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密封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86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护密封门。该防护密封门包括门体(1)和门框(7),门体(1)和门框(7)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密封槽(2),另外一个上对应密封槽(2)设置有密封条(3),密封槽(2)内设置有密封件(4),密封件(4)在无需密封时处于自然状态,并与密封条(3)之间留有间隙,在需要密封时充气,并与密封条(3)之间形成密封,密封件(4)连接有气源和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气源对密封件(4)进行充气或者放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护密封门,能够提供有效的密封防护性能,有效防止防护密封门发生泄露。

Protective Sealing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护密封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防防护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护密封门。
技术介绍
战时人防工事由于人员和设备的进出,以及通风、给排水、排烟等的需要,有少量与外部连通的孔口。爆炸冲击波、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微粒等,都有可能从这些孔口进入工程内部杀伤人员和破坏口部工程结构和设备。为了避免出现泄露事件,一般会在这些孔口处设置防护密封门,防护密闭门的大小可以根据需求而定,常规的大型防护密闭门可以分两扇,防护密闭门总宽度可达7m,每扇防护密闭门高可达2.5m。防护密闭门作为人防工事最大的泄漏部位,如果防护密闭门密封处理不好,空气从密封部位进入/漏入人防工事内,会给工事内人员设备的安全带来威胁。但是,目前超大型防护密闭门的有效密封形式效果不太理想,小型门传统的挤压密封形式不适用于超大型防护密闭门,容易出现泄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密封门,能够提供有效的密封防护性能,有效防止防护密封门发生泄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护密封门,包括门体和门框,门体和门框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密封槽,另外一个上对应密封槽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在无需密封时处于自然状态,并与密封条之间留有间隙,在需要密封时充气,并与密封条之间形成密封,密封件连接有气源和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源对密封件进行充气或者放气。本专利技术的防护密封门,通过密封件与密封条配合实现门体和门框之间的全面密封,可以在无需密封时在门体和门框之间留有间隙,不影响门体的正常动作,在需要密封时对密封件充气,使得密封件与密封条之间形成有效全面密封,有效保证室内环境不受外界影响,保证防护密封门的密封防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门体和门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门体;2、密封槽;3、密封条;4、密封件;5、控制器;6、凸条;7、门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请参考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防护密封门包括门体1和门框7,门体1和门框7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密封槽2,另外一个上对应密封槽2设置有密封条3,密封槽2内设置有密封件4,密封件4在无需密封时处于自然状态,并与密封条3之间留有间隙,在需要密封时充气,并与密封条3之间形成密封,密封件4连接有气源和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气源对密封件4进行充气或者放气。上述的密封件4例如为密封气囊,也可以为其它能够充气膨胀的充气结构。该防护密封门通过密封件4与密封条3配合实现门体1和门框7之间的全面密封,可以在无需密封时在门体1和门框7之间留有间隙,不影响门体1的正常动作,在需要密封时对密封件4充气,使得密封件4与密封条3之间形成有效全面密封,有效保证室内环境不受外界影响,保证防护密封门的密封防护效果。由于密封件4通过控制器5与气源连接,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进行充气或者放气操作,能够方便对密封件4内的气体压力进行调节,实现密封件4与密封条3之间的密封要求。密封件4可以采用硅橡胶或者织物增强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可以在与密封条3配合时发生弹性形变,进一步提高与密封条3之间的密封配合效果。控制器5包括充气减压阀、放气阀和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密封件4内的气体压力,气源通过充气减压阀向密封件4充气,处于充气状态的密封件4通过放气阀进行放气。由于控制器5包括有充气减压阀和放气阀,因此可以方便地控制密封件4内的气体压力,在需要增强密封件4内的气体压力时,可以打开充气减压阀,关闭放气阀,通过气源向密封件4内充气。充气减压阀能够对进入密封件4内的气体进行减压,避免气源向密封件4内充入气体压力过大,方便实现对密封件4内部的气体压力控制,对密封件4形成有效保护。在无需密封件4进行密封时,可以关闭充气减压阀,打开放气阀,从放气阀处对密封件4进行放气,使得密封件4内部压力降低,不再在门体1和门框7之间形成密封。优选地,密封槽2设置在门体1上,密封条3设置在门框7上,门体1与门框7之间通过密封件4形成周向环形密封。当外界气体进入门体1与门框7的间隙处时,由于密封件4与密封条3的密封作用,这些气体被阻隔在密封件4外周的空间内,无法继续通过门体1进入到室内,因此能够形成更加全面有效的防护。密封件4可以设置在门体1的内侧面,也可以设置在门体1的内外两个侧面之间的外周面上,从而从门体1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与门框7之间实现密封配合,形成环形密封效果。