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福进专利>正文

具有波浪形刮油面的曲轴偏心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49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波浪形刮油面的曲轴偏心盘,有一个圆形的本体10,在本体偏离圆心处设有定位轴安装孔13,该本体的一面中央装有曲轴11,另一面形成一回油面14,该回油面上有一个凸隆部20,所述的凸隆部由本体圆心与定位轴安装孔中心的连线分割成重量相等的两半,该凸隆部与定位轴安装孔相对一侧有一个刮油面200,该刮油面呈一波峰与一波谷延伸的波浪形态,在刮油面的对面有一个弧形挡油板23,该挡油板一端为入油口203另一端为出油口20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导油效果佳,润滑效果好,配重安定性强的优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波浪形刮油面的曲轴偏心盘,该曲轴偏心盘上的刮油面呈一波峰与一波谷延伸的波浪形态,可提高润滑油回流效率,增进配重安全性及节省燃油。已有技术中的曲轴偏心盘,都有一个凸起的刮油面,附图7是已有技术中的曲轴偏心盘示意图,参见附图7,在曲轴偏心盘本体30的中央固设有中心轴杆31,在该本体的偏离圆心处设有一穿孔33,于该穿孔33中穿设有一定位轴,该定位轴与连杆一端铰接,该连杆另端与活塞铰接,由于该本体与连杆为偏心铰接,为使曲轴偏心盘本体在连杆的对称处的重量有所增加,达到配重效果,已有技术的解决办法是在该本体另一面的回油面34处形成凸隆部35,该凸隆部所增加的重量恰好达到配重的功效。由于定位轴与偏心盘本体铰接处相对旋转而产生磨擦,为此该凸隆部与定位轴相对的侧边形成一刮油面36,当偏心盘本体旋转时,该刮油面会将润滑油刮入回油面,并挤向定位轴与凸隆部35的衔接处,进而达到润滑的效果,而后,再使完成润滑作用而具较高温度的润滑油以适当的速度顺畅地流出,与温度较低的润滑油做冷热交热。由于凸隆部的形态呈半圆形,该半圆形的凸隆部被偏心盘本体圆心32与穿孔孔心的连线37分割成具有相等面积的两半,使该两半部的重量相等,而得以保持该两半部平衡,再者,其凸隆部的刮油面呈直线延伸,该直线与偏心盘本体圆心与穿孔孔心的连线垂直,而呈直线延伸的刮油面的前部360不具纳导效果,无法有效地将润滑油导至定位轴与偏心盘本体的铰接处,刮油面的后半部361为直线延伸,不具有弧形扩散形态,偏心盘本体旋转时,刮油面的后半部的旋转轨迹与定位轴相同,当刮油面后半部转过瞬间,定位轴便接踵而至,将产生定位轴挤压润滑油的现象,致使原先被导至定位轴与偏心盘本体铰接处进行润滑工作的润滑油不能有效、稳定地离开偏心盘本体,造成润滑油过热,润滑效果不佳的现象,进而产生降低引擎效率及耗费燃油的缺点,再者,该凸隆部以半圆形完全分布于偏心盘本体上与穿孔相对应的一侧,其配重集中于该侧,当偏心盘本体连续旋转时,瞬间交互作用力变化性极大,形成较不安定状态,不仅降低了配重效果,而且容易造成机件损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波浪形刮油面的曲轴偏心盘,该偏心盘具有导油效果佳,润滑效果好,配重安全性强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波浪形刮油面的曲轴偏心盘,有一圆形的本体,在本体偏离圆心处设有定位轴安装孔,该本体的一面中央装有曲轴,另一面形成一回油面,该回油面上有一个凸隆部,该凸隆部由本体圆心与定位轴安装孔中心的连线分割成重量相等的两半,该凸隆部与定位轴安装孔相对一侧有一个刮油面,该刮油面呈一波峰与一波谷延伸的波浪形态,在刮油面的对面有一个弧形挡油板,该挡油板一端为入油口另一端为出油口。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有效的纳导功能本技术的刮油面前半段呈波谷状,并配合挡油板形成入油口,可有效率地将润滑油导入,故能提高润滑效果。2、有效的导离功能本技术的刮油面后半段呈波峰状,并配合挡油板形成逐渐缩小的出油口,可顺畅,稳定且有效地将润滑油导出,故可提高过油效果。3、可增进配重安全性本技术的刮油面呈一波峰与一波谷形态,使凸隆部形成逐渐扩大的渐进式形态,亦即配重呈逐渐增大形态,这种渐进式配重设计一方面可顾及配重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确保配重的安全性。