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下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904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将过滤罐设置在动力单元室以外的部位且能够维持过滤罐的性能的车辆下部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100)的特征在于,该车辆下部构造具有:车辆的地板(用于形成乘客室的主地板(102a)和该主地板的后方的后方地板(102b));动力单元(104),其设置在主地板(102a)的前方;燃料箱(106),其设置在后方地板(102b)的下侧;二次电池(110),其设置在主地板(102a)的上侧;及过滤罐(112),其隔着主地板(102a)设置在二次电池(110)的下方,该过滤罐通过配管连接燃料箱(106)和动力单元(104)。

Vehicle low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下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下部构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针对车辆在遭受碰撞时的安全性能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例如,作为应对正面碰撞的对策,开发出如下一种技术:在车辆前部的动力单元室设置被称为可碰撞区域的部位,通过积极使该可碰撞区域变形,来抑制后方的乘客室的变形。特别是,针对尺寸较小的车辆而言,因采用上述可碰撞区域而会使动力单元室内的供零部件的配置空间有所减小。因此,即使在以往是配置在动力单元室的零部件,现在,也会移到其他部位来进行配置的情况增多。过滤罐是以往设在动力单元室的零部件之一。过滤罐是用于收集燃料箱等中产生的有害燃料蒸发气体的设备,其主要构造为:在呈圆筒状或矩形形状的容器中内置有活性炭等吸附材料。过滤罐通过配管连接燃料箱和动力单元,由过滤罐暂且吸附燃料蒸发气体,然后,由动力单元吸入该燃料蒸发气体,从而使该气体与燃料一起燃烧。对于过滤罐中的燃料蒸发气体的解吸附性能而言,过滤罐温度较高时的解吸附性能较高。因此,根据车辆不同,来实施维持过滤罐温度的设计。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一种技术:相对于在车座的后方设置的二次电池,在该二次电池附近且是地板的下侧配置有过滤罐,从而利用二次电池的热量来加热过滤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0569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采用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地板的下侧设置过滤罐的结构,能够没有问题地使过滤罐从动力单元室中移出。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过滤罐与燃料箱一起设置在车辆的后方,过滤罐的位置距车辆前方的动力单元较远。当过滤罐距动力单元较远时,用于将过滤罐和动力单元连起来的配管会变长,从而压力损失变大,因此,可能会影响过滤罐的性能,例如,有时需要应对将过滤罐大型化等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将过滤罐设置在动力单元室以外的部位并且能够维持过滤罐的性能的车辆下部构造。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下部构造的代表性结构的特征在于,该车辆下部构造具有:车辆的地板;动力单元,其设置在地板的前方;燃料箱,其设置在地板的下侧;二次电池,其设置在地板中的比燃料箱靠前方的区域的上侧;以及过滤罐,其隔着地板设置在二次电池的下方,该过滤罐通过配管连接燃料箱和动力单元。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将过滤罐设置在动力单元室以外的部位并且能够维持过滤罐的性能的车辆下部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下部构造的概况的图。图2是图1中的车辆下部构造的沿A-A剖切后得到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车辆下部构造的省略了下盖板之后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车辆下部构造;102a、主地板;102b、后方地板;104、动力单元;106、燃料箱;108、下盖板;110、二次电池;112、过滤罐;114、中央通道;116、排气管;118、消音室;120、下边梁。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的特征在于,该车辆下部构造具有:车辆的地板;动力单元,其设置在地板的前方;燃料箱,其设置在地板的下侧;二次电池,其设置在地板中的比燃料箱靠前方的区域的上侧;及过滤罐,其隔着地板设置在二次电池的下方,该过滤罐通过配管连接燃料箱和动力单元。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二次电池的辐射热量来加热过滤罐,从而能够提高过滤罐的解吸附性能。而且,考虑如下:通过将过滤罐配置在地板中的比燃料箱靠前方的区域的下方例如乘客室的下方,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配置在动力单元室,从而能够使动力单元室内的空间产生富余,并且不会使过滤罐距动力单元过远。采用该结构,能够抑制气体自过滤罐被动力单元吸入时的压力损失,能够谋求维持过滤罐的性能。也可以是,上述地板具有中央通道,该中央通道形成在上述地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处,并向上方隆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该车辆下部构造还具有贯穿中央通道的排气管,过滤罐设置成其离地板的侧缘的距离大于离中央通道的距离。