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内科用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676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用给药装置,包括握持壳体,所述握持壳体一端插入注射针管,所述注射针管下方设有注射针头,所述握持壳体另一端设有内用治疗药液囊,所述内用治疗药液囊后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后方设有外敷治疗药液囊,所述外敷治疗药液囊与握持壳体固定,所述握持壳体前方设有横向控制转盘,所述横向控制转盘上设有弧形连接件,所述弧形连接件下方连接有药液外敷件,所述药液外敷件通过医用软管与外敷治疗药液囊连接,所述握持壳体后方设有竖向控制转盘。该装置可以操作简单,给药范围较广,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患者的患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卫生。

A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Tumor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内科用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介入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肿瘤内科用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肿瘤治疗目前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服用相关药物进行控制治疗,但是这种传统用药方式不仅周期较长,而且因为是通过消化系统进行药物吸收而并非直接针对内科肿瘤患处进行给药,往往会起效缓慢,控制效果不明显,从而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给患者带来不便,而且目前的给药设备给药范围有限,不能较好的覆盖整个肿瘤患处部位,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用给药装置,该装置可以操作简单,给药范围较广,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患者的患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卫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肿瘤内科用给药装置,包括握持壳体,所述握持壳体一端插入注射针管,所述注射针管下方设有注射针头,所述握持壳体另一端设有内用治疗药液囊,所述内用治疗药液囊后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后方设有外敷治疗药液囊,所述外敷治疗药液囊与握持壳体固定,所述握持壳体前方设有横向控制转盘,所述横向控制转盘上设有弧形连接件,所述弧形连接件下方连接有药液外敷件,所述药液外敷件通过医用软管与外敷治疗药液囊连接,所述握持壳体后方设有竖向控制转盘,所述竖向控制转盘与位于握持壳体内部的注射针管连接,所述位于握持壳体内部的注射针管与握持壳体内壁之间还设有辅助滑轮,所述注射针管通过医用软管与内用治疗药液囊连接。进一步,所述的药液外敷件外侧包裹有消毒卫生套,所述药液外敷件内侧设有若干个出液小孔。进一步,所述的弧形连接件后方设有限位块。进一步,所述的横向控制转盘与握持壳体之间设有固定支架。进一步,所述的内用治疗药液囊和外敷治疗药液囊上均设有进出药液口。本装置中用于连接注射针管和内用治疗药液囊的医用软管应该在握持壳体内部留有富余,以便注射针管推进,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手指转动横向控制转盘和竖向控制转盘,来分别实现外敷治疗药液的涂抹和内用治疗药液的注射,其中,药液外敷件上的消毒卫生套用于罩住肿瘤部位,避免感染。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采用横向控制转盘、竖向控制转盘连接件、辅助滑轮和药液外敷件等部件,不仅操作简单,还实现了肿瘤治疗过程中外敷和内用药液的给药,可以直接在患处给药,而且通过药液外敷件的范围转动,可以提高患处的给药范围,给药效果更好;通过控制部件的先后操作顺序可以分别实现内用和外敷治疗药液的操作,较传统给药,节约了治疗时间,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握持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药液外敷件;2、握持壳体;3、限位块;4、连接件;5、横向控制转盘;6、隔板;7、内用治疗药液囊;8、注射针头;9、出液小孔;10、注射针管;11、竖向控制转盘;12、医用软管;13、进出药液口;14、外敷治疗药液囊;15、固定支架;16、辅助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一种肿瘤内科用给药装置,包括握持壳体2,握持壳体2一端插入注射针管10,注射针管10下方设有注射针头8,握持壳体2另一端设有内用治疗药液囊7,内用治疗药液囊7后方设有隔板6,隔板6后方设有外敷治疗药液囊14,外敷治疗药液囊14与握持壳体2固定,握持壳体2前方设有横向控制转盘5,横向控制转盘5上设有弧形连接件4,弧形连接件4下方连接有药液外敷件1,药液外敷件1通过医用软管12与外敷治疗药液囊14连接,握持壳体2后方设有竖向控制转盘11,竖向控制转盘11与位于握持壳体2内部的注射针管10连接,位于握持壳体2内部的注射针管10与握持壳体2内壁之间还设有辅助滑轮16,注射针管10通过医用软管12与内用治疗药液囊7连接,药液外敷件1外侧包裹有消毒卫生套,药液外敷件1内侧设有若干个出液小孔9,弧形连接件4后方设有限位块3,横向控制转盘5与握持壳体2之间设有固定支架15,内用治疗药液囊7和外敷治疗药液囊14上均设有进出药液口13。实际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先在内用治疗药液囊7和外敷治疗药液囊14内部填充治疗药液,然后关闭进出药液口13,医务人员手握握持壳体2,大拇指用于控制横向控制转盘5,无名指用于控制竖向控制转盘11,手掌用于挤压外敷治疗药液囊14,大拇指下方用于挤压内用治疗药液囊7,这样单手即可完成该给药装置的操作,注射针头8用于将内用药液直接注射到肿瘤病灶内部,提高治疗效果,结束后,将外敷药液通过出液小孔9喷洒在肿瘤病灶处,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肿瘤内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壳体,所述握持壳体一端插入注射针管,所述注射针管下方设有注射针头,所述握持壳体另一端设有内用治疗药液囊,所述内用治疗药液囊后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后方设有外敷治疗药液囊,所述外敷治疗药液囊与握持壳体固定,所述握持壳体前方设有横向控制转盘,所述横向控制转盘上设有弧形连接件,所述弧形连接件下方连接有药液外敷件,所述药液外敷件通过医用软管与外敷治疗药液囊连接,所述握持壳体后方设有竖向控制转盘,所述竖向控制转盘与位于握持壳体内部的注射针管连接,所述位于握持壳体内部的注射针管与握持壳体内壁之间还设有辅助滑轮,所述注射针管通过医用软管与内用治疗药液囊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内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壳体,所述握持壳体一端插入注射针管,所述注射针管下方设有注射针头,所述握持壳体另一端设有内用治疗药液囊,所述内用治疗药液囊后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后方设有外敷治疗药液囊,所述外敷治疗药液囊与握持壳体固定,所述握持壳体前方设有横向控制转盘,所述横向控制转盘上设有弧形连接件,所述弧形连接件下方连接有药液外敷件,所述药液外敷件通过医用软管与外敷治疗药液囊连接,所述握持壳体后方设有竖向控制转盘,所述竖向控制转盘与位于握持壳体内部的注射针管连接,所述位于握持壳体内部的注射针管与握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