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680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多条导线,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之间通过软胶制成的线槽连接,线槽包括底板及两侧板,底板的顶面还设有多块均匀间隔的隔板,导线与隔板相互间隔设置;线槽的上方还设有用于遮挡槽口的软胶片,软胶片的一侧与线槽的外壁连接,另一侧与线槽侧壁通过魔术贴贴合;隔板及侧板的内部均设有第一屏蔽层,底板的内壁设有第二屏蔽层,软胶片内部设有第三屏蔽层,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及第三屏蔽层均包括相互贴合的金属网层及铝箔层;其可为线束提供独立的空间,可对自身导线进行分隔,结合独立的密闭空间,可有效的防止内部及外部信号串扰,保证信号的正常、准确输送。

A Wire Harness Structure of Anti-interference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源线束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
技术介绍
电源线束,也叫电子线束,是电子行业的一种产品,电源线束一般主要由导线、端子和塑件组成,电源线束可以在两个或多个孤立不同的电子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能够使电流流通,实现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各项功能,它是各种电器和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部件;但是现有的电源线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线束散开、与其他电源线绕线的问题,不便于进行整理,容易受到损坏,并且多个电源线束靠近时有可能发生信号串扰的问题,导致信号无法准确的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其结构新颖,可为线束提供独立的空间,方便线束的整理,及可对线束提供一定的保护;且可对自身导线进行分隔,结合独立的密闭空间,可有效的防止内部及外部信号串扰,保证信号的正常、准确输送。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的多条导线,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之间通过软胶制成的线槽连接,所述线槽包括底板及固定设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的顶面还固定设有多块均匀间隔的隔板,所述隔板与侧板相平行,且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所述导线均收纳在所述线槽内,且所述导线与所述隔板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线槽的上方还设有用于遮挡槽口的软胶片,所述软胶片的一侧与一侧板的外壁粘接固定,所述软胶片的另一侧的底面缝制有第一魔术贴,另一侧板的外壁对应所述第一魔术贴固定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与所述第二魔术贴相互贴合,且所述软胶片与所述线槽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导线的独立空间;所述隔板及侧板的内部均设有第一屏蔽层,所述底板的内壁设有第二屏蔽层,所述软胶片内部设有第三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及所述第三屏蔽层均包括相互贴合的金属网层及铝箔层。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屏蔽层的顶面抵持。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魔术贴与所述第二魔术贴贴合时,所述软胶片的底面抵持于所述线槽、所述隔板的顶面。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与侧板之间、任意相邻的两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导线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位置设有用于卡紧所述导线的收窄部。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魔术贴的截面呈L型状、且与侧板外壁及底板底面所成拐角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魔术贴对应所述第二魔术贴设置,所述第一魔术贴可与所述第二魔术贴完全贴合。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线槽及所述隔板为一体结构;所述线槽、所述隔板及所述软胶片均由硅橡胶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其结构新颖,线槽及软胶片的设置可为导线提供独立的空间,方便导线的整理,及可对导线提供一定的保护;其中隔板的设置则可对自身导线进行隔断,结合独立的密闭空间,且配合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及第三屏蔽层,可有效的防止内部及外部信号串扰,保证信号的正常、准确输送;且软胶片与线槽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及第二魔术贴贴合,方便拆装,便于对线槽内部的导线进行整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10、第一接头;120、第二接头;130、导线;200、线槽;210、底板;220、侧板;230、隔板;240、第二魔术贴;250、卡槽;251、收窄部;300、软胶片;310、第一魔术贴;410、第一屏蔽层;420、第二屏蔽层;430、第三屏蔽层;441、金属网层;442、铝箔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包括第一接头110、第二接头120,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110及第二接头120的多条导线130,所述第一接头110及所述第二接头120之间通过软胶制成的线槽200连接,所述线槽200包括底板210及固定设于所述底板210两侧的侧板220,所述底板210的顶面还固定设有多块均匀间隔的隔板230,所述隔板230与侧板220相平行,且所述隔板23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头110及所述第二接头120;所述导线130均收纳在所述线槽200内,且所述导线130与所述隔板230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线槽200的上方还设有用于遮挡槽口的软胶片300,所述软胶片300的一侧与一侧板220的外壁粘接固定,所述软胶片300的另一侧的底面缝制有第一魔术贴310,另一侧板220的外壁对应所述第一魔术贴310固定设有第二魔术贴240,所述第一魔术贴310与所述第二魔术贴240相互贴合,且所述软胶片300与所述线槽20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导线130的独立空间;所述隔板230及侧板220的内部均设有第一屏蔽层410,所述底板210的内壁设有第二屏蔽层420,所述软胶片300内部设有第三屏蔽层430,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屏蔽层410、所述第二屏蔽层420及所述第三屏蔽层430均包括相互贴合的金属网层441及铝箔层442。