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冲击装置及其上的防冲击板二次回弹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515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涂层冲击装置及其上的防冲击板二次回弹机构,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包括齿板和单向转动齿轮,齿板设置于所述冲击板上,单向转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齿板随所述冲击板执行冲击工作的移动路径上,并在所述冲击板移动冲击涂层时与所述齿板相啮合,通过单向转动齿轮与齿板的啮合保证了冲击板的回弹,将其应用至包括底座、导轨、冲击板等结构的涂层冲击装置,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oating impact device and secondary springback mechanism of anti-impact plate on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层冲击装置及其上的防冲击板二次回弹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工程
,具体涉及涂层冲击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涂层冲击装置上的防二次冲击机构。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设备的表面防护材料,随着设备向着高负荷大功率的发展,涂层在新世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涂层失效有多种原因造成,包括起裂、脱落、磨损等原因。涂层在服役过程中的失效往往会给设备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涂层服役前的性能表征是涂层能够广泛应用的前提。冲击试验是材料的重要表征手段,但涂层的冲击试验研究较少,缺少行业标准。现有的一些冲击设备,在实验室时往往会发生二次碰撞。同时,由于涂层试样较薄,二次碰撞往往会给实验结果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防二次冲击的涂层冲击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解决在涂层的冲击试验中冲击设备容易发生二次碰撞给实验结果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的问题。技术方案第一方面一种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包括齿板和单向转动齿轮,齿板设置于所述冲击板上,单向转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齿板随所述冲击板执行冲击工作的移动路径上,并在所述冲击板移动冲击涂层时与所述齿板相啮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向转动齿轮包括齿轮、轴、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单向轴承连接在所述轴的第一端,第二单向轴承连接在所述轴的第二端,所述齿轮套接在所述轴上,所述轴跟随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单向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冲击板冲击涂层时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单向转动的齿轮还包括齿轮、轴和第三单向轴承、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单向轴承套接于所述轴上,所述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三单向轴承上并跟随所述第三单向轴承单向转动,所述第三单向轴承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冲击板冲击涂层时的移动方向一致。第二方面一种涂层冲击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中的任一实施方案中的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还包括底座、导轨和冲击板,底座包括一平台,导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轨的第一端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平台上,冲击板连接于所述导轨上,可沿所述导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单向转动齿轮设置在靠近所述平台的底座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涂层冲击装置还包括移动台架,可平行于所述平台的往复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台架上,所述移动台架的移动路径与所述齿板所在平面垂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涂层冲击装置还包括限位板和电机,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导轨的第二端上;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冲击板通过链条或皮带连接于电机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冲击板上还设置有供放置配重块的配重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还包括锤头,正对所述平台的连接在所述冲击板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试样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平台上供固定待测涂层试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轨上设有刻度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试样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滑槽,相平行间隔设置,各所述滑槽上至少设有两个滑块,每个所述滑块上设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连接有一螺杆,各所述螺杆的一端上连接有一角板,所述角板位于所述两个滑槽之间。技术效果第一方面中的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通过齿板和单向转动齿轮的位置关系设置,在冲击板在执行冲击工作时齿板与单向转动齿轮啮合,由于齿板连在冲击板上,从而使冲击板保持与单向齿轮的转动方向的切线方向单向移动,避免了冲击带来的二次回弹问题。第二方面中的涂层冲击装置,将第一方面中的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应用至涂层冲击装置中,得到一种全新的防二次冲击的涂层冲击装置,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二次冲击的涂层冲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向转动齿轮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单向转动齿轮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涂层冲击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涂层冲击装置上移动台阶与底座之间的位置构造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涂层冲击装置上试样固定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清楚的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全部实施例,涉及该领域的人员在没有做出新的创新劳动的前提下,只是做出一些修改、改进的,都将归属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见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机构1包括齿板11和单向转动齿轮12,齿板设置于所述冲击板2上,单向转动齿轮12设置在所述齿板11随所述冲击板2执行冲击工作的移动路径上,并在所述冲击板2移动冲击涂层时与所述齿板11相啮合。上述机构通过齿板和单向转动齿轮的位置关系设置,在冲击板在执行冲击工作时齿板与单向转动齿轮啮合,由于齿板连在冲击板上,从而使冲击板保持与单向齿轮的转动方向的切线方向单向移动,避免了冲击带来的二次回弹问题。具体的,单向转动齿轮可以有以下几种实施结构。见图2,示出了单向转动齿轮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原理图,如图所示,所述单向转动齿轮12包括齿轮122、轴121、第一单向轴承123和第二单向轴承124,轴12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单向轴承123连接在所述轴121的第一端,第二单向轴承124连接在所述轴121的第二端,所述齿轮122套接在所述轴121上,所述轴121跟随所述第一单向轴承123和第二单向轴承124单向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123和第二单向轴承124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冲击板冲击涂层时的移动方向一致。见图3,示出了单向转动齿轮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原理图,如图所示,所述单向转动齿轮12还包括齿轮122、轴121和第三单向轴承125,轴12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单向轴承125套接于所述轴121上,所述齿轮122套接在所述第三单向轴承125上并跟随所述第三单向轴承125单向转动,所述第三单向轴承125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冲击板冲击涂层时的移动方向一致。应当理解,图2和3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单向转动齿轮的可实现方式而具体给出的示例,只要满足实施例1中工作原理和功能的单向转动齿轮的结构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等同实施结构,即也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2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本专利技术涂层冲击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原理图,如图所示,该涂层冲击装置包括底座3、导轨4和冲击板2,底座3包括一平台31,导轨4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轨4的第一端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3的平台31上,冲击板2连接于所述导轨4上,可沿所述导轨4方向往复移动,其中,该涂层冲击装置还包括实施例1中任一实施结构的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其中,所述齿板设置在所述冲击板2上,所述单向转动齿轮12设置在所述底座3的平台31上具体的,请参见图5并结合图4,该涂层冲击装置还包括移动台架5,可平行于所述平台31的往复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1中的单向转动齿轮12设置于所述移动台架上,所述移动台架5的移动路径与所述齿板11所在平面垂直。由于齿板11与单向转动齿轮12啮合,冲击板2无法回弹,测试完毕后可向外移动移动台架台架5使单向转动齿轮12与冲击板2上的齿板11分开,以使冲击板2回升,防止卡死。具体的,所述移动台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板,设置于所述冲击板上;单向转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齿板随所述冲击板执行冲击工作的移动路径上,并在所述冲击板移动冲击涂层时与所述齿板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板,设置于所述冲击板上;单向转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齿板随所述冲击板执行冲击工作的移动路径上,并在所述冲击板移动冲击涂层时与所述齿板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转动齿轮包括:齿轮;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单向轴承,连接在所述轴的第一端;第二单向轴承,连接在所述轴的第二端;所述齿轮套接在所述轴上,所述轴跟随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单向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冲击板冲击涂层时的移动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涂层冲击装置上冲击板二次回弹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转动的齿轮还包括:齿轮;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单向轴承,套接于所述轴上;所述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三单向轴承上并跟随所述第三单向轴承单向转动,所述第三单向轴承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冲击板冲击涂层时的移动方向一致。4.一种涂层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包括一平台;导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轨的第一端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平台上;冲击板,连接于所述导轨上,可沿所述导轨方向往复移动;以及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防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敏梁春明邱菲菲王力霆崔怡然张灵瑜何英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