸收峰值的位置由其中的铜离子、磷酸根和碳酸根的含量来决定。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不易仿造,防伪特征检测方便,油墨接近无色,适于在各种证券、票据、商标及类似物上,进行各类肉眼不可见的隐形条码的印刷,隐蔽性强,可有效的防止复印、仿冒。
An Infrared Absorption Anti-counterfeiting I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伪印刷
,具体涉及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
技术介绍
防伪油墨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类防伪制品,尤其在钞票、有价票据等产品的印刷中应用非常普遍。有价证券、票据、名优商标经常被不法分子伪造、涂改和变造,这已成为当今一大公害。现有的防伪油墨均采用一种近红外吸收防伪材料,因此,油墨在红外光谱下只有一个吸收峰值,防伪效果不够强大,易仿制。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犯罪分子的势头日益猖獗,加强防伪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仿冒难度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红外吸收材料A10-20份、红外吸收材料B10-20份、连接料12-24份、颜料15-20份、合成树脂30-40份、植物油6-8份、矿物油2-4份、填料16-20份、复合干燥剂2-4份、溶剂30-40份、防结皮剂0.3-0.5份。优选的,红外吸收材料A10份、红外吸收材料B10份、连接料12份、颜料15份、合成树脂30份、植物油6份、矿物油2份、填料16份、复合干燥剂2份、溶剂30份、防结皮剂0.3份。优选的,红外吸收材料A15份、红外吸收材料B15份、连接料18份、颜料18份、合成树脂35份、植物油7份、矿物油3份、填料18份、复合干燥剂3份、溶剂35份、防结皮剂0.4份。优选的,红外吸收材料A的最大吸收峰值在700-90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B的最大吸收峰值在950-125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A或红外吸收材料B中含有铜离子、磷酸根和碳酸根,最强近红外吸收峰值的位置由其中的铜离子、磷酸根和碳酸根的含量来决定。优选的,所述连接料包括任意粘度的醇酸树脂油墨、酚醛树脂油、丙烯酸树脂油、聚乙烯缩丁醛树脂。优选的,所述填料为透明胶质碳酸钙,所述防结皮剂为丁醛肟。优选的,所述合成树脂为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所述植物油为亚麻油或大豆油。优选的,所述溶剂为调解粘度的石油溶剂和染料溶解剂,石油溶剂为馏程为180-310℃的煤油,染料溶解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优选的,所述复合干燥剂为异辛酸钴、异辛酸锰和异辛酸锆的混合物,复合干燥剂中异辛酸钴、异辛酸锰和异辛酸锆的重量比为1.8∶1∶0.6。优选的,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按各组分重量份,首先准确称取红外吸收材料A、红外吸收材料B、颜料以及合成树脂混合搅拌至糊状,随后在研磨机中研磨,至14微米以下,得到混合物料1;将植物油、矿物油、填料、连接料、复合干燥剂、防结皮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研磨机中研磨,至14微米以下,得到混合物料2;将混合物料1、混合物料2、溶剂混合后,在研磨机中研磨制得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红外吸收材料A、红外吸收材料B的设置,能够根据不同含量的红外吸收材料对不同波段红外光展现不同的吸收强度,防伪程度大大增强,不易仿造;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油墨混合使用,防伪特征检测方便,本专利技术制成的红外吸收防伪油墨接近无色,适于在各种证券、票据、商标及类似物上,进行各类肉眼不可见的隐形条码的印刷,隐蔽性强,可有效的防止复印、仿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红外吸收材料A10份、红外吸收材料B20份、连接料24份、颜料20份、合成树脂40份、植物油8份、矿物油4份、填料20份、复合干燥剂4份、溶剂40份、防结皮剂0.5份。具体的,红外吸收材料A的最大吸收峰值在700-90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B的最大吸收峰值在950-125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A或红外吸收材料B中含有铜离子、磷酸根和碳酸根,最强近红外吸收峰值的位置由其中的铜离子、磷酸根和碳酸根的含量来决定,按质量百分比可为15%-60%的铜、2%-45%的磷和0.5%-15%的碳。具体的,所述连接料包括任意粘度的醇酸树脂油墨、酚醛树脂油、丙烯酸树脂油、聚乙烯缩丁醛树脂。具体的,所述填料为透明胶质碳酸钙,所述防结皮剂为丁醛肟。具体的,所述合成树脂为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所述植物油为亚麻油或大豆油。具体的,所述溶剂为调解粘度的石油溶剂和染料溶解剂,石油溶剂为馏程为180-310℃的煤油,染料溶解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具体的,所述复合干燥剂为异辛酸钴、异辛酸锰和异辛酸锆的混合物,复合干燥剂中异辛酸钴、异辛酸锰和异辛酸锆的重量比为1.8∶1∶0.6。