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框承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82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模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木框承接板,包括木质类矩形板件,该板件包括用于与浇筑混凝土接触的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在板件背面的上边部位和下边部分别横向固定设置有第一杆条和第二杆条,所述第一杆条上侧设有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杆条下侧设有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板件一侧或者远离板件一侧。在第二杆条下端设置第二凸台时,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墙体凝固,由于第二凸台仅对拼接处的一个方向产生限制,进而方便先拆卸该承接板或者与之拼接的模板,因此第二凸台解决了尤其对于墙内木框模板,在楼板和墙体凝固后无法拆卸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墙内木框模板的使用效率。

A Wood Frame Bearing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框承接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模板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木框承接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领域中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模板有钢铝模板和传统的木模板,两种模板相比各有优缺点。钢铝模板具有强度高、拼装严密,不易变形,阳角刚正等的优点,但同时也由于自重大、成本高,修正余地小等缺点,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传统木模板在现场加工并搭建拼装灵活、便于修正,而且成本低,在工期要求不高和劳动成本较低的时候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升高、工期的不断压缩,使得该支模复杂、施工效率低传统木模板越来越不能满足施工需求。因此,通过木框模板搭建现浇混凝土墙模板,能够实现拼装快速、成本低重复利用率高效果,但在木框模板搭建时需要承接上下标准模板的承接模板,以提高模板在拼装过程中的周转率,减低模板的固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框承接板,并且该承接板在材料成本低的前提下,能够在加工厂区内制造完成,然后在现场快速、便捷拼装在木框模板上下两端,使得木框模板能够早拆,用于上一层模板的拼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木框承接板,包括木质类矩形板件,该板件包括用于与浇筑混凝土接触的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在板件背面的上边部位和下边部分别横向固定设置有第一杆条和第二杆条,所述第一杆条上侧设有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杆条下侧设有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板件一侧或者远离板件一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结合部设有插槽或者凸块或者凸台,作为优选,所述插槽或者凸块横截面呈梯形或者呈齿形。作为优选,所述凸台位于第一杆条靠近板件的一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凸台位于靠近板件一侧,所述第二凸台与板件相对侧设有平行板件的结合面,所述结合面与相配合的模板相抵触。作为优选,述第二杆条设有托板装置,所述托板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杆条上或者固定在第一杆条和第二杆条之间设置的撑条上的托板座,所述托板座连接有突出第二杆条下端与第二凸台相对设置的顶杆,拼装时,顶杆与第二凸台配合限位。作为优选,所述顶杆与所述托板座铰接,或者所述顶杆设有楔形部,所述锲形部嵌入托板座限位。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杆条设有槽孔,螺栓件穿过槽孔与螺母件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件存在突出第二杆条端部边缘或者板件端部边缘的部分,或者所述螺栓件和螺母件配合紧固套设在螺栓件上的止档件,所述止档件存在突出第二杆条或者板件端部边缘的部分。作为优选,所述螺母件或者所述止档件与所述第二凸台配合限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杆条和第二杆条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竖向撑条,所述第一杆条和第二杆条两端分别设有杆条,所述杆条上分别设置与相拼接的模板配合连接的结合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木框承接板,在第二杆条下端靠近板件设置第二凸台时,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墙体凝固,由于第二凸台靠近墙体,对与其下端拼接的墙模板远离墙体一侧没有限制结构,因此方便墙模板拆卸;在第二杆条下端远离板件一侧设置第二凸台,在墙体凝固后需要拆卸模板时,方便先拆卸该承接板,因此第二凸台解决了尤其对于墙内木框模板,在楼板和墙体凝固后无法拆卸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墙内木框模板的使用效率。2.本专利技术承接板上端与楼承板或者墙外木框模板拼接,在第一杆条上设置插槽或者凸块或者凸台方便拼装定位固定,对于墙外模板来说能够大大减少模板的用量,降低承办;在于楼承板连接时,更能提高安装速度,减少拼装缝隙或者错位。3.本专利技术第一结合部设置成横截面成梯形或者齿形,形成端口和底部宽度不同,方便对位插入,方便相配合的杆条通过夹具夹紧定位固定。4.本专利技术所述凸台位于第一杆条靠近板件的一侧,在配合时,相配合的模板两端部相应侧设置凸台,拼接形成在配合部位水平方上一个方向的阻挡作用,相对方向则为自由的,方便模板的拆卸。5.本专利技术第二凸台靠近板件一侧并设有结合面与模板一侧相抵触,限制模板一个方向的移动,有一定的厚度,不仅方便定位,而且也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提供一定的阻挡作用。6.