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佩臻专利>正文

一种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86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其具有:一轨道,其具有数个导引组件,且这些导引组件沿着轨道两侧平行设置;以及一承载组件,其内平行设置有数个滑动组件,且这些滑动组件的设置对应这些导引组件;其中,这些导引组件具有弧状外形,且该承载组件内侧的滑动组件的弧状外形会与该导引组件的弧状外形以线接触或点接触的方式相互抵靠,并可作非同材质性材质间的线磨擦或点摩擦式的相对纵向滑动,另外,至少一侧的滑动组件可设置于对应的一保持器与一挟持器,来调节这些滑动组件与导引组件之间的间隙以及接触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其提供非同材质性的两对象以线接触或面接触方式进行相对直线运动,且具自动调心装置、压力调整装置的导引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的直线运动轨道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提供两对象进行相对直线运动,并具有降低阻力以及导引的结构,在这类结构中,其承载组件内部具有位于上、下方且相互连通的通道,该通道中设置多个钢珠,当轨道与承载组件相对运动时该钢珠经摩擦后会在该上、下方的通道中呈循环方式滚动。然而,虽然点接触循环滚动的方式可降低其接触摩擦力,但是点接触的方式却无法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而容易损坏,且钢珠于循环运动时会有跳动的问题,易导致振动。另外,已知的直线运动轨道结构并无自动调心装置,承载组件会因加工误差或变形而产生接触点变位,造成倾斜,导致所有负载只由对角钢珠与导引沟槽承受,进而降低产品寿命与承载能力。另外,已知的直线运动轨道结构并无压力调整装置,无法调整两侧滑动组件组的距离,该距离对应来自两侧导引组件所产生的较大距离变化。再另外,已知的轨道与导引组件采用一体成型,于热处理及研磨时较困难,且易于变形及弯曲,且承载组件中的钢珠不但制作技术较高,其组装也不容易。因此,专利技术人基于前述理由,因而进行改良常用直线运动轨道技术所具有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主要提供一直线运动轨道及设置于轨道两侧平行的导引组件,并通过滑动组件与导引组件间的线接触或点接触但非循环滚动作为承载组件与轨道之间的直线运动,因此该方式比点接触循环滚动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且无循环滚动时产生振动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设有自动调心装置,可依不同的加工误差及变形量来自动调整接触位置,以维持产品应有的寿命与承载能力。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的另一目的,为通过轨道设置一凹槽,用以容纳及固定导引组件,因此轨道不须作热处理,仅需作容纳导引组件的加工即可,而导引组件也可容易地以商品方式取得,且易于施作热处理及研磨,因此可降低组件制作所需的技术困难度,并提升其组装性,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基于前述目的,本技术的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具有一轨道,其具有数个导引组件,且这些导引组件沿着轨道两侧平行设置;以及一承载组件,其内平行设置有数个滑动组件,且这些滑动组件的设置对应这些导引组件;其中,这些导引组件具有弧状外形,会与承载组件内的滑动组件的弧状外形以线接触或点接触的方式相互抵靠,并作非同材质性材质间的线磨擦或点磨擦式的纵向滑动,以使得滑动磨擦生热时,不会产生材质融合现象。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在借助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之附图,详加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已知直线运动轨道的立体实施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图2的剖视图;图4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图5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图6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四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图7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五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8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六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图9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七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八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1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九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组合视图;图12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十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3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十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图2的剖视图。请参阅图2以及图3所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主要由一轨道10以及一承载组件20所构成,并为用以提供两对象之间进行相对直线运动的导引结构。前述本技术的各构件中,该轨道10具有数个导引组件11,且这些导引组件11沿着轨道10两侧平行设置;以及,该承载组件20内平行设置有数个滑动组件21,且这些滑动组件21的设置对应这些导引组件11(当然导引组件或滑动组件的设置数量根据相对滑动组件或导引组件之数量而定,且是否为单侧设置或双侧设置也可是相对导引组件及滑动组件的设置方式而定)。以本技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来说,该轨道10两侧分别平行设置一导引组件11,且这些导引组件11为具有弧状外形的杆体;以及,该承载组件20内凹面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两个滑动组件21,各个滑动组件21为具有弧状外形的杆体,且各侧的两滑动组件21的距离不大于所对应的导引组件11的外径。前述轨道10两侧具有内凹并沿着轨道10延伸的凹槽12,且这些导引组件11分别设置于该轨道10两侧所对应的凹槽12中。该导引组件11与滑动组件21中,至少在其接触位置处分别以非同属性之材质所构成。举例来说,该导引组件11为金属材质,而该滑动组件21为陶瓷材质,使得该导引组件11与滑动组件21不会发生融接的问题。基于前述本技术的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该承载组件20内凹面两侧的两个滑动组件21的弧形断面处会与该导引组件11的弧形断面处以线接触的方式相互抵靠,使得该承载组件20可在这些导引组件11的导引下,沿着轨道10的延伸方向作直线移动。图4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其中,该轨道10的顶部螺接固定一顶部13,该顶部13为一分离件,且形成该轨道10两侧的凹槽12,这些导引组件11则衔入对应的凹槽12中并受到压掣而达到固定。图5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其中,该轨道10两侧的凹槽12中朝内形成内凹的沟槽12a,使得该轨道10的顶部13形成悬臂梁结构,再通过该轨道10的顶部13螺接螺栓所造成的压迫,导致顶部13之悬臂梁结构产生弹性变形,以此来固定衔入对应凹槽12中的导引组件11。图6和图7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四、五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其中,该承载组件20中螺接设置数个调节螺栓22而分别对应接触这些滑动组件21,使得通过螺接深浅的调整而改变调节螺栓22与对应的滑动组件21之间的接触力,并因此调节这些滑动组件21与导引组件11之间的间隙以及接触力。前述实施例中,至少一侧的滑动组件21设置于对应的一保持器25与一挟持器26中,该保持器25平行并对应这些滑动组件21间的间隙,且该保持器25具有面对上下滑动组件21的斜面或曲面,该挟持器26则为一U型结构,而用以挟持滑动组件21。其中,挟持器26可是一片或多片,也可是单边或双边设置,且可以设有弧状沟槽而用以抵靠滑动组件21,并于承载组件20侧设置的调节螺栓22,以压迫挟持器26,达到调节这些滑动组件21与导引组件11之间的间隙以及接触力。另外,该承载组件20中可填充润滑油,并通过滑动组件21将润滑油供给至所对应的导引组件11。图8为显示本技术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第六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其中,该轨道10螺接设置数个第一螺栓14以及第二螺栓15,且这些第一螺栓14用以直接固锁至固定座30上表面,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擦式直线运动轨道,包括:一轨道,其具有导引组件,且这些导引组件沿着轨道两侧平行设置;以及一承载组件,其中平行设置有数个对称性配置的滑动组件,且这些滑动组件的设置对应这些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组件中 各单侧的滑动组件间的相距距离不大于所接触对应的导引组件的外径,另外借助于导引组件与滑动组件相互抵靠可使轨道与承载组件作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佩臻
申请(专利权)人:林佩臻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