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旋转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旋转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旋转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旋转位置示意图图7、是已有技术中的曲轴偏心盘示意图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曲轴偏心盘,有一圆形的本体10,在本体偏离圆心处设有定位轴安装孔13,所述的定位轴与连杆一端铰接,该连杆另一端与活塞铰接,在本体的一面中央装有曲轴11,另一面形成一回油面14,该回油面上有一个凸隆部20,该凸降部做为配重之用,所述的凸隆部由本体圆心12与定位轴安装孔中心的连线15分割成重量相等的两半21、22,该凸隆部与定位轴安装孔相对一侧有一个刮油面200,该刮油面呈一波峰201与一波谷202延伸的波浪形态,使凸隆部形成逐渐增大的渐进式配重形态,在刮油面的对面有一个弧形挡油板23,该挡油板一端为入油口203另一端为出油口204。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组合时,与已有技术相同,将连杆24一端置于本体的定位轴安装孔处,再以定位轴贯穿,由定位轴将连杆与本体相互铰接,将本体置设于汽缸内,即为本技术的组合状态。参见图3、图4、图5、图6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润滑油流动方向)本技术使用时,当连杆带动本技术的本体旋转时,因凸隆部刮油面的前半段呈波谷状,具有较佳的纳导功能,由其配合弧形挡油板所形成的入油口,可较为有效地将润滑油吞入偏心盘本体的回油面,并有效地导至定位轴与本体的铰接处,因本技术刮油面的后半段呈弧形扩大的波峰状,由其配合弧形挡油板使整个流道呈逐渐收缩状,在出油口处形成较大的喷出力,不仅可顺畅地将已经完成润滑任务的润滑油导流,而且能有效率地将润滑油喷回活塞处,进而达到有效回油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较佳的纳导及导离功能,可有效提高润滑效果,并防止润滑油产生过热的现象,且增进配重安定性,进而提高引擎效率及节省燃油,以彻底改善已有技术中所存在缺点。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波浪形刮油面的曲轴偏心盘,有一圆形的本体(10),在本体偏离圆心处设有定位轴安装孔(13),该本体的一面中央装有曲轴(11),另一面形成一回油面(14),该回油面上有一个凸隆部(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隆部由本体圆心与定位轴安装孔中心的连线分割成重量相等的两半,该凸隆部与定位轴安装孔相对一侧有一个刮油面(200),该刮油面呈一波峰与一波谷延伸的波浪形态,在刮油面的对面有一个弧形挡油板(23),该挡油板一端为入油口(203)另一端为出油口(20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波浪形刮油面的曲轴偏心盘,有一个圆形的本体10,在本体偏离圆心处设有定位轴安装孔13,该本体的一面中央装有曲轴11,另一面形成一回油面14,该回油面上有一个凸隆部20,所述的凸隆部由本体圆心与定位轴安装孔中心的连线分割成重量相等的两半,该凸隆部与定位轴安装孔相对一侧有一个刮油面200,该刮油面呈一波峰与一波谷延伸的波浪形态,在刮油面的对面有一个弧形挡油板23,该挡油板一端为入油口203另一端为出油口204。本技术有导油效果佳,润滑效果好,配重安定性强的的优点。文档编号F16C3/14GK2367826SQ9821859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陈福进 申请人:陈福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波浪形刮油面的曲轴偏心盘,有一圆形的本体(10),在本体偏离圆心处设有定位轴安装孔(13),该本体的一面中央装有曲轴(11),另一面形成一回油面(14),该回油面上有一个凸隆部(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隆部由本体圆心与定位轴安装孔中心的连线分割成重量相等的两半,该凸隆部与定位轴安装孔相对一侧有一个刮油面(200),该刮油面呈一波峰与一波谷延伸的波浪形态,在刮油面的对面有一个弧形挡油板(23),该挡油板一端为入油口(203)另一端为出油口(20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进
申请(专利权)人:陈福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