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定位线轨轴承,主要包含至少二轴承单体,该二轴承单体以一轴心元件于中心枢穿,使两者依轴心相对靠合形成一轴承,各外轴套于该轴承外部形成一滑动沟;预定数目的上述轴承组装于一线性滑轨所属的移动座的两侧,并以上述的滑动沟与该线性滑轨所属的轨道两侧的导引件结合;并且,该二轴承单体分别相对该轴心元件产生一种改变其所属外轴套轴心角度的变动。据此,具有使移动座以均匀力度结合于轨道而降低移动座变形发生率、使移动座平稳移动、避免轴承及导引件承受过大侧压、减少轴承与导引件过度摩擦、维持移动座移动滑顺度、延长轴承及导引件使用寿命等实质效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机床结构,尤其是自动定位线轨轴承。技术背景一种已知的轴承式线轨结构如图l、图2、图3所示,主要包括一轨道10以及可 于该轨道上往复移动的移动座15。移动座15是以两侧的若干轴承16结合于轨道10 的两侧,轴承16用以辅助移动座15执行线性移动行程,并且减少行程中移动的磨擦 力、噪音并保持平稳度。上述移动座15的轴承16为单体轴套的型式,该单体轴套161设一外环槽162, 供该轨道10的侧边结合于其中。熟悉此项技术者皆知,移动座15执行线性移动行程中磨擦力、噪音以及平稳度 取决于轴承16以及轨道10的配合,因此该等轴承16的单体轴套161以及其上的外环 槽162必需具有相当的精度,轴承16的制造成本相对提升。然而,即使在高精度的 要求下依然无法避免组装公差的发生,而若干轴承16与轨道10的组装公差将形成累 计公差的缺失。为解决此一问题,习知技术采用调整轴承16轴心位置的方式使单体 轴套161的外环槽162与轨道10构成紧合的相对关系,以期消弭组装公差。调整轴承 16轴心位置的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大致上将轴承16设置于一位移板12上,该位 移板12以一定位螺丝13以及一偏心螺丝14固定于该移动座15,藉由调整该偏心螺丝 14,使该位移板12得以该定位螺丝13为中心而偏摆,据以改变轴承16的轴心位置, 而进一步改变其与轨道10的相对紧合关系,以期消弭组装公差。然而,上述各别地调整每一轴承16与轨道10的组装公差,只是片面地消除了累 计公差的疑虑。但是潜在的问题将更形严重,包括-一、 移动座15结合于轨道10上的均匀力度丧失,使移动座15的结构受力不均而 增加变形的机率。二、 每一轴承16与轨道10的相对紧合程度通常易被调整至一过当状态,使轴承 16与轨道10的相对摩擦力增加,两者所承受的侧压变大,移动座15的移动滑顺度降 低,且使轴承16及轨道10受力面加速磨耗,縮短轴承16及轨道10的使用寿命。三、 每一轴承16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不一,以致于每一轴承16的单体轴套161的 磨耗程度不一,此一事件于初期将造成移动座15晃震,而经上述方式调整后,又将使以上各问题变得更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适用于线性滑轨的轴承结构,以期避免上述缺失发 生,使移动座以均匀力度结合于轨道而降低移动座变形发生率、使移动座平稳移动、 避免轴承及导引件承受过大侧压、减少轴承与导引件过度摩擦、维持移动座移动滑 顺度、延长轴承及导引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自动定位线轨轴承,其特征在于至少二轴承单体,该二轴承单体中心枢穿有一轴心元件,二轴承单体依轴心相 对靠合形成一轴承,各外轴套于该轴承外部形成一滑动沟;该二轴承单体之间具有 一相对间隙;该每一轴承单体与该轴心元件之间亦具有一相对间隙。其中,该轴心元件为螺栓,上述轴承安装于一线性滑轨所属的移动座上。一种自动定位线轨轴承,其特征在于至少二轴承单体,该二轴承单体中心枢穿有一轴心元件,二轴承单体依轴心相对靠合形成一轴承,各外轴套于该轴承外部形成一滑动沟;上述轴承组装于一线性滑轨的移动座的两侧,上述的滑动沟与该线性滑轨的轨 道两侧的导引件相结合;并且,该二轴承单体的外轴套的横向平面分别与该轴心元 件轴心轴线不相垂直。本技术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当移动座组装于轨道上,轴承以其滑动沟结合于导引件时,上 述的变动将自动发生,每一轴承与导引件的相对紧合程度被自动调整至一适当状 态,每一轴承即自动消弭与导引件的组装公差,进一步消弭若干轴承与导引件所构 成的累计公差,而达到整体公差为零的最精密组合状态。基于上段的所述,本技术轴承具有使移动座以均匀力度结合于轨道而降低 移动座变形发生率、使移动座平稳移动、避免轴承及导引件承受过大侧压、减少轴 承与导引件过度摩擦、维持移动座移动滑顺度、延长轴承及导引件使用寿命等实质 效用。