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470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水循环系统,框架、污水收集结构、送水管、水泵、输送管、过滤箱、加水箱、轴承座、转轴、翻盖、连接管、蓄水箱、恒温加热棒、电路箱、出水管和阀门开关,污水收集结构包括漏水板、漏水孔、接水板和过滤网,过滤箱包括过滤箱外壳、活性炭过滤层、微孔过滤膜层、输送孔、净水槽和加水孔,清洗后的污水通过漏水孔阻拦较大杂物后流至过滤网处,经过滤网过滤较小杂质后,送水管将污水送至水泵处,污水通过输送管进入过滤箱内的活性炭过滤层,再从活性炭过滤层进入微孔过滤膜层,净化后的清水通过连接管流入蓄水箱内,通过恒温加热棒加热等待使用,可以有效的对污水进行过滤,而且使用时方便,提高了恒温水循环装置的实用性。

A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循环
,具体为一种恒温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对水的需求日益加大,而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又把大量的水污染,造成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缺水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洗手、清洗蔬菜水果时,在处理这些污水时就需要用到恒温水循环装置,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在冬天时,还不会动手,但是现有的家用恒温水循环装置过滤效果差,导致使用者在使用时非常繁琐,降低了家用恒温水循环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水循环系统,可以有效的对污水进行过滤,而且使用时方便,提高了恒温水循环装置的实用性,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温水循环系统,包括框架、污水收集结构、送水管、水泵、输送管、过滤箱、加水箱、轴承座、转轴、翻盖、连接管、蓄水箱、恒温加热棒、电路箱、出水管和阀门开关,所述框架的内部设有污水收集结构,所述污水收集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远离污水收集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滤箱上,所述过滤箱的上方设有加水箱,所述加水箱的上方设有翻盖,所述翻盖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活动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框架的顶端,所述过滤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蓄水箱上,所述蓄水箱的内部设有恒温加热棒,所述蓄水箱靠近恒温加热棒的一侧设有电路箱,所述蓄水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被阀门开关所贯穿;所述污水收集结构包括漏水板、漏水孔、接水板和过滤网,所述漏水板活动安装在框架上,所述漏水板内部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板的下方设有接水板,所述接水板固定安装在框架上,所述接水板的中心区域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包括过滤箱外壳、活性炭过滤层、微孔过滤膜层、输送孔、净水槽和加水孔,所述过滤箱外壳的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层的一侧设有微孔过滤膜层,所述微孔过滤膜层远离活性炭过滤层的一侧设有净水槽,所述微孔过滤膜层通过输送孔与净水槽相连接,所述过滤箱外壳的顶端开设有加水孔。优选的,所述过滤网通过螺纹结构活动安装在送水管的顶端。优选的,所述翻盖与框架密封处垫有橡胶圈。优选的,所述漏水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恒温水循环系统,通过转轴向上掀起翻盖,向加水箱内加入清水,清水通过加水孔进入到净水槽中,通过净水槽下端的输送孔进入到连接管中,清水通过连接管进入到蓄水箱内,通过恒温加热棒与电路箱的电连接,将蓄水箱内的清水加热,出水管被阀门开关所贯穿控制,正向转动阀门开关可以使蓄水箱内的清水从出水管流出,在出水管的底端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通过漏水孔阻拦较大杂物后流至过滤网处,经过滤网过滤较小杂质后,通过送水管将污水送至水泵处,通过水泵使污水在输送管中向上流动,污水通过输送管进入过滤箱内的活性炭过滤层,再从活性炭过滤层进入微孔过滤膜层,再通过输送孔进入净水槽,此时此时污水已被净化完成,净化后的清水通过连接管流入蓄水箱内,通过恒温加热棒加热等待使用,可以有效的对污水进行过滤,而且使用时方便,提高了恒温水循环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污水收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过滤箱处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框架;2、污水收集结构;21、漏水板;22、漏水孔;23、接水板;24、过滤网;3、送水管;4、水泵;5、输送管;6、过滤箱;61、过滤箱外壳;62、活性炭过滤层;63、微孔过滤膜层;64、输送孔;65、净水槽;66、加水孔;7、加水箱;8、轴承座;9、转轴;10、翻盖;11、连接管;12、蓄水箱;13、恒温加热棒;14、电路箱;15、出水管;16、阀门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恒温水循环系统,包括框架1、污水收集结构2、送水管3、水泵4、输送管5、过滤箱6、加水箱7、轴承座8、转轴9、翻盖10、连接管11、蓄水箱12、恒温加热棒13、电路箱14、出水管15和阀门开关16,框架1的内部设有污水收集结构2,污水收集结构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送水管3,送水管3远离污水收集结构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4,水泵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5,输送管5远离水泵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滤箱6上,过滤箱6的上方设有加水箱7,加水箱7的上方设有翻盖10,翻盖10与框架1密封处垫有橡胶圈,翻盖10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转轴9上,转轴9活动安装在轴承座8上,轴承座8固定安装在框架1的顶端,过滤箱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远离过滤箱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蓄水箱12上,蓄水箱12的内部设有恒温加热棒13,蓄水箱12靠近恒温加热棒13的一侧设有电路箱14,蓄水箱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被阀门开关16所贯穿。