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托板装置与第二凸台配合限制与第二杆条拼接的模板前后移动,托板座固定在杆条上能够固定方便牢固,托板座设置一端顶在配合模板上的顶杆,使得拼装的模板拼接缝隙较小,而且方便拆装。7.本专利技术通过可拆卸的楔形结构的顶杆或者可转动铰接的顶杆,使得模板拼接快速、方便拆卸。8.本专利技术螺栓件和螺母件的配合使用或者螺栓件和螺母件与止档件配合使用,与第二凸台或者与第二凸台配合的凸台形成U型槽结构,限制第二杆条以及与其拼装的杆条水平方上的相对移动,并且使得拼装的板件一侧能够对齐,减少拼接缝错开的距离,在拆卸模板时打开U型槽结构,方便拆卸。9.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设置若干竖向撑条和端部杆条,使得承接板能够承接与其拼装的上部楼承板或者墙模板的重量,增强承接板的承压能力,并且自身在宽度方向上能够拼接延长。附图说明图1是设有撑条的板件B示意图;图2是设有撑条的板件B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4是板件A结构示意图;图5是板件A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板件C主视图;图7是板件C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木框模板拼接成一墙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D-D向剖视图;图10是图8中C-C向剖视图;图11是三种承接板拼装结构示意图;图12是一种托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托板装置立体示意图;图14是承接板螺栓件拼装固定结构示意图;图15是第二杆条设置螺栓件拼装固定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木框承接板与楼承板拼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木框模板;11、板件A,12、板件B,13、板件C(承接板),14、梁底模板,15、梁侧模板,100、板件;101、正面;102、背面,200、杆条,201、凹槽,202、底部杆条,203、撑条,204、垫板,210、纵向杆条,211、第一纵向杆条,212、第二纵向杆条,220、横向杆条,221、第一横向杆条,222、第二横向杆条,230、结合部,231、插槽,2311、第一侧面,2312、第二侧面,2313、底面,232、凸台,240、配合部,241、凸块,2411、第一配合面,2412、第二配合面,2413、顶面,242、凹台,400、托板装置,410、顶杆,411、枢接孔,412、楔形部,413、连接杆,414、顶托杆,415、斜撑,420、托板座,421、枢接轴,422、插孔,440、螺栓件,441、螺母件,131、第一杆条,1311、第一结合部,132、第二杆条,1321、第二结合部,1322、第二凸台,1323、结合面,7、钢筋桁架木框楼承板,710、楼承板,720、钢筋桁架,721、上弦钢筋,722、下弦钢筋,723、腹杆钢筋,724、卡扣件,725、螺栓,726、支座筋,730、端部杆条。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中的木质类的概念,不仅包括实木,还可以是复合木,即被人为改变木材料的天然结构,达到某项物理性能符合预期要求的木质类材料。可以是强化复合木、实木复合等材料,也可以是PVC板材、竹木板材、木渣板等类似板材,都属于范围之内;如图1-10所示,木框模板1包括多种木质类板件100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框承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木质类矩形板件(100),该板件(100)包括用于与浇筑混凝土接触的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在板件(100)背面的上边部位和下边部分别横向固定设置有第一杆条(131)和第二杆条(132),所述第一杆条(131)上侧设有第一结合部(1311),所述第二杆条(132)下侧设有第二结合部(1321),所述第二结合部(1321)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二凸台(1322),所述第二凸台(1322)靠近板件(100)一侧或者远离板件(100)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5 CN 20191011756651.一种木框承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木质类矩形板件(100),该板件(100)包括用于与浇筑混凝土接触的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在板件(100)背面的上边部位和下边部分别横向固定设置有第一杆条(131)和第二杆条(132),所述第一杆条(131)上侧设有第一结合部(1311),所述第二杆条(132)下侧设有第二结合部(1321),所述第二结合部(1321)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二凸台(1322),所述第二凸台(1322)靠近板件(100)一侧或者远离板件(100)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框承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1311)设有插槽(231)或者凸块(241)或者凸台(2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框承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231)或者凸块(241)横截面呈梯形或者呈齿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框承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32)位于第一杆条(131)靠近板件(100)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框承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1322)位于靠近板件(100)一侧,所述第二凸台(1322)与板件(100)相对侧设有平行板件的结合面(1323),所述结合面(1323)与相配合的模板相抵触。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木框承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德叶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益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