当然,密封件4也可以设置在门体1的内侧面与上下两个侧面,或者是内侧面与左右两个侧面,只要能够使得门体1与门框7之间形成环形的密封阻隔带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4在处于自然状态时,密封件4的两个相对侧边向内腔弯曲。由于密封件4的两个相对侧边向内腔弯曲,因此可以使得密封件4拥有更大的容积,在充气状态下具有更大的体积,能够与密封条3之间实现更加有效的密封配合,同时在密封件4未充气时,密封件4的两个侧边能够像内侧弯曲,不会加大密封件4的体积占用,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有效提高了密封件4在充气和未充气状态下的容积比。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4的腔体截面为工字形。密封件4的两个侧边也可以设计为V形或者W形等。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4朝向密封条3的侧面设置有朝向密封条3突出的凸条6。在密封件4充气膨胀之后,凸条6会首先与密封条3之间实现接触,当密封件4内的压力继续增大时,凸条6会在密封件4内的气体压力作用下,嵌入密封条3内,从而使得密封件4与密封条3之间形成更加良好有效的密封效果。优选地,凸条6为多个,并呈回字形间隔设置,可以在密封件4与密封条3之间形成多层嵌入式密封,进一步提高密封防护效果。凸条6的截面可以为矩形、梯形、三角形或者圆弧形。优选地,密封件4和密封条3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可以利用密封件4和密封条3的弹性形变效果进一步提高密封件4与密封条3之间的密封配合效果。优选地,密封条3粘接在门框7上。将密封条3粘接在门框7上,能够使得密封条3与门框7粘接为一体,同时可以使得门框7本身的材料不受限制,采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的门框7均能够与密封条3之间实现良好的密封配合关系,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增加了门框7的材料可选范围,在门框7的材料选择上可以从成本和使用性能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可以获得更加好的性价比。密封件4粘接在密封槽2的底部,由于密封件4充气后是从密封槽2的开口处膨胀伸出,因此将密封件4粘接在密封槽2的底部,不会影响密封件4的膨胀变形,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密封件4的充气膨胀变形能力,性能利用更加充分。优选地,门体1上设置有环形的密封件4和环形的密封条3,密封件4和密封条3形成回字形结构,门框7上对应门体1上的密封件4的位置设置有密封条3,对应门体1上的密封条3的位置设置有密封件4。在本实施例中,门体1上分别设置有密封件4和密封条3,在门框7上分别设置有密封条3和密封件4,其中门框7上的密封条3对应于门体1上的密封件4设置,门框7上的密封件4对应于门体1上的密封条3设置。通过这种互补式结构配合,能够在门体1与门框7之间形成互补的密封结构,进一步提高门体1与门框7之间的密封性能。密封件4和密封条3也可以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密封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1)和门框(7),所述门体(1)和所述门框(7)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密封槽(2),另外一个上对应所述密封槽(2)设置有密封条(3),所述密封槽(2)内设置有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在无需密封时处于自然状态,并与所述密封条(3)之间留有间隙,在需要密封时充气,并与所述密封条(3)之间形成密封,所述密封件(4)连接有气源和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气源对所述密封件(4)进行充气或者放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密封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1)和门框(7),所述门体(1)和所述门框(7)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密封槽(2),另外一个上对应所述密封槽(2)设置有密封条(3),所述密封槽(2)内设置有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在无需密封时处于自然状态,并与所述密封条(3)之间留有间隙,在需要密封时充气,并与所述密封条(3)之间形成密封,所述密封件(4)连接有气源和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气源对所述密封件(4)进行充气或者放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密封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2)设置在所述门体(1)上,所述密封条(3)设置在所述门框(7)上,所述门体(1)与所述门框(7)之间通过所述密封件(4)形成周向环形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密封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4)在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密封件(4)的两个相对侧边向内腔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密封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4)的腔体截面为工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密封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4)朝向所述密封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宇宾郑子芃王宝良张晨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