上述的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其结构新颖,线槽200及软胶片300的设置可为导线130提供独立的空间,方便导线130的整理,及可对导线130提供一定的保护;其中隔板230的设置则可对自身导线130进行隔断,结合独立的密闭空间,且配合第一屏蔽层410、第二屏蔽层420及第三屏蔽层430,可有效的防止内部及外部信号串扰,保证信号的正常、准确输送;且软胶片300与线槽200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240及第二魔术贴310贴合,方便拆装,便于对线槽200内部的导线130进行整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层410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屏蔽层420的顶面抵持;所述第一魔术贴310与所述第二魔术贴240贴合时,所述软胶片300的底面抵持于所述线槽200、所述隔板230的顶面;该结构设置可确保第一屏蔽层410、第二屏蔽层420及第三屏蔽层430之间对导线130可进行包围式的屏蔽保护,提高抗干扰性能。进一步地,所述隔板230与侧板220之间、任意相邻的两所述隔板23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导线的卡槽250,所述卡槽250的槽口位置设有用于卡紧所述导线130的收窄部251;收窄部251的设置可对导线130实现一定的卡持固定,防止导线130从卡槽250内轻易滑出,确保为导线130提供较为独立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魔术贴240的截面呈L型状、且与侧板220外壁及底板210底面所成拐角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魔术贴310对应所述第二魔术贴240设置,所述第一魔术贴310可与所述第二魔术贴240完全贴合;该结构设计可确保提供足够的贴合力,使软胶片300与线槽200贴合牢固。进一步地,所述线槽200及所述隔板230为一体结构;所述线槽200、所述隔板230及所述软胶片300均由硅橡胶制成;上述结构采用硅橡胶可保证足够的柔软性,方便折弯,以及可提供绝缘性,防止漏电事故。本技术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包括第一接头(110)、第二接头(120),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110)及第二接头(120)的多条导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10)及所述第二接头(120)之间通过软胶制成的线槽(200)连接,所述线槽(200)包括底板(210)及固定设于所述底板(210)两侧的侧板(220),所述底板(210)的顶面还固定设有多块均匀间隔的隔板(230),所述隔板(230)与侧板(220)相平行,且所述隔板(23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头(110)及所述第二接头(120);所述导线(130)均收纳在所述线槽(200)内,且所述导线(130)与所述隔板(230)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线槽(200)的上方还设有用于遮挡槽口的软胶片(300),所述软胶片(300)的一侧与一侧板(220)的外壁粘接固定,所述软胶片(300)的另一侧的底面缝制有第一魔术贴(310),另一侧板(220)的外壁对应所述第一魔术贴(310)固定设有第二魔术贴(240),所述第一魔术贴(310)与所述第二魔术贴(240)相互贴合,且所述软胶片(300)与所述线槽(20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导线(130)的独立空间;所述隔板(230)及侧板(220)的内部均设有第一屏蔽层(410),所述底板(210)的内壁设有第二屏蔽层(420),所述软胶片(300)内部设有第三屏蔽层(430),所述第一屏蔽层(410)、所述第二屏蔽层(420)及所述第三屏蔽层(430)均包括相互贴合的金属网层(441)及铝箔层(4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电源线束结构,包括第一接头(110)、第二接头(120),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110)及第二接头(120)的多条导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10)及所述第二接头(120)之间通过软胶制成的线槽(200)连接,所述线槽(200)包括底板(210)及固定设于所述底板(210)两侧的侧板(220),所述底板(210)的顶面还固定设有多块均匀间隔的隔板(230),所述隔板(230)与侧板(220)相平行,且所述隔板(23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头(110)及所述第二接头(120);所述导线(130)均收纳在所述线槽(200)内,且所述导线(130)与所述隔板(230)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线槽(200)的上方还设有用于遮挡槽口的软胶片(300),所述软胶片(300)的一侧与一侧板(220)的外壁粘接固定,所述软胶片(300)的另一侧的底面缝制有第一魔术贴(310),另一侧板(220)的外壁对应所述第一魔术贴(310)固定设有第二魔术贴(240),所述第一魔术贴(310)与所述第二魔术贴(240)相互贴合,且所述软胶片(300)与所述线槽(20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导线(130)的独立空间;所述隔板(230)及侧板(220)的内部均设有第一屏蔽层(410),所述底板(210)的内壁设有第二屏蔽层(420),所述软胶片(300)内部设有第三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发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帝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