本技术上述的中心思想将低成本的现有一般轴承应用于线性滑轨,而使线 性滑轨的组装具有零公差的高精密度表现,且使技术困难度以及组装时间成本均相 对降低。本技术以低成本的技术手段达到了高经济效益的成果,具有极高的产业利 用性。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 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及其变形量系按适于例举说明的比例,而非按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附图说明图l是习知一种轴承式线性滑轨的局部外观图。图2是图1的习知轴承式线性滑轨的底部平面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轴承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轴承的组合外观图。图6是本技术轴承的组合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轴承应用于线性滑轨的平面图。图8是本技术轴承应用于线性滑轨的组合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轴承受侧力时的变动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轴承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轴承于受侧力时的变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图5、图6,适用于线性滑轨的轴承20,由二轴承单体21、 22以一轴心 元件24于中心枢穿,使两者依轴心相对靠合所构成,其各别所属的外轴套211、 221 于该轴承外部形成一滑动沟23;该二轴承单体21、 22之间具有一相对间隙25;该每 一轴承单体21、 22与该轴心元件24之间亦具有一相对间隙213、 223。基于此,该二 轴承单体21、 22的外轴套211、 221受一侧力时可相对该轴心元件24而发生一种改变 该外轴套211、 221轴心角度的变动。图中所示的轴心元件24系以螺栓实现,其可做为连接二轴承单体21、 22的元件 之外,辅以螺帽241及垫片242等元件更可进一步将本技术轴承20安装于线性滑 轨30的移动座40。如图7、图8,以线性滑轨30的端部平面图表现轨道31、移动座40、导引件32 以及本技术的轴承20。当移动座40结合于该轨道31,该导引件32凸出于该轨道 31侧面的外弧形面321紧合于该轴承20的滑动沟23中,当移动座40于该轨道31上移 动时,二轴承单体21、 22以该轴心元件24为中心而转动,而产生移动润滑的效果。图9是表现本技术的轴承20与导引件32相对结合的局部放大图,导引件32 紧合于该滑动沟23中,事实上对二轴承单体21、 22形成一和其轴心X1呈九十度相交 的侧力(如箭头A所示),该二轴承单体21、 22利用上述的相对间隙25、 213、 223依 据力的发生方向而产生一种改变该外轴套211、 221轴心角度的变动,亦即,该二外 轴套2U、 221在未受侧力时其轴心应平行于该轴心元件24的中心(X1线),受侧力而致外轴套211、 22变动时其轴心改变为X2线,此一变动自动地消弭了轴承20与导引 件32的组装公差,使轴承20与导引件32自动产生相对的紧合关系。移动座40组装于轨道31上,轴承20以其滑动沟23结合于导引件32时,上述的变 动将自动发生,每一轴承20自动消弭与导引件32的组装公差,进一步消弭若干轴承 20与导引件32所构成的累计公差,而达到整体公差为零的最精密组合状态。基于此, 移动座40能以均均力度结合于轨道30,移动座40的结构受力均匀而可降低变形发生 机率;每一轴承20与导引件32的相对紧合程度被自动调整至一适当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定位线轨轴承,其特征在于: 至少二轴承单体(21、22),该二轴承单体(21、22)中心枢穿有一轴心元件(24),二轴承单体(21、22)依轴心相对靠合形成一轴承(20),各外轴套(211、221)于该轴承(20)外部形成一滑动沟(23);该二轴承单体(21、22)之间具有一相对间隙(25);该每一轴承单体(21、22)与该轴心元件(24)之间亦具有一相对间隙(213、2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舒复,
申请(专利权)人:蔡舒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