采用上述结构,还能够利用排气管的辐射热量来加热过滤罐,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过滤罐的解吸附性能。也可以是,上述排气管在前后方向的中途部位具有消音室,过滤罐设置在消音室的侧方。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排气管中的特别是消音室的辐射热量来有效地加热过滤罐。也可以是,该车辆下部构造还具有下盖板,该下盖板在过滤罐的下方覆盖地板。通过具有上述下盖板,能够保护过滤罐不受行驶风的影响,能够防止过滤罐温度降低,进而能够防止解吸附性能降低。而且,还能防止在行驶过程中过滤罐遭受飞石碰撞(碎化)。也可以是,上述过滤罐设置在地板下侧且设置成其与燃料箱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与动力单元之间的距离。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气体自过滤罐向动力单元吸入时的压力损失,能够谋求维持过滤罐的性能。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所示的尺寸、材料以及其他具体数值等仅是为了便于理解专利技术的例示,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这些内容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针对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重复说明,而且,省略与本专利技术无直接关系的要素的图示。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下部构造100的概况的图。下面,在图1以及本申请的其他所有附图中,用箭头F(Forward)表示车辆前后方向中的前方,用箭头B(Backward)表示车辆前后方向中的后方,用箭头L(Leftward)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中的左方,用箭头R(Rightward)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中的右方,用箭头U(Upward)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中的上方,用箭头D(Downward)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中的下方。在车辆下部构造100中,作为构成车辆地面的地板,在形成乘客室的区域具有主地板102a,在形成主地板102a后方的从乘客室的后侧至后备箱的范围的区域具有后方地板102b。动力单元104是发动机、电动马达等能够产生动力的装置,并设置在主地板102a的前方。动力单元104所使用的燃料被贮存在燃料箱106中,该燃料箱106设置在后方地板102b的下侧。而且,主地板102a的下方被下盖板108覆盖,该下盖板108用于进行空气的整流以及防止小石子等的撞击。图2是图1中的车辆下部构造100的沿A-A剖切后得到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主地板102a的上侧设置有二次电池110。二次电池110被实施为例如能够向电气组件供电的蓄电池。过滤罐112是以不向大气排放的方式吸附燃料箱106等中产生的燃料蒸发气体并使该气体被动力单元104吸入的设备。过滤罐112成为在容器内部填充有活性炭等吸附材料的构造,过滤罐112通过配管(省略图示)连接燃料箱106和动力单元104。在该车辆下部构造100中,过滤罐112隔着主地板102a设置在二次电池110的下方。燃料蒸发气体自过滤罐112的吸附材料发挥的解吸附性能受温度影响。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过滤罐112设置为隔着主地板102a与二次电池110相邻,因此,能够利用二次电池110的辐射热量来加热过滤罐112,从而能够提高过滤罐112的解吸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如下:通过将过滤罐112配置在乘客室的下方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配置在动力单元室,从而能够使动力单元室内的空间产生富余,并且不会使过滤罐112距动力单元104过远。由此,能够抑制气体从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车辆下部构造具有:车辆的地板;动力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地板的前方;燃料箱,其设置在所述地板的下侧;二次电池,其设置在所述地板中的比所述燃料箱靠前方的区域的上侧;以及过滤罐,其隔着所述地板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的下方,该过滤罐通过配管连接所述燃料箱和动力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8 JP 2018-0345081.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车辆下部构造具有:车辆的地板;动力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地板的前方;燃料箱,其设置在所述地板的下侧;二次电池,其设置在所述地板中的比所述燃料箱靠前方的区域的上侧;以及过滤罐,其隔着所述地板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的下方,该过滤罐通过配管连接所述燃料箱和动力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具有中央通道,该中央通道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处,并向上方隆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航介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