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395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除味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所述的净味剂包括水、酸酐类、尿素、二甲基乙醇胺和三乙醇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净味剂的酸酐类的酸酐基团在人造板的制造过程中释放出来,使其与有臭味的有机胺类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吸收有臭味气体的目的;在整个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生成的盐类没有异味,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且化学反应不会产生新的气体,也没有有毒有害的产物释放,从而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有利于优化人造板的使用体验,从而优化人造板的口碑,有利于提升人造板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味剂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
技术介绍
人造板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施加或不施加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压制品。人造板主要包括胶合板、刨花(碎料)板和纤维板等三大类产品,人造板广泛用于制作办公家具和定制装修原料等。若人造板的甲醛含过高,根据规定,这种人造板不能出售,现有合格的人造板的甲醛含量较低,且人造板还包括无醛人造板,人造板安装、装修之后,人造板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臭味;臭味不仅会影响人造板的使用体验,而且还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以至于对人造板形成负面影响,从而降低人造板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它解决了人造板释放臭味,臭味影响人造板的使用体验和人体的健康的问题,从而优化人造板的口碑,提升人造板的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所述的净味剂包括水、酸酐类、尿素、二甲基乙醇胺和三乙醇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造板材无甲醛释放或者人造板材甲醛释放量较少,都会滋生细菌;特别是人造板材无甲醛释放或人造板材甲醛释放量越低,通常越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我国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给人造板材滋生细菌提供了天然的环境,且有利于细菌形成微生物。微生物会释放出气体,有的气体明显含有异味,常见的异味为臭味,气体的主要成份为有臭味的有机胺类(化学式为(R-NH2));这种气味会使人体恶心,不仅导致人造板材的使用体验变差,而且危及人体的健康,从而不利于人造板材的使用;由于人造板材使用体验变差和危及人体健康,使得人造板材的口碑变差,从而降低人造板材的市场竞争力。有机胺类可以与酸酐类(化学式为(RCO)2O)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反应为:RCO-O-RCO+H2O=2RCOOH,RCOOH+RNH2=RNH3OCOR),化学反应生产的盐类没有臭味,从而限制含有臭味气体的释放。本专利技术的净味剂的酸酐类的酸酐基团在人造板的制造过程中释放出来,使其与有臭味的有机胺类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吸收有臭味气体的目的;在整个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生成的盐类没有异味,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且化学反应不会产生新的气体,也没有有毒有害的产物释放,从而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有利于优化人造板的使用体验,从而优化人造板的口碑,有利于提升人造板的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味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水28-35份、酸酐类28-32份、尿素30-40份、二甲基乙醇胺5-15份和三乙醇胺5-1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酸酐类的含量占比直接影响净味剂的性能,但酸酐类的含量过高,会造成浪费;酸酐类会刺激人体皮肤,从而酸酐类的含量不宜过高;上述的组份配比均能制造成有效的净味剂,从而便于工人灵活操作,便于生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味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水30份、酸酐类29-31份、尿素33-35份、二甲基乙醇胺10份、三乙醇胺9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净味剂的实际运用过程的检测,说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份之间的协同配合更好,制备得到的净味剂的质量更好,净味剂用于吸收人造板上的细菌产生的有臭味的气体的效果更好,从而净味剂的性能更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酸酐类为苯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苯酐又名邻苯二甲酸酐,其呈白色鳞片状固体或粉末,或白色针状晶体,具有轻微的气味,稍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并水解为邻苯二甲酸,从而邻苯二甲酸与有臭味的有机胺类发生化学反应。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取水、苯酐和尿素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至60-70℃之间,保持温度在60-70℃之间,并对加热容器内的水、苯酐和尿素至少搅拌半个小时,搅拌水、苯酐和尿素相互融合形成混合溶液后降温至50℃;步骤二:缓慢加入二甲基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与混合溶液在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控制容器内的混合溶液的温度不超过60℃,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时间为10分钟,直至混合溶液变成淡黄透明;步骤三:加入三乙醇胺,测试混合溶液的ph值为5.0,降温至40℃以下,取出混合溶液,兑水稀释,得到制备完成的净味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容器是专门制造用于制作净味剂的容器,加热容器内设有搅拌装置,便于对放置在加热容器内的混合溶液搅拌,使得各组分更容易相互融合在一起。加热容器首次加热通常将加热容器内混合溶液的温度控制在60-70℃之间,若混合溶液的温度高于70℃,则不利于降温,若混合溶液的温度过低,则不利于苯酐溶于水,苯酐溶于水后使得混合溶液呈酸性;通常保持混合溶液的温度在60-70℃之间,对混合溶液搅拌半个小时以上,水、苯酐和尿素会相互融合,水、苯酐和尿素相互充分融合后进行降温至50℃左右,有利于提高制造出来的净味剂的质量。进而开始往混合溶液内加入二甲基乙醇胺,若迅速加入二甲基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与尿素和二甲基乙醇胺与羧基等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而使得温度迅速升高;若加热容器内的混合溶液的温度超过60℃,则会使得反应生产的产物挥发掉,从而降低制造出来的净味剂的质量;因此,应当缓慢加入二甲基乙醇胺,从而实现控制加热熔器内的混合溶液的温度,且使得加热容器内的混合溶液的温度不超过60℃。一般二甲基乙醇胺在容器内的反应时间为8-12分钟,在实际工作时,反应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会变成淡黄色且透明。然后加入三乙醇胺,三乙醇胺是一种有氨味的无色至浅黄色黏稠液体,且三乙醇胺呈碱性,使得混合溶液的PH值变高,但是仍呈酸性,并且测试PH值约为5.0,此时,混合溶液呈浅黄色;取出混合溶液,兑水稀释,促进电离,使得混合溶液的PH值会先变小,即呈更强的酸性,随着加水越来越多,混合溶液的PH值会逐渐变大,趋向于7。在实际操作中,在兑水过程中,测试PH值,当PH值为4.0时停止兑水,此时的混合溶液即为制备完成的净味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兑水稀释中,水和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兑水时物理性质的检测,说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和混合溶液混合得到的新的溶液的PH值约为4.0。制备得到的净味剂质量更好,减少了兑水时的实时检测PH的繁琐,有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净味剂的酸酐类的酸酐基团在人造板的制造过程中释放出来,使其与有臭味的有机胺类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吸收有臭味气体的目的,有效减少人造板材释放气味;在整个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生成的盐类没有异味,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且化学反应不会产生新的气体,也没有有毒有害的产物释放,提高环保板材的健康等级,从而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有利于优化人造板的使用体验,从而优化人造板的口碑,有利于提升人造板的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板材,尤其是人造板材,在板材的制造过程中加入净味剂,使得投入很低的成本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人造板材的产品的附加值,不仅有利于优化产品的使用体验,而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值得大力推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净味剂包括水、苯酐、尿素、二甲基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的制备,按重量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味剂包括水、酸酐类、尿素、二甲基乙醇胺和三乙醇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味剂包括水、酸酐类、尿素、二甲基乙醇胺和三乙醇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味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水28-35份、酸酐类28-32份、尿素30-40份、二甲基乙醇胺5-15份和三乙醇胺5-1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味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水30份、酸酐类29-31份、尿素33-35份、二甲基乙醇胺10份、三乙醇胺9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酐类为苯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造板除臭净味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勋云天翼朱晓枫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也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