请参阅图2,污水收集结构2包括漏水板21、漏水孔22、接水板23和过滤网24,漏水板21活动安装在框架1上,漏水板2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不会因长期使用而被腐蚀生锈,漏水板21内部开设有漏水孔22,漏水板21的下方设有接水板23,接水板23固定安装在框架1上,接水板23的中心区域设有过滤网24,过滤网24通过螺纹结构活动安装在送水管3的顶端,可以将过滤网24卸下清洗。请参阅图3,过滤箱6包括过滤箱外壳61、活性炭过滤层62、微孔过滤膜层63、输送孔64、净水槽65和加水孔66,过滤箱外壳61的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层62的一侧设有微孔过滤膜层63,微孔过滤膜层63远离活性炭过滤层62的一侧设有净水槽65,微孔过滤膜层63通过输送孔64与净水槽65相连接,过滤箱外壳61的顶端开设有加水孔66。工作原理:通过转轴9向上掀起翻盖10,向加水箱7内加入清水,清水通过加水孔66进入到净水槽65中,通过净水槽65下端的输送孔64进入到连接管11中,清水通过连接管11进入到蓄水箱12内,通过恒温加热棒13与电路箱14的电连接,将蓄水箱12内的清水加热,出水管15被阀门开关16所贯穿控制,正向转动阀门开关16可以使蓄水箱12内的清水从出水管15流出,在出水管15的底端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通过漏水孔22阻拦较大杂物后流至过滤网24处,经过滤网24过滤较小杂质后,通过送水管3将污水送至水泵4处,通过水泵4使污水在输送管5中向上流动,污水通过输送管5进入过滤箱6内的活性炭过滤层62,再从活性炭过滤层62进入微孔过滤膜层63,再通过输送孔64进入净水槽65,此时此时污水已被净化完成,净化后的清水通过连接管11流入蓄水箱12内,通过恒温加热棒13加热等待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恒温水循环系统,通过转轴9向上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水循环系统,包括框架(1)、污水收集结构(2)、送水管(3)、水泵(4)、输送管(5)、过滤箱(6)、加水箱(7)、轴承座(8)、转轴(9)、翻盖(10)、连接管(11)、蓄水箱(12)、恒温加热棒(13)、电路箱(14)、出水管(15)和阀门开关(16),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部设有污水收集结构(2),所述污水收集结构(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送水管(3),所述送水管(3)远离污水收集结构(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4),所述水泵(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5),所述输送管(5)远离水泵(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滤箱(6)上,所述过滤箱(6)的上方设有加水箱(7),所述加水箱(7)的上方设有翻盖(10),所述翻盖(10)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转轴(9)上,所述转轴(9)活动安装在轴承座(8)上,所述轴承座(8)固定安装在框架(1)的顶端,所述过滤箱(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远离过滤箱(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蓄水箱(12)上,所述蓄水箱(12)的内部设有恒温加热棒(13),所述蓄水箱(12)靠近恒温加热棒(13)的一侧设有电路箱(14),所述蓄水箱(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被阀门开关(16)所贯穿;所述污水收集结构(2)包括漏水板(21)、漏水孔(22)、接水板(23)和过滤网(24),所述漏水板(21)活动安装在框架(1)上,所述漏水板(21)内部开设有漏水孔(22),所述漏水板(21)的下方设有接水板(23),所述接水板(23)固定安装在框架(1)上,所述接水板(23)的中心区域设有过滤网(24);所述过滤箱(6)包括过滤箱外壳(61)、活性炭过滤层(62)、微孔过滤膜层(63)、输送孔(64)、净水槽(65)和加水孔(66),所述过滤箱外壳(61)的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层(62)的一侧设有微孔过滤膜层(63),所述微孔过滤膜层(63)远离活性炭过滤层(62)的一侧设有净水槽(65),所述微孔过滤膜层(63)通过输送孔(64)与净水槽(65)相连接,所述过滤箱外壳(61)的顶端开设有加水孔(6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水循环系统,包括框架(1)、污水收集结构(2)、送水管(3)、水泵(4)、输送管(5)、过滤箱(6)、加水箱(7)、轴承座(8)、转轴(9)、翻盖(10)、连接管(11)、蓄水箱(12)、恒温加热棒(13)、电路箱(14)、出水管(15)和阀门开关(16),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部设有污水收集结构(2),所述污水收集结构(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送水管(3),所述送水管(3)远离污水收集结构(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4),所述水泵(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5),所述输送管(5)远离水泵(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滤箱(6)上,所述过滤箱(6)的上方设有加水箱(7),所述加水箱(7)的上方设有翻盖(10),所述翻盖(10)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转轴(9)上,所述转轴(9)活动安装在轴承座(8)上,所述轴承座(8)固定安装在框架(1)的顶端,所述过滤箱(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远离过滤箱(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蓄水箱(12)上,所述蓄水箱(12)的内部设有恒温加热棒(13),所述蓄水箱(12)靠近恒温加热棒(13)的一侧设有电路箱(14),所述蓄水箱(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波张河斌孟凡俊曾敬华张冬倪炳侨甘嘉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华享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