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44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通过在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上设置凸起结构,使得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电性连接及时导出背光模组内的静电;解决的问题是,目前中大尺寸的车载背光模组中由于中胶框的存在,上、下金属框无法接触,上金属框的静电无法通过下金属框接触主机引出,容易引起静电击坏玻璃,而现有技术中在上、下金属框之间包一条导电双面胶接触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的结构,增加贴附成本和材料成本,且贴附的导电双面胶存在反弹的隐患。

A Large and Medium Size Vehicle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中大尺寸车载背光(7寸以上)常见结构为中胶框结构,胶框玻璃槽装上玻璃后再装上上金属框后,由于中胶框的存在,上、下金属框无法接触,上金属框的静电无法通过下金属框接触主机引出,容易引起静电击坏玻璃。目前,为解决上述静电问题,常见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是在上、下金属框之间包一条导电双面胶接触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这样增加贴附成本和材料成本,且贴附的导电双面胶存在反弹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通过在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上设置凸起结构,使得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互相电性连接及时导出背光模组内的静电。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包括上金属框、下金属框以及位于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之间的中胶框;所述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上设有至少一处凸起结构,用于电性连接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上设置凸起结构,使得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互相电性连接及时导出背光模组内的静电。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凸起结构包括设置于上金属框的上凸起,以及设置于下金属框的下凸起,所述上凸起和下凸起相互接触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将凸起结构分别设置在上、下金属框上,而不是密集设在一处,避免对背光模组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上凸起与下凸起过盈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上凸起与下凸起之间的连接紧密,防止在背光模组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凸起结构内的接触松动的情况。进一步优化为,中胶框侧面设有缺口,所述凸起结构位于中胶框侧面的缺口处。采用上述结构,较为方便地实现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避免重新设置复杂的凸起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中胶框与上金属框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卡扣结构将中胶框与上金属框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位于上金属框的定位槽以及位于中胶框的定位块。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下金属框上设有至少一处定位结构,用于使得下金属框与外部主机电性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将背光模组与主机之间固定,同时,将下金属框与外部主机之间电性连接,便于导出背光模组产生的静电。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中胶框内设有支撑块、导光板以及位于导光板下的反射片;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光源;所述支撑块与导光板一体成型,支撑块位于光源之间的空隙中,用于支撑背光模组上方的玻璃。采用上述结构,支撑块用于支撑玻璃,防止位于光源空隙上方的玻璃受力压裂。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反射片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支撑块下方。采用上述结构,反射片的延伸部与支撑块接触,防止支撑块断裂。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通过在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上设置凸起结构,使得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互相电性连接及时导出背光模组内的静电;解决的问题是,目前中大尺寸的车载背光模组中由于中胶框的存在,上、下金属框无法接触,上金属框的静电无法通过下金属框接触主机引出,容易引起静电击坏玻璃,而现有技术中在上、下金属框之间包一条导电双面胶接触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的结构,增加贴附成本和材料成本,且贴附的导电双面胶存在反弹的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现有技术中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中导电双面胶电性连接上、下金属框。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不含上金属框)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下凸起与定位块。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上凸起与定位槽。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的中胶框的局部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支撑块支撑玻璃。附图标记:1、上金属框;2、下金属框;3、中胶框;4、现有技术中导电双面胶;5、凸起结构;501、上凸起;502下凸起;6、卡扣结构;601、定位槽;602、定位块;7、缺口;8、定位结构;9、反射片;901、延伸部;10、导光板;11、支撑块;12、光源;13、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现有技术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及本技术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作进一步详述。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目前,目前中大尺寸的车载背光模组中由于中胶框3的存在,上金属框1与下金属框2无法接触,上金属框1的静电无法通过下金属框2接触主机引出,容易引起静电击坏中胶框3中的玻璃(图中未示出)。现有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在上金属框1、下金属框2之间包一条导电双面胶4接触,导电双面胶4一面贴在下金属框2,弯折面贴在中胶框3,另一面与上金属框1过盈配合固定,起到电性连接上金属框1、下金属框2防静电的作用。这样增加贴附成本和材料成本,且贴附的导电双面胶4存在反弹的隐患。下面介绍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包括上金属框1、下金属框2以及位于上金属框1与下金属框2之间的中胶框3;所述上金属框1与下金属框2上设有至少一处凸起结构5,用于连接上金属框1与下金属框2;通过在上金属框1与下金属框2上设置凸起结构5,使得上金属框1与下金属框2电性连接及时导出背光模组内的静电。具体的,中胶框3侧面设有缺口7,所述凸起结构5位于中胶框3侧面的缺口7处;较为方便地实现上金属框1与下金属框2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避免重新设置复杂的凸起结构。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结构5包括设置于上金属框1的上凸起501,以及设置于下金属框2的下凸起502,所述上凸起501和下凸起502相互接触连接;将凸起结构5分别设置在上金属框1、下金属框2上,而不是密集设在一处,避免对背光模组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优选的,所述上凸起501与下凸起502过盈连接,上凸起501与下凸起502之间的连接紧密,防止在背光模组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凸起结构5内的连接松动的情况。实际上,凸起结构5的形式不限于上凸起501与下凸起502,其他可以实现上金属框1与下金属框2相接触的机构,都是可以的;如:在上金属框1与下金属框2之间设置过盈配合的螺纹连接,使得上金属框1与下金属框2紧密接触;这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优选的,中胶框3与上金属框1之间通过卡扣结构6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卡扣结构6是由中胶框3上形成的定位块602进入上金属框1上的定位槽601中并与之配合定位形成的卡扣结构6,容易理解的是,所述卡扣结构6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只要能够实现上金属框1与中胶框3的装配时的定位与固定,都是可以的。优选的,所述下金属框2上设有至少一处定位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金属框、下金属框以及位于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之间的中胶框;所述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上设有至少一处凸起结构,用于电性连接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金属框、下金属框以及位于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之间的中胶框;所述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上设有至少一处凸起结构,用于电性连接上金属框与下金属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设置于上金属框的上凸起,以及设置于下金属框的下凸起;所述上凸起和下凸起相互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与下凸起过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中胶框侧面设有缺口,所述凸起结构位于中胶框侧面的缺口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大尺寸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中胶框与上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纯通刘伟淦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