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66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和二次锁,所述壳体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壳体本体的前表面向后表面凹陷,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所述壳体本体的下端起向上端延伸,并在所述壳体本体的下端具有一开口;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壳体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二次锁用于将连接端子锁止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二次锁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所述二次锁,所述多个第二凹槽沿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连接器使用的安全性,尤其是高压连接器的安全性。

Connector housing,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高压连接器中如设置多个连接端子,如果两个连接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过短,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短路或者绝缘击穿的问题。爬电距离设置不合格,会影响连接器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设置足够的爬电距离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为沿长度方向具有左端和右端、沿厚度方向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沿高度方向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实体;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有多个端子安装孔,所述端子安装孔自所述壳体本体的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多个端子安装孔沿所述壳体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壳体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壳体本体的前表面向后表面凹陷,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壳体本体的下端起向上端延伸,并在所述壳体本体的下端具有一开口;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壳体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还包括二次锁,所述二次锁用于将连接端子锁止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二次锁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所述二次锁,所述多个第二凹槽沿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两个所述端子安装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本体前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自所述壳体本体的前表面起向后表面延伸至与所述端子安装孔连通;所述二次锁可嵌入所述第三凹槽内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凹槽数目与所述第一凹槽数目相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至少一端对齐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次锁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二次锁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壳体本体的上端,所述二次锁的下端悬空设置,所述二次锁具有弹性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次锁包括连接部和锁扣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壳体本体连接,下端与所述锁扣部连接;所述锁扣部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下端连接,下端悬空设置;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锁扣部,并自所述锁扣部的下端起向上端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本体上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自所述前表面起延伸突出于所述前表面;所述二次锁自所述突出部端部起延伸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次锁包括连接部和锁扣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突出部连接,下端与所述锁扣部连接;所述锁扣部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下端连接,下端悬空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突出部的最前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突出部具有一朝前设置的前端面,所述连接部具有一朝前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自所述前端面起平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突出部具有一朝前设置的前端面,所述连接部具有一朝前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前端面首尾相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本体与所述二次锁为一体成型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卡钩;所述弹性臂具有弹性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臂下端与所述壳体本体连接,上端悬空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壳体为高压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连接器壳体,以及对配壳体;所述对配壳体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隔板;当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对配壳体插接对配时;所述隔板插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本体非接触地设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孔内。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连接器,以及前述的连接壳体组件,所述对配壳体上安装有对配端子,所述连接器壳体与对配壳体插接时,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对配端子插接。本技术中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在端子安装孔之间设置第一凹槽,增大了相邻两个连接端子的爬电距离,可以有效避免短路及绝缘击穿现象,增强了连接器使用的安全性,尤其是高压连接器的安全性。二次锁连接在突出部的最前端,二次锁的外表面自突出部的前端面起平滑延伸,可避免二次锁多次按压而引起的应力集中所造成的发白的现象。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连接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对配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对配壳体俯视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连接器壳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连接器壳体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的连接器壳体结构正视示意图。图8为图7的右视图。图9为图8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对配壳体110、连接器壳体120、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和对配端子113。连接器壳体120上安装有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对配壳体110上安装有对配端子113。所述对配壳体110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20可插拔地插接。连接端子与对配端子113可插拔地插接连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对配壳体110设置有容置槽111,容置槽111用于容纳连接器壳体120。容置槽111内设置有隔板112。隔板112数目为多块。多块隔板112间隔设置。对配壳体110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14。如图1、图5至图9所示,连接器壳体120包括壳体本体121。所述壳体本体121为沿长度方向具有左端122和右端123、沿厚度方向具有前表面124和后表面136、沿高度方向具有上端125和下端126的实体。所述壳体本体121设置有多个端子安装孔127,所述端子安装孔127自所述壳体本体121的上端125延伸至下端126,贯穿壳体本体121。所述多个端子安装孔127沿所述壳体本体12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端子安装孔127用于安装连接端子。所述壳体本体1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128,所述第一凹槽128自所述壳体本体的前表面124向后表面136凹陷,延伸至后表面136,所述第一凹槽128沿所述所述壳体本体121的下端126起向上端125延伸,并在所述壳体本体121的下端126具有一开口129;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28沿所述壳体本体12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121上。每两个所述端子安装孔127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28。壳体本体121的前表面124还设置有第三凹槽131,第三凹槽131自前表面124起向后表面136延伸选定的深度,第三凹槽131与端子安装孔127连通,以使后述的二次锁141嵌入所述第三凹槽131内后可锁住位于端子安装孔127内的连接端子。壳体本体的上端125设置有突出部132。突出部132壳体本体121起延伸突出于壳体本体121。突出部132具有一朝前的前端面133。所述壳体本体1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弹性臂134,所述弹性臂134上设置有卡钩135;所述弹性臂134具有弹性地设置。弹性臂134用于将壳体本体121与其它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为沿长度方向具有左端和右端、沿厚度方向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沿高度方向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实体;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有多个端子安装孔,所述端子安装孔自所述壳体本体的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多个端子安装孔沿所述壳体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壳体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壳体本体的前表面向后表面凹陷,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壳体本体的下端起向上端延伸,并在所述壳体本体的下端具有一开口;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壳体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还包括二次锁,所述二次锁用于将连接端子锁止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二次锁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所述二次锁,所述多个第二凹槽沿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为沿长度方向具有左端和右端、沿厚度方向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沿高度方向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实体;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有多个端子安装孔,所述端子安装孔自所述壳体本体的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多个端子安装孔沿所述壳体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壳体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壳体本体的前表面向后表面凹陷,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壳体本体的下端起向上端延伸,并在所述壳体本体的下端具有一开口;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壳体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还包括二次锁,所述二次锁用于将连接端子锁止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二次锁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所述二次锁,所述多个第二凹槽沿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端子安装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前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自所述壳体本体的前表面起向后表面延伸至与所述端子安装孔连通;所述二次锁可嵌入所述第三凹槽内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数目与所述第一凹槽数目相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至少一端对齐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锁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二次锁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壳体本体的上端,所述二次锁的下端悬空设置,所述二次锁具有弹性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锁包括连接部和锁扣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壳体本体连接,下端与所述锁扣部连接;所述锁扣部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下端连接,下端悬空设置;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锁扣部,并自所述锁扣部的下端起向上端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上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自所述前表面起延伸突出于所述前表面;所述二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炳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