具体的,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按各组分重量份,首先准确称取红外吸收材料A、红外吸收材料B、颜料以及合成树脂混合搅拌至糊状,随后在研磨机中研磨,至14微米以下,得到混合物料1;将植物油、矿物油、填料、连接料、复合干燥剂、防结皮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研磨机中研磨,至14微米以下,得到混合物料2;将混合物料1、混合物料2、溶剂混合后,在研磨机中研磨制得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实施例2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红外吸收材料A15份、红外吸收材料B15份、连接料12份、颜料15份、合成树脂30份、植物油6份、矿物油2份、填料16份、复合干燥剂2份、溶剂30份、防结皮剂0.3份。具体的,红外吸收材料A的最大吸收峰值在700-90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B的最大吸收峰值在950-125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A或红外吸收材料B中含有铜离子、磷酸根和碳酸根,最强近红外吸收峰值的位置由其中的铜离子、磷酸根和碳酸根的含量来决定,按质量百分比可为15%-60%的铜、2%-45%的磷和0.5%-15%的碳。具体的,所述连接料包括任意粘度的醇酸树脂油墨、酚醛树脂油、丙烯酸树脂油、聚乙烯缩丁醛树脂。具体的,所述填料为透明胶质碳酸钙,所述防结皮剂为丁醛肟。具体的,所述合成树脂为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所述植物油为亚麻油或大豆油。具体的,所述溶剂为调解粘度的石油溶剂和染料溶解剂,石油溶剂为馏程为180-310℃的煤油,染料溶解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具体的,所述复合干燥剂为异辛酸钴、异辛酸锰和异辛酸锆的混合物,复合干燥剂中异辛酸钴、异辛酸锰和异辛酸锆的重量比为1.8∶1∶0.6。具体的,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按各组分重量份,首先准确称取红外吸收材料A、红外吸收材料B、颜料以及合成树脂混合搅拌至糊状,随后在研磨机中研磨,至14微米以下,得到混合物料1;将植物油、矿物油、填料、连接料、复合干燥剂、防结皮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研磨机中研磨,至14微米以下,得到混合物料2;将混合物料1、混合物料2、溶剂混合后,在研磨机中研磨制得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实施例3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红外吸收材料A20份、红外吸收材料B20份、连接料18份、颜料18份、合成树脂35份、植物油7份、矿物油3份、填料18份、复合干燥剂3份、溶剂35份、防结皮剂0.4份。具体的,红外吸收材料A的最大吸收峰值在700-90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B的最大吸收峰值在950-125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A或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红外吸收材料A10‑20份、红外吸收材料B10‑20份、连接料12‑24份、颜料15‑20份、合成树脂30‑40份、植物油6‑8份、矿物油2‑4份、填料16‑20份、复合干燥剂2‑4份、溶剂30‑40份、防结皮剂0.3‑0.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吸收防伪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红外吸收材料A10-20份、红外吸收材料B10-20份、连接料12-24份、颜料15-20份、合成树脂30-40份、植物油6-8份、矿物油2-4份、填料16-20份、复合干燥剂2-4份、溶剂30-40份、防结皮剂0.3-0.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吸收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红外吸收材料A10份、红外吸收材料B10份、连接料12份、颜料15份、合成树脂30份、植物油6份、矿物油2份、填料16份、复合干燥剂2份、溶剂30份、防结皮剂0.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吸收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红外吸收材料A15份、红外吸收材料B15份、连接料18份、颜料18份、合成树脂35份、植物油7份、矿物油3份、填料18份、复合干燥剂3份、溶剂35份、防结皮剂0.4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吸收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红外吸收材料A的最大吸收峰值在700-90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B的最大吸收峰值在950-1250nm之间,红外吸收材料A或红外吸收材料B中含有铜离子、磷酸根和碳酸根,最强近红外吸收峰值的位置由其中的铜离子、磷酸根和碳酸根的含量来决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吸收防伪油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宇,柳惊涛,
申请(专利权)人:李兴宇,柳惊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